跟着照片去朝礼:记录佛陀一生的四圣地

循着图文,追随佛陀从出生到涅槃的脚步一路行去,不在伟岸大塔下,就在残垣片瓦中,我们终会明了,佛陀一直在试图告诉我们:一条能够超脱轮回、去除所有污染的道路,确实存在。

尔时如来告阿难言。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我灭后。能故发心。往我四处。所获功德不可称计。所生之处。常在人天。受乐果报。无有穷尽。

——《大般涅槃经》

倘若朝此四圣地,五无间罪亦净除。

——《诤辩经》

注:四圣地即佛陀出生、成道、初转法轮、涅槃之地。

shang

pian

蓝毗尼

——佛陀出生之地

蓝毗尼意为“解脱处”,位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与拘利国之间(今尼泊尔境内靠近印度边境),是佛陀的外祖父善觉王为夫人蓝毗尼建造的花园

蓝毗尼现存古迹有摩耶夫人祠(图中白色建筑)、阿育王石柱(图中左侧圆柱)、普施卡里尼圣池(图中前方水池)、大菩提树(图中水池对岸)和佛祖修行台,周边还有中华寺及各国捐建的寺院。

摩耶夫人祠原为祭坛旧址(摩耶夫人被当地印度教徒视为掌管生育的圣母),1995年祭坛拆除后,考古队在旧址地下5米深处发现了15个房间,以及被雷电击倒的阿育王石柱,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多次发掘证实了蓝毗尼园的位置,荒废多时的圣迹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祠外的石柱为重新树立的阿育王石柱,是阿育王来此朝圣时所建,标示此为佛陀降生地,柱上雕刻的历代铭文历经两千多年仍清晰可辨。圣池传说是摩耶夫人产前沐浴以及她为释迦太子第一次沐浴之地。池畔的大菩提树是后人为了纪念和方便祈祷所种。

佛陀诞生处

位于园区中央的摩耶夫人祠,保护着蓝毗尼最神圣的地方,祠内完好保存着遗址发掘的原始现场。

祠内有一白一黑两块浮雕,描述着佛陀降生的情形,古老的黑色砂岩浮雕上,仅人物轮廓可辨。信众排着长队用带来的金箔将通道旁的红砖墙贴成金色。

据史料记载,佛陀当年在无忧树下从摩耶夫人右胁出生,落地时佛足在一块石头上留下了深深的足印。

如今祠内一丈多深的坑里,由防弹玻璃严密防护的足印石板,据说便是根据法显、玄奘两位大师的记载推论出的佛陀诞生处。

一般认为,石板出土之处即佛陀出生的准确地点,因此石板被安放在坑道原址中,标示牌写着:“此为佛祖诞生地的铭石,1996.”

关于这位人天皈敬的三界导师的降生,经典中充满美好的记载。

菩萨(佛陀在降生前为一生补处菩萨)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从兜率天宫进入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之左肋,夫人梦见白象入胎即怀有身孕,从此内心恒时充满慈爱和前所未有的智慧……

释迦太子像

图为蓝毗尼园内的释迦太子像。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佛母摩耶夫人产期临近,依风俗回娘家生产,途经美丽祥和的蓝毗尼园下车休息,右手攀扶娑罗树(无忧树)树枝时从右胁诞下太子。这一天是中国西周时期的农历四月初八。

《大唐西域记》记载:太子降生后无人扶持,自己向四方各行七步,每迈出一步地上就生出一朵大莲花来承接。太子环视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我”指众生本具的佛性)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两位龙王在虚空中分别吐出暖水和凉水,沐浴太子。此即浴佛节的由来。

菩提伽耶

——佛陀成道之地

菩提伽耶意为“正觉之地”,是释迦牟尼佛和贤劫千佛成道之地,是全世界佛教徒心中最神圣、最向往的地方,在四大圣地中也最具殊胜意义。

菩提伽耶位于印度比哈尔邦,面临尼连禅河,著名圣迹有大菩提树、金刚座及摩诃菩提寺

菩提伽耶所在的地区看似纷乱不净,然而穿过街区进入菩提伽耶内围时,便会感受到世间稀有的宁静与祥和,那份来自圣地的不可思议加持。

佛陀在印度的每处圣地似乎都给人相同的感觉:在看似纷乱肮脏的地方,却隐藏着最为尊贵的佛陀圣迹……娑婆世界本是诸佛的内明圣殿。

摩诃菩提寺

正觉塔

摩诃菩提寺又名正觉塔、大菩提寺、大觉寺,紧挨着佛陀成道之菩提树而建,成为金刚座的标志。

据说摩诃菩提寺最早为公元前三世纪大兴佛法的阿育王所建。现存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五到六世纪。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寺庙建于公元二世纪,现在的佛塔则可能是五或七世纪时摩揭陀国王所建的原型。

十二世纪异教徒入侵印度,菩提伽耶惨遭破坏毁尽,十四世纪缅甸国王又在此遗址上出资重建,不久又遭严重洪水,大量泥沙又令其湮没达数百年。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终获修复,寺庙的外貌则由英国考古队再次整修,大塔终得重见天日。

另有说法认为,十三世纪时,伊斯兰军团攻占比哈尔省,塔和寺庙被信众用泥土掩埋起来,伪装成一座小山丘才免于浩劫(如今菩提迦耶遗址园区仍是中间低四边高)。此后600多年一直湮没在黄土蔓草之中,直至1881年始由英国考古队重新掘出,举世震惊。

总之现今的正觉塔,是经过数次重建后的样子。

摩诃菩提寺为砖石结构,三面围有石栏楯。主塔高约50米,外观9层,内部2层,塔身第一层四角有四个形似主塔的小塔,呼应而立。

寺门朝东,入口是一排台阶和长长的参道,参道旁各式佛塔林立,并雕着无数精致的小佛像。塔前有一座古老的石柱牌坊。

塔前常有世界各地的信众在此召开法会、磕大头、禅修、诵经等。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藏香气味,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用不同的语言和音调,吟诵赞叹着佛陀传下来的法教。摩诃菩提寺外有各国修建的二十多座佛寺,包括中国的中华大觉寺

正觉塔上四面外墙上供有大量精致庄严的浮雕佛像和佛龛,为马蹄形拱门样式,颇具历史与艺术价值,也是信众顶礼供养的殊胜对境。

菩提伽耶的地标摩诃菩提寺,入夜时分放射着金色的光辉,无声地加持着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

菩提伽耶是现今印度佛教圣地中保存较完整的遗迹之一,摩诃菩提寺200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大菩提树

佛陀证道的地方,即是在正觉塔背后的这颗枝繁叶茂的大菩提树(毕钵罗树)下。

《大唐西域记》记载,佛涅槃后阿育王起初崇信外道,命人剪伐菩提树枝,不料被伐下的树枝自行聚集如初,后又点火焚烧,菩提树反在火焰中生出新枝。阿育王终于心生忏悔,在树下焚香供养。

阿育王的王妃崇奉外道,派人半夜偷偷砍伐了菩提树,阿育王悲恸泣拜并用牛乳灌溉余根,菩提树一夜复原。阿育王在树周围筑起防护的石墙。

约七百年后,又有信奉外道的设赏迦王欲破坏大塔,毁此神树。见主干有石墙保护,便派人掘入地下欲断其树根,不料挖到地下泉水涌出,后又以甘蔗汁灌于树根上点火焚烧。

阿育王的曾孙满胄王继承先祖之志,用千头奶牛的乳汁为树浇灌,菩提树又在一夜之间复活,随后满胄王将石墙增高加固。然而,十四世纪后,大菩提树与主塔一起都被洪水泥沙埋没。

相传阿育王之女僧伽蜜多曾将此菩提树分枝移植于斯里兰卡,当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树遭异教徒摧毁后,人们便从斯里兰卡将它的分枝移植回菩提伽耶,成为延续佛陀“血脉”的菩提树。菩提树根系发达,常会破坏临近建筑,然而这棵枝繁叶茂、紧靠正觉塔的大菩提树,却对塔基没有丝毫影响。

《大唐西域记》记载,每到如来涅槃的日子,菩提树树叶全部掉落,不久又恢复如故。如今人们仍能见到此日树叶落尽的情景。大菩提树如今处于官方的严密保护中,能在树下捡到一片飘落的叶子,是朝圣者们梦寐以求的事。

金刚座

庄严坚固的石栏保护着尊贵的金刚座和大菩提树,如今从石栏外已很难看到金刚座。人们在石栏上贴满金箔,将一条条花束供养其上,并以额头触碰一处金色石壁(图中盾形位置)以示顶礼。

金刚座和菩提树的栏杆外,有两个以圆形黑石雕刻的巨大佛足印。

经典记载,释迦太子在经历六年苦行之后,行至菩提伽耶,于大菩提树下之金刚座铺上吉祥草,结跏趺坐沉入冥想,至第七天睹启明星而悟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其为“佛陀”(意为觉者),圣号“释迦牟尼”。

佛陀成道时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然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言出众生本具佛性。

“静坐一须臾,胜造七宝塔”。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佛教徒来金刚座前打坐,祈祷能够穿越时空,获得佛陀的无上加持。

金刚座

大菩提树根与正觉大塔之间这块相传由阿育王置放的长2.3米、宽1.47米、高90厘米的红砂石板,便是贤劫千佛(释迦牟尼佛为贤劫千佛的第四尊)成道的金刚座。今人于其上敷设锦缎和宝顶,便于信众供养。

金刚座是娑婆世界的中心,也是最坚硬的所在,远离四大的损害,空劫也不会毁灭。中阴身能穿越山河大地乃至器世间万物,唯有金刚座与母胎不能穿越。

佛成道时,大地种种震动,唯此金刚座坚固堪能承受。

《俱舍论》云:“四大洲中,唯此洲中有金刚座,上穷地际,下据金轮。一切菩萨将登正觉,皆坐此座上,起金刚喻定,以无余依及余处所有,坚固力能持此定。”就是说南瞻部洲有个金刚座,上至地面,下深至金轮。一切菩萨要登正觉成佛,都要坐在金刚座上。因为成佛之前要起金刚喻定,金刚喻定的力量极大,除了金刚座没有任何其他地方能承住此定。

佛陀见解脱25岁等身像

正觉塔一层大殿正中供奉的佛陀25岁等身像(亦说35岁降魔成道像),被称为“世界最完美比例的佛像”,凡见之者如睹世尊尊容,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大唐西域记》记载,弥勒菩萨化现为婆罗门自愿请造“如来妙相”。佛像本为黑石所塑,被后世的朝拜者们刷上一层层黄金并以袈裟严饰。

十三世纪那场浩劫中,信众用土将正觉塔填成小山丘,等身像也随之得以保全。挖掘出来后,佛顶上有块突出的地方不幸遗失了,后由信众以纯金补全,并供养了纯金的钵。

佛陀8岁、12岁、25岁等身像,是世界现存最殊胜的三尊佛陀等身像,皆为佛陀在世时塑建并由佛陀亲自开光加持,与佛真身无二无别,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现在8岁等身像供奉在拉萨小昭寺,12岁等身像(即觉沃佛像,相传由工匠之神毗首羯摩融化天界五宝与人间五宝铸成)供奉在拉萨大昭寺

佛经中有这样的故事:一次佛陀突然“失踪”了。原来,佛陀出生的第七天,佛母摩耶夫人便辞世升到忉利天,佛陀为报母恩,欲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又因部分弟子不知珍惜法缘,懈怠轻忽,少数弟子常为枝节小事而烦恼。佛陀便趁僧团结夏安居时暂离人间,望弟子们因此幡然悔悟。

四众弟子数日不见佛陀,个个忧心自责,优填王更因思佛心切而病倒。大臣们于是恳请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带着雕刻师上到忉利天,亲睹佛陀圣容后,用紫檀木雕刻成高达五尺的佛像供优填王瞻仰礼拜,以解思念之苦。这就是佛像供养的开始。

据《甘珠尔》记载,法界众生若有能目睹圣像者,即种下“见解脱”因缘,具足一切见、闻、念、触之功德,将来必能解除三毒痛苦,成就佛道。

说话度母像

面对正觉塔的右侧外墙上,供奉有一尊被称为“说话度母”的佛像。

据阿底峡尊者传记载,尊者一生中曾多次得到度母的指点,在转绕菩提迦耶大正觉塔时,度母曾先后化现为童女、乞丐、老妇人,以对话的方式劝他修持菩提心。

一次尊者转绕时心生疑问:“我该如何才能迅速成就佛果以利益有情呢?”大塔上这尊度母石像歪着头微笑着对他说:“要想从因地达到佛地,必须修持菩提心。”

鹿野苑

——佛陀初转法轮之地

图为达麦塔(又译作达美克佛塔)和鹿野精舍遗址。鹿野苑位于印度北方瓦拉那西以北,根据法显在《佛国记》的记述,过去佛迦叶佛居住于此并有野鹿栖宿,故而得名“鹿野苑”,园中建有鹿野精舍。

鹿野苑是佛陀成佛后初转法轮处(如今藏传佛教寺院正门楼顶的八辐法轮和跪姿雌雄双鹿塑像即缘起于此),佛教最初的僧团也在此成立。

达麦塔为佛陀对弥勒佛(未来佛)授记之地,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大塔分为两层,一层为青色砂岩砌成,二层为红砂岩砌成,圆周巧妙设计成八瓣莲花,精美绝伦。每瓣莲花中央设有一佛龛,可惜原供奉的佛等身像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被人盗走。

12世纪后期,鹿野苑所有建筑被异教徒毁坏,唯留下达麦塔残部,成为鹿野苑的标志,默默地见证着1600多年前的辉煌。

鹿野苑初转法轮塔遗址

初轮法轮塔遗址

现在的鹿野苑遗址分为东西两苑,西苑保存着大量历史遗迹,东苑为20世纪初所恢复的佛教建筑。

遗址北面有一座近人修建的鹿园,饲养着鹿和孔雀等。

一入西苑即见一红砖砌成的大型圆形基座,高约2.8米,此即初转法轮塔(亦称法王塔)遗址,是佛陀最初对憍陈如等五比丘宣说四圣谛的地方,传说为阿育王所建。

佛陀在菩提伽耶成佛后,西行至鹿野苑,找到当初父亲净饭王派来照顾他的五名侍者,为他们宣讲四圣谛,五人随即出家为五比丘,成为最早的僧团,至此世间三宝具足,鹿野苑因此被尊为初转法轮之地。以此为始,佛陀率所化弟子周游各地宣扬佛法,住世说法四十九年,讲法三百余会。

由于历代的战乱,特别是12世纪后期异教徒的劫掠破坏,佛教在印度逐渐衰微,鹿野苑也和大多数古寺一样被湮埋。

直到近代考古学家们根据《大唐西域记》的准确记载找到遗址多次发掘,才让这个沉埋几百年的圣迹重放光彩。考古发现了4、5层垒叠的寺庙和僧房遗址,说明鹿野苑的佛塔和寺庙曾被反复修建过多次。

鹿野苑五比丘迎佛塔

鹿野精舍西南方向不远处的乔堪祗塔遗址,又名五比丘迎佛塔,是佛陀初转法轮的纪念地。

有经典记载了佛陀前往度化五比丘的缘起:佛初成道,大梵天王劝请佛转法轮,佛观察外道二仙,阿蓝迦兰与郁头蓝弗皆已命终,无得度缘,昔五位随侍,憍陈如等,少尘少垢,薄使利智,堪受妙法,便往化度。

拘尸那罗

——佛陀涅槃之地

大涅槃寺和大涅槃塔

拘尸那罗是佛陀示现涅槃之圣地,也是佛陀生前最后度化弟子须跋陀罗和涅槃后金刚力士放金刚杵处,以及八国王分配佛舍利处。拘尸那罗发掘出的圣迹有卧佛殿(即大涅槃寺,图中前方白色建筑)、大涅槃塔(图中后方白塔)、安加罗塔和圣者殿等。

传说佛陀游化于恒河流域49年、度化无量众生后,在80岁这年从吠舍离来到拘尸那罗的娑罗双树下,依照与魔王波旬的约定示灭。入灭前佛陀将弟子们唤来,最后一次回答他们的疑问,并嘱咐道:“已成者皆灭,不可放逸,要勤修我法,吾灭后以戒为师……”并留下最后的教诲:当依四念处严心而住,结集法藏,经首安“如是我闻”,对恶性比丘宜默摈之……

随后佛陀让阿难尊者在两棵娑罗树之间打起一个卧床,侧卧其上安慰众人:“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语毕于夜色中进入大般涅槃之境,是时人天哀恸,双树惨然变白。(有说法认为世间人葬礼上龛前供白纸花的习俗便源于此。)

当夜有位120岁的外道叫须跋陀罗,听说佛即将涅槃,赶来求见并发心出家,闻法后现证阿罗汉果,随即涅槃,成为佛陀住世期间最后的弟子。

大涅槃寺和大涅槃塔这两座白色建筑,给人一种圣洁的庄严感。高约60米的大涅槃塔,是由一位缅甸施主于1927年在原塔遗址上重建而成。

大涅槃寺内供奉着一尊呈吉祥卧的世尊涅槃像。大涅槃塔外表贴有金箔,阳光下金光灿灿,辉煌庄严。

经中记载了佛陀示现涅槃的情景:“尔时世尊,娑罗林下寝卧宝床,于其中夜入第四禅寂然无声,于是时顷便般涅槃。大觉世尊入涅槃已,其娑罗林东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盖于如来,其树即时惨然变白犹如白鹤,枝叶花果皮干悉皆爆裂堕落,渐惭枯悴摧折无余。”

根据诸经记载,佛陀将入涅槃时,头北面西呈吉祥卧,卧床四边各有同根娑罗树一双,其树每边一双中之一株,因悲伤而惨然变白逐渐枯萎,另一株则保存下来,故此双树亦称四枯四荣树——以东方双树为“常与无常“,西方双树为”我与无我“,南方双树为”乐与无乐“,北方双树为”净与不净“等譬喻。

佛陀的出生和涅槃都是在娑罗树下,娑罗树因此成为佛教的圣树。但此娑罗双树如今已无迹可寻,大涅槃寺前现存的两株是后人所种。

佛陀示现涅槃像

大涅槃寺内,供奉着佛陀最为庄严之涅槃像,全身金色。

据专家考证,此像建造于公元5世纪。身长6.1米,由整块石头雕成,枕右手侧身吉祥卧。佛像卧于7.32米长的榻上,榻与像原为一块整石,现改由砖和石混合砌成,上面雕刻了佛弟子阿难、苏婆达等的身像,人人均双手合十,神情哀伤。

卧佛全身被虔诚的信众贴满了金箔,又在佛像身上覆盖金色袈裟,如今朝拜者只能看到卧佛庄严的面容和尊贵的双足

拘尸那罗为古印度末罗国的都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哥拉浦县卡西郊外,小镇现名摩达孔瓦尔。

拘尸那罗曾经是一个佛塔如林的圣地。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圣地几经异教徒的洗劫,渐渐变成了一片沉寂的废墟,直到1853年考古人员开始发掘,原始风貌才渐渐显露出来。发掘工作断断续续持续了近60年,发掘出的圣迹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大涅槃塔遗址以及佛陀涅槃像(大涅槃寺为后来所建)。

佛陀荼毗塔

拘尸那罗大涅槃寺以东1.5公里处,有一座砖造的荼毗塔,为佛陀涅槃后荼毗之地。

佛陀示现涅槃后,弟子们用金棺收殓圣体,欲点燃香木荼毗时,火竟不燃。这时大迦叶尊者率五百比丘从王舍城昼夜不歇、含泪泣血赶来,向佛陀圣体顶礼时,香木不点自燃。尊者手抚金棺痛哭失声,佛陀从金棺中伸足出来以示安慰。聆听了尊者的发愿后,佛足收回金棺,弟子们再次号哭时,荼毗之火自行燃起,留下八万四千舍利。

《大唐西域记》载“……是如来焚身之处,地今黄黑土,杂灰炭,至诚求精,或得舍利。”

佛陀荼毗后的舍利安奉在拘尸那罗的精舍,各国群情激昂,纷纷要求请走供奉,最后均分为八份交给摩揭陀国阿阇世王等八个与佛教关系较深的国王,回国起塔供奉。出面斡旋分配一事的头那则自己留下装舍利的瓶子,建起了一座瓶塔。毕钵的使者来迟一步,只好将骨灰(一说荼毗地的焦灰)带回建起一座灰塔。这十座塔,是为佛塔及舍利崇拜的缘起。

相传佛陀涅槃后两百多年,阿育王统一印度时,将分配给八国的舍利起出,仿效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细分舍利,在各地建塔供奉。

未完待续

去佛陀圣地朝拜,佛子们梦寐以求,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史料缺失等原因,目前此类信息极为碎片化、分散化,人们因此往往知之甚少。于是我们试着制作了这个专题,最大限度地收录、梳理了佛陀圣地的珍贵信息,希望能对即将踏上朝圣路的行者们有所帮助,更愿这些文图能给尚无缘亲往的人们一份真切的指引——“朝圣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旅程”。

本图集照片多数来自亲临朝圣的道友,亦有少量图片来自网络,至诚感恩所有的原作者。因资料来源有限,如有错漏,向诸佛菩萨忏悔,恳请读者谅解指正。

蝉友圈佛旅网十年专注佛教文化旅游

  行程特点:

  ★缘起学佛发心,十年专业品牌;

  ★自培专业领队,从不外聘导游;

  ★全程特色素食,规范专车酒店;

  ★行程清净圆满,严禁购物加点;

  ★专项讲解引导,学修实践体验;

  ★同行同求忏悔,消解累世业障;

  ★共愿共祈加持,积集福慧资粮。

Hash:633a3a4b911d1b1e673d4763a761ea5fa0f63a3c

声明:此文由 蝉友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