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奇驰 —— 中原突围“皮旅”创造的军事奇迹 ( 上)

皮旅前身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团以上干部合影

(上)(据《北京日报》董少东/文)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在完成战争准备后,悍然撕毁停战协定,调集重兵将中原解放区团团围住,企图一举歼灭,全面内战就此爆发。

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中原军区只能设法突围。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承担起为主力部队提供掩护、牵制敌军的任务——一个预设了牺牲和悲壮色彩的任务,他们承受的将是最凶狠攻击、最大危险,乃至最大损失。

然而,一纵一旅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在完成阻敌任务后,与主力逆向而驰,向东突进,一路艰苦转战1500余里,以完整建制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

一纵一旅旅长是著名战将皮定均,“皮旅”经此一役,威名赫赫。

1955年全军评定军衔时,总干部部领导向毛泽东呈送授衔报告。当毛泽东看到皮定均按资历拟申报少将衔时,当即表示:“皮旅有功,由少晋中。”此后在审阅全军将帅授衔名单时,毛泽东又在皮定均的名下注了6个字:“皮有功,少晋中。”

“最艰巨最重大的任务”

1946年6月24日下午3时许,正在驻地组织部队训练的中原军区一纵一旅旅长皮定均和政委徐子荣,接到纵队司令王树声发来的特急电报,限两人于当日晚6时前赶到纵队部。

一旅旅部驻地是豫西小镇白雀园的一所中学,纵队部驻地则在泼陂河镇,相距二十余公里,骑马疾行也要一个多小时。皮定均和徐子荣不敢耽搁,马上命令警卫员收拾行装,赶紧备马。

二人正在操场上等候警卫员牵马过来,一匹高大的军马驮着纵队司令部的通讯员疾驰而来。马身像被水洗过一样淌着汗,马嚼子上挂满泡沫,显然经过了一路飞奔。

马还没停稳,通讯员翻身下马,跑到跟前:“皮旅长,王司令请你和徐政委马上到纵队部去。”

一封特急电报,又加上通讯员骑马来催,命令急如星火。皮定均和徐子荣立即上马,快马加鞭,一口气跑完了二十多公里路,到达纵队司令部驻地。此时的小镇泼陂河,正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一队队的战士穿梭行进,纵队直属机关、部队都在清理文件、捆扎背包……皮定均和徐子荣互望了一下,判断一致:要突围了。

“突围”,其实已经在中原军区各部队中酝酿许久,原因无它,他们已经被包围得太久、太憋屈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蓄谋发动新的内战,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中原解放区,因阻挡在蒋介石向全国部署兵力的咽喉要道,成为首要进攻目标。

中原解放区地跨鄂、豫、皖、陕等省,原是纵横千里的广大区域。大别山桐柏山雄峙其中,平汉铁路纵贯南北;东至津浦铁路,与华中解放区相邻;北至陇海路,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相望;南达长江,扼制华中重镇武汉;西临川陕,成为党中央西南屏障。

1945年10月,以李先念为司令员、郑位三为政委的中原军区正式组建,所辖部队包括原新四军五师、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等,共计6万余人。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中原军区各部恪守停战协定,以宣化店为中心停止待命。

而与此同时,蒋介石先后调动10个整编师(相当于军)、25个旅共30万人,大举进犯,逐步蚕食中原解放区,包围圈越收越紧,将中原军区6万部队围困在东西不过两百里、南北不过五十里的狭小地带,军事上不断围攻、经济上严密封锁,妄图“一举歼灭”。

且不说国民党军大兵压境,如此狭小的空间,根本不足以保证中原军区6万部队的后勤供应。中原军区各部,时常面临“给养已到无米无炊程度”。据时任中原军区第13旅宣传干事的马焰回忆,军区政委郑位三曾经这样总结当时的困境:兵力不够用,财力养不活,打又打不赢,走也走不脱。

其实,如果中原军区的部队想“走”,早就能突围了。但他们还不能走,他们每坚持一天,就多牵制国民党30万军队一天,为华东、华北、东北等解放区做好反内战准备,赢得宝贵时间。

到了1946年6月,内战已经一触即发,深陷虎穴的中原军区终于等到了突围的命令。6月23日,党中央电复中原军区:“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中央的突围命令还没有传达到旅级,但皮定均和徐子荣已经嗅到了大战在即的味道。见到纵队司令王树声,顾不上寒暄、客套,皮定均第一句话就是:“司令员,决定了吗?”

王树声点点头,随即递给他一份中央和中原局的电报指示,大意是,蒋介石决心挑起内战,下令于6月26日向我中原部队发动总攻。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歼”阴谋,中原局根据中央指示,决定主力突围到陕甘宁边区,留下一支精干、坚强的部队作掩护,以保障主力突围右侧安全。

王树声说:“你们一旅在豫西单独活动一年多,有独立作战经验,由你们来执行这一掩护任务是比较恰当的。经纵队党委讨论决定并经军区党委批准,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来完成。”

皮定均在回忆录中,把这个任务称之为“党交给我们最艰巨最重大的任务”。但是任何人都明白,“最艰巨最重大”也意味着“最危险”,王树声交待任务时,语气不无凝重:主力明晚开始向西突围,一旅想办法拖住敌人。三天后,等主力越过平汉线,一旅自行选择突围方向。

没有任何犹豫,皮定均和徐子荣齐声回答:“请首长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

中国成立后,皮定均曾多次回忆领受掩护任务的这段经历,在他的回忆录中,还有闲情逸致描述返程时“夜雨初晴的山区,空气分外凉爽清新,沁人肺腑”。但是有一个返程时的细节,他从未提过。

上世纪80年代,皮定均已经逝世十余年,军旅作家张凤雏为将军作传,采访到了皮定均当时的警卫员赵元福。赵元福回忆,王树声和纵队政委戴季英一同送皮、徐往外走时,王树声声音压低:“旅的几个干部,每人要准备一套便服。关键时刻可以换装。”

便服,是为最坏情况所做的准备——如果一旅突围无望,换上便服,化装成老百姓,还有一丝逃生的机会。无论是王树声还是皮定均、徐子荣,都想到了这种可能。而且以当时的形势推断,最坏的情况有极大概率成为现实。

赵元福回忆,王树声讲这话时,皮、徐俩首长沉默无语,也没有回应。他们并骑而行返回时,赵元福清晰地听到了皮、徐两位首长骑在马上的对话:

“我们不准备便衣。”皮定均说。

“对,我们要和同志们在一起。”徐子荣答。

兵强将勇可堪大任

皮定均和徐子荣回到白雀园时已是深夜,稍微眯了一觉,25日一早,马上召开旅党委会议,制订作战计划。

皮定均布置一团、二团向东、东南、东北方向移动,摆出与敌决战姿态。同时,前沿阵地部队加固工事,却要抽出一部分部队,趁夜向西移动,等天亮后再转回头,大张旗鼓地向东。看上去,向东进发的部队连绵不断,一副重兵东进之势。为了加强诱敌效果,皮定均还派出侦察员化装成老百姓,到敌人那里去偷看工事,到敌后察看地形,并向当地人打听进入大别山路线

这当然是为了迷惑敌人,掩护主力向西突围。事实上,敌人预判的中原军区突围方向就是东边,皮定均是在给敌人的预判增加“准确性”。

据皮定均回忆,国民党军对中原解放区的包围,主力布置在东、南、北三个方向,仅在一旅正面商城潢川一线,就猬集了4个正规军和3个保安团、3个民团,并在一旅阵地的东南面构筑工事,构筑了纵深二三十里的封锁区,又在东北面的潢川平原留一缺口,妄图诱使突围的中原军区部队进入陷阱。

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原是军区主力新四军五师师长。中原军区的东面,是由新四军开辟的华中解放区。敌人认为李先念部如果突围,自然会向新四军靠拢。但中原军区却反其道而行之,将突围方向选在了西边。

一纵一旅,驻扎在中原军区各部队的最东面,在主力决定向西突围的决策下,一旅自然而然地要承担起断后掩护的任务。

这样的任务,注定是危险和艰难的,很可能会是一个悲壮的结局。曾经感动无数人的电影《集结号》,讲述的就是一支悲壮的断后部队。

公平地说,《集结号》是一部精彩的战争大片,制作精良,场面震撼,情节动人。但是恰恰在“集结号”这个贯穿电影的情节上,犯了个军事常识错误,完全凭空杜撰。

用集结号通知撤退的方式在战争中是不现实的。号声最多能传几公里,且不说能不能保证让掩护部队听到,就算听到了,敌人也能听到,阻击就失去了意义。

战争讲究系统和精确,真正给部队下达阻击掩护这样的危险任务,一般会明确撤退时间。就像王树声给皮定均、徐子荣下达任务一样:三天后,主力越过平汉线,一旅自行选择突围方向。

更不符合史实的是,电影中团长许诺的集结号压根没吹,让“中野独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连长谷子地”负屈半生。在我军军史上,没有一项命令的执行、任务的完成,是靠这种谎言换来的。

一旅执行的任务,和《集结号》中九连的任务别无二致,近乎“丢卒保车”。危险是心知肚明的,但王树声下达的任务很明确,皮定均和徐子荣接受任务没有任何犹豫——这才是人民军队真正执行命令的样子。

同时,一旅也不是“丢卒保车”的“弃子”。中原军区选择一旅承担掩护任务,不是舍弃,而是相信他们有完成任务的能力。

一旅的确是一支兵强将勇、可堪大任的队伍。

当时的一旅诞生还不到两年,其前身是1944年9月组建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太行军区为开辟豫西根据地,给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抽调了最好的人员和武器,支队所有营以上干部都是经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战士也是经过严格挑选的觉悟高、身体强的,武器装备也是比较精良。抗战胜利后,先遣支队南下桐柏山区,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不久改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1旅,下辖3个团,总兵力六千余人。

因为当时部队除了番号,还有以首长之名冠名的习惯,所以一旅也常被称为“皮旅”。不过,“皮旅”之名真正叫响,还要等到他们完成那次堪称神奇的突围战之后。

皮旅旅长皮定均,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入党,参加了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边区的斗争。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特务团团长、太行军区分区司令员,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皮定均的外号“皮老虎”“皮猴子”,足见其有勇有谋。

Hash:8cb396bceeb252eb635a4241e86f9a6d07ad4de1

声明:此文由 粤西观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