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博物馆集群点亮“文物之美”

游人如织,文物琳琅。

绿树成荫,古色古香,

哈尔滨博物馆

位于柳树街 13 号的老市委大院,是一个让许多哈尔滨人印象深刻的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院落,如今它已变身为哈尔滨市博物馆集群。在这里,市民和游客即可以追寻城市记忆、品味历史气息,与夏商周陶器 " 对话 "、18 世纪大理石雕像 " 恳谈 ",也可以亲手 " 触摸 " 充满故事、光怪陆离的千年时光。

大幕拉开,方寸间带你 " 梦回千年 "

"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哈尔滨博物馆

作为具有欧陆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东亚文化之都,哈尔滨目前有 70 家博物馆。" 十三五 " 期间,哈尔滨的博物馆从 46 家增长到 70 家,增长 52%。其中,国有博物馆从 34 家增长到 39 家,增长 14%,非国有博物馆从 12 家增长到 31 家,增长 158%。如今,哈尔滨无论从博物馆数量、质量、种类,以及参观人数上,在全国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均名列前茅。

近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博物馆建设工作,多措并举,整合资源,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和利用力度,让文物 " 活 " 起来、" 动 " 起来、" 转 " 起来,全市文物利用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

近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 9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博物馆建设提升到新高度,到 2035 年,中国要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在文化资源丰厚地区建设 " 博物馆之城 "、" 博物馆小镇 " 等集群聚落。

哈尔滨的博物馆集群大幕已经拉开。

战国 · 楚国贝币(蚁鼻钱)

这个夏天,破解了千年历史悬案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白银货币 " 承安宝货 ",感受与吕不韦 " 亲密接触 " 的文信钱,齐白石、李苦禅、康有为等名家的书画珍品,如同走进 " 中国卢浮宫 " 的欧洲 18 世纪瑰宝,世界上第一幅描绘中国的铜版画等稀世珍宝,让你在哈尔滨博物馆集群,方寸间便可 " 梦回千年 "。

珍品佳作,欧陆风情城市的传统情怀

" 文物承戴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

哈尔滨文物馆

走进位于老市委大院的哈尔滨文物馆,你将看到哈尔滨这座欧陆风情城市传统的一面。

" 承安宝货 " 一两半银锭

存世极为稀少的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白银货币 " 承安宝货 ",它的发现印证了一直没有实物存世的史料记载,破解了近千年来的历史悬案;圆形方孔,形制有如秦半两的文信钱,相传为秦始皇在位期间文信侯吕不韦私铸的钱币,也是他从一个市井商人,成为权倾朝野王侯将相的历史写照。

光绪蓝绸地平金绣海水云龙纹单袍

而那件差点被荷兰人运出国门的清代亲王龙袍,则完美呈现了威严的皇家气派,和我国古代织造技术巧夺天工的高超工艺;基本呈现了近当代书画发展历史脉络的 80 件馆藏书画,让民国五大书法代表流派中的 " 康派 " 和 " 于派 " 同台联袂,书法界的 " 南萧北游 " 聚首呈现。齐白石 93 岁所作《茨菇青蛙图》、李苦禅的《八哥图》,以及康有为的《行书七绝游杭黄龙洞横轴》等珍品,都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龙山文化红陶三足鬶

仰韶文化尖底瓶

如果你觉得距今 2000 多年的秦朝钱币还不够古老,那就去同在 2 号楼的古代陶瓷艺术馆看看。从距今 8000 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到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元代的陶器,人类的文明进步,在一件件古老质朴的陶器中完美呈现。

哈尔滨市博物馆群力分馆

位于群力景江西路上的哈尔滨市博物馆群力分馆则用《哈尔滨历史编年图文展》、《金朝简史展》、《金代铁器精品展》等藏品丰富的展览,生动展示了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的先民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与交流。

沧桑巨变,雕刻在时光里的百年印记

" 如果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博物馆就是能感知这座城市灵魂的窗口,透过博物馆,你能清晰地感觉到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和岁月留下的温度。"

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

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

位于老市委大院内的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和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就是这样一个能让你迅速了解哈尔滨百年沧桑巨变和今日多彩风貌的地方。

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

哈尔滨是座沿江而生、依路而兴的城市,从捕鱼贡鲜的边陲小镇发展为继往开来的东北亚中心城市,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通过声、电、光影,让这座城市的历史 " 活 " 起来。馆内既有哈尔滨的历史沿革、文化融合,也有城市的民俗建筑之美。跨越历史长河,冲破时空局限,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生动揭开了这座城市尘封多年的记忆,带领参观者一路触摸雕刻在时光里的沧桑印记。

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

而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则是中国共产党人为解放哈尔滨浴血奋斗的见证,纪念馆以文字、图片、视频、建筑模型、办公家具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哈尔滨解放前后的沧桑巨变。

中东铁路印象馆

此外,位于江桥胡同松花江路桥合围区域的中东铁路印象馆,则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3D 模拟、历史档案、图片、文物等形式,再现了中东铁路建设史和哈尔滨的建筑之美、老城岁月、华洋商埠、侨民风情等百年印记。

中西交融,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与互鉴

" 博物馆是城市的基因库,一头连接着历史,一头关联着城市的未来。"

喜多方古董 · 艺术品收藏展

开埠至今,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基因里一直留存着西方文化的印记,这样一座城市里的博物馆怎么能少得了与西方文化的对话。想亲眼看看欧洲的珍贵文物与艺术作品,不用再跑遍全世界,哈尔滨博物馆集群能满足你内心的向往与想像。

18 世纪中期法国著名雕塑家卡菲利的卡拉拉大理石雕

位于老市委大院的喜多方古董 · 艺术品收藏展,不仅展示了欧洲 17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的经典油画作品,还有欧洲文艺复兴后的艺术品、极富神话气息的卡拉拉大理石雕像,以及能听到历史天籁之音的有着欧洲 18 世纪手工业瑰宝之称的机械八音盒、欧洲各时期的宫廷古董家具等,走进这里就如同走进 " 中国的卢浮宫 "。

欧洲铜版画收藏馆

作为 15 世纪至 19 世纪艺术交流和发展不可替代的传播媒介,欧洲铜版画对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老市委大院内的欧洲铜版画收藏馆里,1670 年荷兰五幅描写中国文化的铜版画,是 350 年前中国文化被记载并在欧洲传播的史证;与欧洲著名 8 个图书馆同一雕版压印的 17 至 18 世纪的 16 幅铜版画,再现着欧洲厚重的历史文化 ……

俄罗斯油画雕塑收藏馆

看过诸多的欧洲文化,再来看看咱们的近邻。同样位于老市委大院 7 号楼 3 层的俄罗斯油画雕塑收藏馆,不仅有着诸多的俄罗斯人民画家、功勋画家的大作,每季度还会邀请俄罗斯著名艺术家举办专题展览和学术活动,让博物馆更好的成为了文化交融互鉴的载体。

革命文物,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哈尔滨党史纪念馆

哈尔滨的城市历史中积淀着丰厚的红色文化,位于道里区西十五道街 33 号的哈尔滨党史纪念馆就是一处重要的革命遗址。通过历史图片、文物、场景复原和艺术作品等形式,哈尔滨党史纪念馆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哈尔滨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进取的历史画卷。这里不仅是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还是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许多年轻人到这里来寻访红色足迹,感受革命精神的滋养。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

位于南岗区光芒街 40 号的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俄式平房。1932 年初,中共满洲省委从沈阳迁至哈尔滨,在这里,党中央的重要文件向东北各地的党组织发出,大批党的优秀干部被输送到东北抗战第一线。

李兆麟将军纪念馆

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抗日名将李兆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兆麟街 88 号李兆麟将军遇难地修建的李兆麟将军纪念馆,通过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战斗历程。

这些红色展馆通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事物、一个个故事将先辈们探索革命道路时的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情景直观的展现出来,在每一个参观者心中引起共鸣。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不容忘却,哈尔滨博物馆集群让这些革命文物及其所传承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城市融合发展、开拓旅游资源、构筑中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强大助力。

(来源:新晚报、哈尔滨发布)

Hash:10b0634ff9b370cc3667081c899131f56d406d6a

声明:此文由 搜狐城市-哈尔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