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井陉国宝”身世谜团!曾经被考古界误解了数百年!

井陉窑是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一处大型瓷窑址集群,在1300多年前的隋代,井陉窑已烧造了成熟的白瓷。遗址位于河北井陉县境内,是一处分布面广、烧造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窑址群。与邢窑、定窑、磁州窑并列为“河北四大古窑”

井陉窑遗址于1989年被发现后重见天日,1993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划定并公布了保护范围。2001年井陉窑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你知道吗?由于井陉窑址的发现时间较晚,相关资料的匮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其认知模糊,许多拍卖和博物馆里索性直接将其标注为定窑。如果不是近几十年考古工作者不断的发掘,甚至没人叫得出它们的名字。

2017 香港佳士得 金 井陉窑白釉戳印鹿纹枕

这件成交价8万多元的瓷枕,就是一件被误定为定窑的井陉窑典型器。

这件磁枕的特点其一,就是他的纹饰是井陉窑独创的“戳印工艺”。枕面的图案是用事先烧制好的印模,在枕面上逐个戳印出图案,有的会结合刻划工艺;然后再在凹陷的印纹内填涂黑褐色釉料,最后再施以透明釉烧制而成。

金代 井陉窑旋子花纹戳模

金 井陉窑白釉戳印双鹿纹四瓣形枕

1960年 河北省井陉县柿庄金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金 井陉窑白釉戳印花草纹银锭形枕

1960年 河北省井陉县柿庄金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金 井陉窑 白釉褐彩戳印鹿纹腰圆形枕

1960年 河北省井陉县柿庄金墓出土

1960年的柿庄金墓中,就曾出土过此类瓷枕。与其他三窑的风格迥异。只不过那时候,井陉窑的窑址并未发现,所以对于这类器物的判定也并没有可以印证的东西。

直到近些年,井陉窑窑址的陆续发掘,许多印模,残片的相继出现,考古学界才对于该窑口的认知逐渐清晰起来。

1989年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对井陉文物进行复查时,发现了东关、河东坡、东窑岭村三处窑址,并在此后的8年时间内,在井陉境内的天长秀林、南陉三个乡镇及矿区天护、冯家沟村约1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九处窑区。包括东关、河东坡、东窑岭、梅庄、南秀林、冯家沟,南陉、北陉、南防口,共三大片,面积超过一百六十万平方米。

1995年,井陉窑一次出土了完整的印花模子12件,图案各异,精美程度不仅比定窑模子毫不逊色,且图案形式内窑款超出了定窑的品种;

1998年7月,井陉窑又出土了唐五代、金代的窑炉、作坊,为我国北方诸窑口的关系及陶瓷研究增添了重要实物;

1999年河北省文研所在窑址中找到了流散的30多件瓷器,唐代莲花熏碗、白釉双鱼四系背壶、宋代的水波纹腰圆白瓷枕,金代的戳印立鹿蝶花纹叶式枕,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初步展示了这一窑口长达一千三百多年的制瓷历史,对推动北方古陶瓷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2000年9月,窑群的发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处金代苗姓窑场遗址作坊保存下来晾坯架栏、烘坯碳沟遗迹为金元制瓷史增添重要资料;

2000年“井陉窑出土了戳印点彩戳模”的消息更是震动了国内的陶瓷界,井陉窑的研究成为世纪之交文物界的盛事。

这些井陉窑瓷枕其纹饰主题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等等,戳印模具种类丰富、大小不一,工匠在戳印制作过程中,用不同的方式搭配组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大肉庄藏 金 井陉窑戳花卉纹银定形枕

枕面细节

两侧面的兽面纹

井陉窑作为河北省第四大名窑,其发现和研究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确定了一些(如戳印印花枕)典型井陉窑的器物,纠正了一批此前误定为磁州窑、定窑或邢窑产品的偏差,将推动北方白瓷发展史研究进一步深化。

其次,井陉窑的发展和研究不仅使邢窑定窑关系的研究增加了一个重要的中介,也使河北、山西太行山左右两大地域的古代陶瓷业直接地联系到一起。再次,井陉窑的晚唐和金代两个盛烧期,在北方陶瓷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井陉窑在此阶段的研究,将增添此阶段陶瓷工艺发展的技术资料。

井陉窑遗址的发掘填补了中国北方陶瓷分布的空白,对于白瓷的形成与发展、冀晋窑口关系等,提供了新的历史资料,在中国北方陶瓷发展史上相当重要,具有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双重价值。

Hash:6c4a4fae73457770b9a6cc12accc5078133e6372

声明:此文由 井陉之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