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古村 一代提督的故乡

提示:

龙溪古村 一代提督的故乡

龙溪村村名源于穿村而过的那条溪水。从大山中流下来的水,汇合成溪流淙淙,流经村庄时弯来转去,就仿佛一条弯弯曲曲的游龙。

龙溪是桂东县新坊乡一个行政村,传说村庄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村内,明代的古民居消失了,保留至今的古民居是清代的,主要有吴治汉故居和吴氏祠堂

▲俯看吴治汉故居

吴治汉(1837—1912),清代提督(相当于今省军区司令员),是一位保家卫国的清代总兵。咸丰四年(1854),他投入广东武童军营。1856年投入曾国荃的吉字营,随曾国荃军营开赴江西,为曾国藩助战。在攻打太平军占领的安福县城时,英勇战斗,被蒙赏蓝翎。此后继续挥师东进,攻克万安吉安安庆……职务从千把总(七品)、守备(正五品)、都司(正四品)、参将(正三品)、副将(从二品)、总兵(正二品),擢升至提督(从一品)。朝廷赏赐“达勇巴图鲁”(满语,勇士的意思)称号,诰封建威将军。同治十一年(1872),委任署理甘肃安西副将兼都统。光绪元年(1875),奉札解脱军装。光绪七年(1881)回了家乡。

▲吴治汉故居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为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吴治汉被朝廷委以军方管事前正营,他再次走出桂东,赴越南作战。1885年,他率军攻克法军占领的谅山、文渊、长庆等州府,挫败了法军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得到朝廷赏赞。战后,被派赴广东任职。1911年告老还乡,次年病逝,享年75岁。他一生历经了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5位皇帝执政时代。

▲吴治汉故居后廊

吴治汉故居坐落在龙溪村新排组的山脚下,占地面积约15亩,坐北朝南,前后三栋相连,三进六厢四合院式。前栋辟有宽阔的土坪,两边建有“龙虎门”。后栋与中栋之间有一天井,天井中置有荷花池。中后两栋有游廊相环。故居由一条两米高几百米长的干打垒围墙围起来,形成客家围屋。围内有正屋41间,杂屋16间,有田有土,可耕田种菜栽花植树。从山上俯视,故居就像一个大庄园。院围曾有一座炮楼,楼上四边设有小窗孔,便于窥视外敌和防御,坍塌于上个世纪70年代。

▲吴治汉打造的化字塔

按理,吴治汉作为“高干”,造的房子该豪华。可当人们走进去时大吃一惊,古民居十分简朴,院落土墙青瓦,结构不够精巧,窗雕、花格子也较为粗糙,室内无照壁、彩绘、石雕,外观也没有飞檐翘角。

吴治汉生活简朴,对公益事业却舍得花钱:捐赠田亩60担,用于祭祖和吴氏后代读书;筹资为村中修石板路3华里;出资修缮吴氏祠堂,请来广东石匠,凿打了三对大、中、小石狮子,至今摆放在龙溪村。他没读书,却尊重文化,特意造了一座精致的“惜字炉”,放在路口,劝告世人写有字的纸张不能随意丢弃踩踏,要珍惜文字。

▲吴氏祠堂的石狮子

吴氏祠堂有二,一在龙溪村松树下组,1928年8月,在红军的帮助下,龙溪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已倒塌,仅剩墙体)。另一座在该村河对岸的营里组,外观宏美,但室内已破残,需整修保护。

龙溪古村走过了沧桑的岁月,而今已走入了一个新时代。昔日15平方公里、25个村组、2900人的龙溪村,与青洞村合并之后,依然叫“龙溪村”,新的龙溪村28.3平方公里、33个村组、3864人。近年来,村民们越发认识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同时,古村落的古民居、古祠堂值得后人去保护。

▲营里组的吴氏祠堂

陈俊文 图/文

亲,如果您感觉这条信息还不错,欢迎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并在下面拇指处点赞,感谢您的支持!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桂东发布】,谢谢合作

Hash:b3942e359a153d49fe8f8d6dc7335dd1f2836cf2

声明:此文由 桂东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