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那些事」讲述:高邑前坊土册村天子墓背后的故事

高邑县前坊土册村天子墓

据传说历史上,高邑坊土册村正南近一里地的地方,有一座高10多米、直径40多米的大土疙瘩,当地村民管它叫作“天子墓”。人们在几里之外都能看到,在当时是全县最大的一个土疙瘩。

编辑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所谓的土疙瘩,实为旧年间古墓的封土。该墓的东边,有一俗称“王八驼石碑”的大石碑。该碑高约4米、阔1米、厚约0.4米。它的下边,有一面向东方的大石赑屃作为该碑的碑座。小时候常去那儿玩耍,记得背西面东的碑面上刻有“碑倒槐河开”几个篆字,落款是“诸葛亮题”,碑上铭文记载文字是:东至西破塔,西至田家庄,南至怀安,北至白沟驿。

编辑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很多到坊土册中学上学的学生经常到该古墓玩耍,对这座古墓和石碑印象很深。这一石碑,毁于文革时期,大土疙瘩20世纪七十年代被人们用土挖平,现在成为耕地。如碑文记述准确,此碑应建于三国之前,起码为汉墓,或时间更早。

编辑

这座天子墓,埋葬的究竟是哪个朝代的哪位帝王,现已无从考证。但就其规模宏大,说明墓主人肯定不是平民百姓,最低也是王侯的身份。也有一些人口传,此墓乃春秋时期赵国先君赵简子的疑墓,但一直不见文字记载。

编辑

关于“碑倒槐河开”意指什么?有的说是为防此墓被盗,用槐河发水来吓阻盗墓者。也有说此语为一则预言。据考,文革期间该碑被毁后,1976年冬天,高邑县动用各村劳力对县境内槐河段进行了疏塞开导,加宽、加高河堤,工程十分浩大,开拓槐河是否应了“槐河开”这句话,让人生发无限遐想。

来源丨网络 配图 网络

Hash:368510531b70d32e3493c9a0398746579eba513f

声明:此文由 高邑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