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布局完好,名胜古迹密布,文物保护单位,河北井陉天长宋古城

天长宋古城,位于河北井陉县西部晋冀交接处的天长镇,名起于汉代,唐为天长镇,置天长军。宋为天威军,熙宁八年(1075年)始建井陉县治,历宋、金、元、明、清、民国至1958年为历代县治之所。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长古城历史悠久,至迟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有人类活动。近年相继在城西北 10 公里处大台山仙人洞发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在城东北 3 公里处石桥头台地发现龙山及先商文化遗址;在其西北部城北岭、许水滋北部丘陵发现了商代遗址;在其东南于家附近发现了带孔石镰及战国遗址……这些都说明天长城一带的绵河流域是井陉古代文明发展的摇篮之一。

但依目前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考证,天长城一带成为较大村落的时间似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北朝末至隋朝初年。因除在天长城东南三里处的河东村南丘陵上发现较多汉代 ( 多为东汉 ) 墓葬、可能河东村始建于汉代。

主要景点龙窝寺石窟位于井陉县城微水西南 25 公里、天长古城西 10 公里的小龙窝村西 0.5 公里处石崖上。龙窝寺石窟为石家庄市境内现存十余处石窟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佛像雕刻以及石壁上诸多古人题刻,故在 1993 年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建造年代已不可考。清雍正《井陉县志》中有''龙窝,在县西南二十里。石壁峭立,古柏崖生;梵宇楼台,颇为可观。传神龙断路,货郎仗剑斩之。至隆庆间,大雨冲出枯骨一窖,约数百斤许。''龙窝寺及其西大龙窝村、其东小龙窝村皆由此而得名。

原龙窝寺规模较大,寺前西南、东北两端各建有楼阁一,阁下即为燕晋往来大道。而寺建于两阁间古道西临石崖处。旧有大殿、配殿及僧舍等建筑。昔为邑中名胜之一。寺院于解放后扩建石太公路及文革中拆毁无存,今惟余崖壁上的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分布于寺之西与东北山崖上,分为石雕佛像与石刻题记两部分。佛像部分位于石崖石壁中部、高出今路面数米。佛像均雕于崖上长方形弧顶石龛中,大小共 47 尊。石龛共有十四个,大小不一。大者高1米余,小者高约0.3 米。佛像均以高浮雕形式雕刻而成。中部有较大型石龛五个,上下错落排列,其中四个石龛内雕刻佛像各一、一个石龛内雕刻菩萨像。四尊佛像均为结跏趺坐式,坐于莲花座上。佛像面部端庄慈祥,衣着朴实无华。其身披贴身薄袈裟,袒胸露肩。其雕刻风格中有唐末宋初之特点。惟佛像身体比例欠准确,造型也不甚精美。而左上部较大石龛中的菩萨造像为此摩崖石窟中之佼佼者,其头戴宝冠,身披饰有缨络之袈裟,呈左腿盘曲、左手扶地,右腿跷起、右臂伸直搭于右膝上的自在菩萨形象。

Hash:ef4ca17865ced564ab54319aef0f6615ef935de7

声明:此文由 鲸鲸说娱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