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博物馆的这件文物,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东窑?

本文由福羲国际拍卖行贾先生整理撰写:(fxgjpm)

看上图,这件双凤首刻花执壶,不知道您是否见过。这壶,目前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中,应当是民国时期流失海外的文物之一。

法国人的品味和英国人不一样,英国收藏家以大维德爵士为代表,基本上属于中国通,跟着中国文物收藏圈的步子,那是亦步亦趋。所以,大英博物馆馆藏品(多数精品为大维德收藏)多为五大名窑和明清官窑中的精品。而法国人的收藏,则包罗万象,好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如果出现在今天的古玩市场上,绝对会被大多数人目为赝品。这或许也跟法国人生性浪漫,而英国人严谨认真的性格有关系。

这件瓷器,馆方定为宋代,窑口不详。粗看有点青白瓷的味道,釉色白中闪青,全器浮雕缠枝花卉纹,龙柄简略,龙首不见。而独特的是双凤首流,可以同时倒出两杯酒。

这种设计,并非出自于宋代,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中就有了这种设计。这种设计,从美学的角度上来说,并非上品,但以此设计,估计和古代另外一种酒器的名品有关系。

这种名品就是公道杯。所谓公道杯,采用的是虹吸原理,一旦注酒超过一条线,则杯中之酒就会全漏光。用这种杯饮酒,可谓公平,所以被后世称为公道杯。

公道杯的实物,笔者所见最早为宋代物。至于何时出现的公道杯,就不得而知了。但这种双头壶,笔者认为,是早期体现公道的酒壶。原因在于,同时从一把壶内倒出来的两杯酒,绝对是一模一样多量的。以壶来体现酒之公道,从器物上来讲,应当比公道杯更公平合理。

那么,这把壶到底是什么时代和窑口的器物呢?它珍贵吗?

此壶乃越窑鸡头壶一脉相承而来的器型,但已经带有典型的五代到北宋时代的器物特征。虽说第一眼看,釉色类似于景德镇青白瓷,但仔细观察,此器绝非青白瓷。

为什么这么说呢?北宋青白瓷乃至于南宋,一直以轻薄为著。而此器看图片,器身厚重,和习见的青白瓷不类。再者,北宋青白瓷多仿定窑刻划花,也就是在器物表面以平面的形式表现花纹,所谓半刀泥者,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花纹立体类似于浮雕感觉的纹饰。

第三,北宋景德镇青白瓷釉面玻璃质感强烈,属于典型的石灰釉。而瓷器釉面光泽柔和,微失透,虽然也在花纹处有积釉,却无青白瓷那种白中浓烈闪青之感,而显得整体釉色均匀。

以此三者观之,则此器的真实年代和窑口成谜。那么,考古发掘中有没有类似于此器的文物出土呢?有一件!就是下图这件五代吴越国王陵出土的蟠龙罂。

这件蟠龙罂其实等级特别高,属于五代越窑瓷器里的极品。可惜的是出土时已经破损修复,否则以此物器型之大,工艺之精,纹饰等级之高,称其为宋瓷之王(五代)绝对是名副其实。此种浮雕工艺,在五代越窑中也属于极为罕见的工艺。

工艺类似了,但这件双凤头壶就是五代越窑秘色瓷吗?

肯定不是。五代越窑和秘色瓷都是那种青绿色调,发色不正则偏黄。而此壶发色,乃接近于汝窑的天青色。换句话说,五代和北宋时期的越窑青釉,都是偏绿色调的青釉。而北宋汝窑的天青,南宋官窑的粉青,则是偏蓝的青釉。这种偏蓝色调,或许跟传说中的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命烧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柴窑有关系,也就是说,最早的偏蓝青釉应当是北方青瓷的特征。 若您手上有珍品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平台参加拍卖,有缘者可与笔者联络;一八八二。四二七二。四七二。其它勿扰。

如此看来,这把壶应当属于五代北宋时期北方窑口的青瓷了!那么,它是什么窑口的呢?难道是柴窑吗?

其实这种釉色,国内罕见,国外器物倒是多见,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高丽青瓷。高丽青瓷是当时朝鲜半岛仿制汝窑釉色而做的瓷器,当时天下闻名,与监书内酒并称天下第一。此器的釉色和高丽青瓷极为类似。

北宋人写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就有相关记载,所谓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说的就是它。这种高丽青瓷在北宋晚期货卖到中国,颇受士大夫欢迎。

那么,这件凤头壶可能是高丽青瓷吗?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笔者认为,另一个古籍中的北宋窑口的可能性更大。

汝窑遗址出土的器物和高丽极类

笔者认为,此器极有可能就是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的东窑,也就是所谓东青瓷。东窑,据说是北宋时窑口,以东青器见著,与官窑、哥窑并列。盛于北宋。《宋会要》窑务条文载:"京东西窑务掌陶工为砖瓦器给营缮之用,旧有东西二务景德四年废止,大中祥符二年复置东窑务。"窑址据说在开封附近。

宋代诗人张耒曾经有"碧玉琢成器,知是东窑瓷",此人乃苏门四学士之一,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则由此可见东窑的面貌为极类碧玉,也就是青玉。并且在宋徽宗时代乃至于之前的神宗哲宗时代,东窑瓷曾经极为流行,并且得到上流社会的青睐。

高丽青瓷

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记载有:“旧哥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董窑,淡青色,细纹,多有紫口铁足。比官窑无红色,质粗而不细润。不逮官窑多矣,今亦少见。”这里的董窑,不见于其他文献,特征亦和东窑相类似,则应该是曹昭就读音类同而有东窑为董窑之误了。

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中总结得比较详细:董窑,系北宋时东京民窑所造,即今开封等处。土脉细致,器质颇粗厚,淡青色有深浅二种。因系东窑所造,故曰东青。《陶成记事》称为东窑,并云:东青有深浅二种。唐氏《肆考》则误为董窑,且称东青色为冬青色,殊谬 。

以此视之,法国收藏的这件壶,为五代到北宋东窑器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元芳,你怎么看呢?

南宋官窑的粉青色,色青带粉红,此特征东窑没有

东窑就是董窑,色如碧玉,以高丽青瓷目之,不为过。其特征为淡青色,有细纹,多有紫口铁足,则应当是北宋官窑建立之前的作品。也就是说,由于东窑烧出了不同于汝窑的淡青色瓷器,后来宋徽宗就在这种瓷器的基础上烧出了北宋官窑。

由此可见东窑就是北宋官窑的前身!

Hash:d319e000079461e5cccf6190bc189d245c8a3703

声明:此文由 一篇文章帮你读懂拍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