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风尘|玄奘和真•徒弟们的西游传奇

陈渐在讲座里说:

"古人把人变成神,今人又把神还原成人。"

在小说《西游八十一案:西域列王纪》中,更深的印证了这一句话。出版方天天高喊的“每尊神、每头魔、每只怪,都还原到历史现场”终于得以实现。

这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玄奘的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

历史的风尘005期

玄奘和真•徒弟们的西游传奇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开辟了我国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自西游现世,明代掀起了写作神魔小说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邓志谟的《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而《西游记》本身,也对后世的小说、戏曲、宝卷、民俗都产生影响,其续作、仿作数不胜数,一直延续到今天。

朱鼎臣(明代)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插画

清代宫廷大剧《升平宝筏》是西游戏,清朝子弟书里都有《西游记》的鼓词——旧时的文人沉浸在西游的神魔世界中不可自拔。而到了现当代,我们粉上了电影《大话西游》,追读了小说《悟空传》,同样也会读到偏历史悬疑类的作品《西游八十一案》——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却与明清的“西游粉”反其道而行之,把西游故事中的神魔世界弱化,重新揭开西游故事里有关于“人”的面纱。

唐太宗贞观三年,三十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这是西游故事的本源。

玄奘是西游记里那个唐僧,异域的奇闻故事是西游记里的劫难,就连《大唐西域记》的辑录者辩机或许也是西游故事里的重要主角之一。

孙悟空

看我72变,想看透我的真身可不容易

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

关于孙悟空的原型,争议颇多,究竟是单一历史原型?还是多家“混血”呢?

孙悟空人物原型:胡人石磐陀+印度神猴

●话说唐朝开始,就已经有人开始用图画记载玄奘取经的故事啦!这“时录”可比吴承恩小说早了三百余年。敦煌壁画中发现的现存最早的“唐僧取经图”中,双手合十的“孙行者”就是面目狰狞,牙槽外露……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黄渤版的孙悟空……

黄渤饰演的孙悟空

敦煌学学者段文杰研究此壁画后,还专门发表了论文,论证了图中的猴形人即孙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

壁画中的玄奘与石磐陀

石磐陀的家乡在今甘肃省安西县锁阳城一带。论文中介绍,唐贞观三年(公元 629年)八月玄奘西行取经,途经瓜州(今锁阳城)时在当地寺庙讲经说法一月有余,期间胡人石磐陀受其感化而与识途老马助玄奘夜渡葫芦河、闯过玉门关、越五烽(白虎关、红柳园、大泉、星星峡)、入新疆

壁画中的玄奘与石磐陀

然而,关于石磐陀,《三藏法师传》中是这样描述的:

先前跟在玄奘身边有两个小僧,一个已去了敦煌,另一个身体太弱,玄奘也让他回去了。玄奘买了一匹马,只是苦于无人引路,便到当地的一处寺庙,在弥勒像前祷告,祈求帮助。玄奘发现一个胡人跟在他身后。这个胡人就是石槃陀,他请求玄奘为他摩顶受戒,玄奘答应了他。这是玄奘收的第一个弟子。玄奘告诉石槃陀自己的西行之意,胡人很爽快地答应了,准备第二天偷渡出境。

玄奘与石磐陀准备“偷渡”

玄奘和石槃陀连夜出发,三更时抵达葫芦河边,远远望着玉门关。从瓜州到伊吾,可靠的水源只有两处,葫芦河和烽火台烽火台是取水必经之地)。石槃陀带着玄奘绕开了玉门关,来到了葫芦河上游,赶马过河,来到了戈壁滩。夜晚,二人准备休息,相距五十来步,各自铺开褥垫,准备睡觉。可不一会儿,石槃陀拔刀而起,逐渐逼近玄奘,待离玄奘十来步时,又转身回去了。玄奘弄不清他这是什么意思,怕他有异心,就起来诵经,念观音菩萨。石槃陀见此,默默躺下了。偷渡开始,这个胡人就动摇了。这一路险恶遥远,又无水草,只有五烽下有水,若要取水,必须夜晚到烽下偷水。石槃陀想杀掉玄奘,石槃陀担心玄奘一旦被抓获会牵连他。待玄奘赌咒发誓绝不出卖后,石槃陀才离开。

石槃陀锋利的尖刀,让人想想都不寒而栗。而历史上真实的石磐陀并没有像传说中那样彻底被玄奘感化,即便利刃在手也不能让他面对西行路上巨大的艰苦和挑战。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西游记》里随时撂挑子不干的齐天大圣——要知道,他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危险人物。而玄奘法师能够掌控的保命“紧箍咒”,不过是他坚定的信念而已。

●另外一种权威说法是,孙悟空来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是其中神猴哈奴曼的变身。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是一位学梵语的俄罗斯教授,后来经过胡适的提倡而广为人知。

印度神猴哈奴曼

哈奴曼是《罗摩衍那》中的重要角色,它是一只神通广大的超级神猴,也是毗湿奴的第七个化身罗摩最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毗湿奴是印度教的保护神,是叙事诗中地位最高的神,手握维护宇宙之权,与湿婆神一起分享神界的权力。

印度神猴哈奴曼

哈奴曼拥有超凡的力量,并且精通变化。有一次,他的主人罗摩的妻子被魔王劫走,情况非常紧急,哈奴曼受罗摩之命,率领浩浩荡荡的猴子大军,远征魔王,打败了敌人,救出了主人。《西游记》中有类似情节,朱紫国王的金圣宫娘娘被观音菩萨的金毛犼摄走,孙大圣率领师兄弟,智盗紫金铃,击败了怪兽,救出了皇后。

印度神猴哈奴曼

这么一看, 孙悟空更像是石磐陀+印度猴神的综合体,而在性格方面,孙悟空则更倾向于另一位“水怪”。

●孙悟空性格原型:无支祁

古代神话里无支祁的形象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无支祁是一个神通广大的水怪。大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不光跳出来作怪,还搞得风雷齐作,木石俱鸣。

大禹很恼怒,后果很严重,他不仅召集群神,并且请来神兽夔龙作为援军,这才擒获了无支祁。而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

于是大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这些脑补起来,就是暑期神剧《西游记》前几集的即视感啊!

就连我们的鲁迅大人也认为小说中的孙悟空与无支祁在多处地方惊人相似:无支祁最后被大禹锁在龟山足下,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无支祁形若猿猴,孙悟空本来就是猴像,其“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之状亦无异。

●孙悟空名字原型:释悟空

孙悟空名字的由来,获得考证的说法就是“释悟空”。此人俗名车奉朝,是玄奘之后的取经人,最重要事迹是迎回了佛牙舍利。

孟繁仁在《西游记故事与西夏人的童话》中记载:

释悟空天宝十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贞元五年回到京师,在章敬寺修行。释悟空较玄奘晚了四十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安西,并且回来时在龟兹、于阗等地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在当时的西域地区影响很大,亦在民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

上世纪80年代初,关于孙悟空原型开始流行“混血说”,首倡者是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在《罗摩衍那初探》中指出:

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从印度《罗摩衍那》中借来的,又与无支祁传说混合,沾染上一些无支祁的色彩。这样看恐怕比较接近事实。”换句话说,孙悟空的形象是一个受多元影响兼收并蓄的艺术典型。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个性鲜明,向来都是历朝历代西游故事改编中的重点人物。有趣的是,每一位创作者,都选取了“混血”孙悟空的不同侧面:传统戏曲《安天会》中,突出的是孙悟空的英雄主义;无厘头电影《大话西游》和新经典小说《悟空传》摘取的是孙悟空的反叛精神;而比较另类的历史悬疑小说《西游八十一案》中,则完全抹去了故事中的魔幻痕迹,努力还原“真实”的孙悟空:一个没有BUFF加成、没有主角光环的敏感少年。

古人把人变成神,今人又把神还原成人。

然而,“真”孙悟空又不是《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的那个冷酷的逃兵。即便是在《西游八十一案》这样披着“历史”外衣的小说中,玄奘大徒弟的形象同样变得丰富立体,他的选择有了前因后果,他的故事会让人心疼。或说,这样的改造,仍然是一种富有时代精神的“浪漫主义”。

猪八戒

没有人天生就是可爱的大胖子

猪八戒和高翠兰

猪八戒的女神是高老庄的高翠兰,他的紧追不舍让原本对立的痴情专一和好色市侩两种特质完美结合,令人忍俊不禁。而八戒对女人的执念,却容易让人联想起另一位玄奘的著名弟子——辩机,一个为了“爱情”被残忍处死的可怜人。

辩机与高阳

据《新唐书》记载,辩机是玄奘最器重的徒弟,负责笔录《大唐西域记》,但辩机竟然和高阳公主私通,最终被唐太宗腰斩。这件事对玄奘打击很大。据他在《大唐西域记》卷末的《记赞》中叙述,流露出浓浓的不舍与惋惜:辩机少怀高蹈之节,容貌俊秀英飒,气宇不凡,15岁时剃发出家,隶名坐落在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的大总持寺,为著名法师道岳的弟子。后来道岳法师被任为普光寺寺主,辩机则改住位于长安城西北金城坊的会昌寺。他十余年潜心钻研佛学理论,在贞观十九年(645)玄奘法师回国在长安弘福寺首开译场之时,便以谙解大小乘经论、为时辈所推的资格,被选入玄奘译场,成为九名缀文大德之一。那时辩机不过二十六岁左右。

一个佛学界的高才,为情所羁绊,最终失了结果,让人哀叹、惋惜。

●而我们更熟悉的猪形八戒,也却并非吴老先生首创。

为什么这么说呢?

猪性淫邪的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学者旷源在《闲话猪八戒》一文中,提到了后羿射杀的六大凶之一封稀(封豕)。在现实世界里,封稀是一个古老部落的猪形图腾。而这个部落就是著名的河伯——民间传说里那个要娶妇人的河伯(《楚辞•天问》和《史记•滑稽列传》中均有记载)。

后来把猪形精怪衍生下去的故事特别多,比如东晋干宝《搜神记》里的《猪臂金铃》,唐代牛僧孺《玄怪录》里的《郭代公》……

而《郭代公》的故事中,这个猪型人已经和《西游记》中的八戒形象有九成相似了。他是将军的模样,身穿甲胄,持戈剑弓矢,手下有不少从卫,自称“乌将军”,一副凛然难犯的样子。乌将军每年要求乡人进贡美貌的处女;与不相识的人凑在一起还“言笑极欢”,热情好客;为了一块美味鹿肉就不防范对方,以致被郭元振“捉其腕而断之”,“毙于围之”。

●有趣的是,在印度也有猪形相关的神话——印度神话中毗湿奴的第三次化身野猪瓦拉哈。瓦拉哈和猪八戒,像是失散多年的兄弟,他们都是黑野猪,也都有着“猪头人身”的形象。

更神奇的是,不论在中国还是印度,猪形人都与水相关——瓦拉哈是印度神话中的力大无比、将大地从海底拯救上来的水神。

是魔怪也是神明,贴上“好色”、“贪食”、“轻信”三个标签的猪八戒亦正亦邪,在西游故事中“憨态可掬”地登场。

●“猪八戒”的名字,则取自于三国时僧人朱士行,因为朱士行是最早到西天取经的和尚,法号八戒,而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朱是国姓,为了避讳,“朱八戒”被改为了“猪八戒”,名字完全一样。

沙僧

我台词不多,我为“神”代言

玉门关外有五烽,常年有军队驻守,各烽相距百里之远,其间绝无水草;五烽之外是莫贺延碛。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第十二中记述他在大流沙以东行程时写到:

从此(指瞿萨旦那国[即与阗,今之和田]的尼壤城[即今新疆民丰县])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者聚遗骸以记之。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昏迷,因以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况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亡,盖鬼魅之所致也。

莫贺延碛,古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路过此地时,玄奘长时间找不到水源,只好取出水囊喝水。但由于一路奔波,本来就非常疲惫的玄奘,又失手将沉重的皮囊遗落在地上——在沙漠里比黄金还要贵重的水,一下子流光了。

因为迷失路途,又失去了救命的饮用水。玄奘的第一反应就是东返回第四烽。然而这个倔强BOY走了十多里后,忽然想起自己立过的Flag——“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这么灵光一闪,差点把小命搭进去。

应该说,玄奘并不是《西游记》故事中手无缚鸡之力,永远等着悟空营救的弱者。毕竟,“真”孙悟空中途不够意思的跑路了。一路漫漫,徒弟一路走一路丢,护送的队伍也不是时时在身边。据说,玄奘在西行之前曾自己训练过野外生存的技能。当一想到温文尔雅的玄奘和贝爷是一个画风时,还真是有点难以置信。但是,玄奘的荒漠生存技能确实是满分。他这次遇险,整整在沙漠里晃了四天五夜。到最后,嘴唇干巴成树皮的玄奘终于昏死过去,几乎就要交代了。

可在昏迷中,奘梦见了一个数丈高的大神,手执兵刃,对他怒喝,他随即被惊醒,连夜赶路,终于找到了水源。

最初玄奘梦到的这个神人并没有名字,中晚唐之后,在各种故事中,这个神人被称为“深沙神”,也被认为是沙僧的原型。陈寅恪曾明确的指出,这段故事就是《西游记》沙和尚故事的起源。

其实早在玄奘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时,就开始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而早在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关于“深沙神”的故事就已经有很多细节了:

《西游记》中的流沙河

在故事里,玄奘前身两世取经,中途都被深沙神吃了。这个凶狠的深沙神还亮出玄奘前两世的枯骨来证明这事。可此时的玄奘已经不同前世,在猴行者助阵下,他反过来呵斥了深沙神的“无知”,并且威胁他“此回若不改过,教你一门灭绝”。这深沙神秒怂,立马表示不再作恶,并用法力架起金桥帮助玄奘一行过了流沙河

所以,阴森鬼魅的流沙河也许才是《西游记》取经故事的灵感之源哦……

白龙马

我就是顺便救个人

在阅读石槃陀的故事时,你也许会有疑问,这哥们中途不是跑路了么,还差点让玄奘一个人渴死在沙漠里,根本就没过五烽啊!有疑问的朋友一定没注意那句话里还有一个主角“识途老马”。

你们不会天真的以为,真的一个梦就拯救了现实世界里的玄奘吧!

玄奘与石磐陀约好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石磐陀还带来了另一位骑着老瘦枣红马的老胡人。老人一看这外地小白脸根本没来过这片儿,铁定是走不出去呀!于是开起了喊麦模式,叨叨叨一大堆劝玄奘“珍爱生命,远离西途。”可是用信念塑造主角光环的玄奘说:“贫道为求大法,发趣西方,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非过悔也。”

老人一看这小伙子有毅力,内心也挺钦佩的。于是,他就让玄奘和他换马而乘,说:“这匹瘦削的老马往返伊吾国已有十五次,熟悉路程!”

于是玄奘做了一个特别明智的决定——和老人换了马。

玄奘在莫贺延碛渴懵过去,又被“深沙神”叫醒来,他的那匹老马还在孜孜不倦的走,求生的意志让它继续跌跌撞撞走了十里,然后突然走上了岔路。虚脱的玄奘当然拉不回,于是任由老马带他找到了生命的绿洲

兴奋的玄奘当然是先把救命恩马喂饱,然后一个转身见到甘美的池水!

做为一个与水相连的神马,你说他不是白龙马的原型我是不信的。

玄奘非常珍惜这匹瘦枣红马,偏历史画风的小说《西游八十一案》中,几乎把这匹马原方不动的搬入小说中,让人看了颇为亲切。

而关于“龙马”两个字,《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录了一个传说。这个传说的发生地并不在莫贺延碛,然而我们愿意相信《西游记》中那个在关键时刻救过师傅的小白龙,正是真实与浪漫传说的结合:

话说在屈支国境内的一个城池的北边有个大龙池,里面生活着善于变化的龙,这龙不仅不老老实实在水里呆着,而且还时不时地要变成公马,与岸上的母马交合。这母马生下来的小马便成为龙驹,不过这第一代龙驹性情暴烈,难以驾驭,等到了第二代方才可以驯化,于是这个地方便以善产良马著称。

记述完龙马的由来,唐玄奘紧接着又记录下来两个与这条龙有关的小故事。

一个是说屈支国有个名号唤作金花的国王,由于他政教清明,深受百姓爱戴,连大龙池里的龙也被感动了,主动来为他驾车。可当金花王快死的时候,不知出于什么心理,用鞭子打到了龙的耳朵,于是这龙一生气,便潜入水里,再也不出来。

另一个故事是说,这龙还经常变成人形,跑出来与当地的女子幽会。生下来的男儿便特别强壮,跑起来快似奔马。龙的血统就这样逐渐扩散开来,于是这个地方便人人都成了龙种。这些人仗着自己的体力好,目无君主。君主不得已,勾结来突厥人,杀尽了这个城的居民,于是人的龙种便断绝了。

我们将《大唐西域记》中关于龙马的记载,与《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出场情节相对照,就会发现两者的故事情节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一个生活在大龙池,一个生活在鹰愁涧;一个为国王驾乘,一个做御弟脚力;一个是被国王一打便不再现身,一个是被孙悟空一打便钻到水里不出来;一个龙马是龙与马交配后的产物,一个龙马是龙直接变化而成;一个是跑到岸上与女子幽会,一个是刚结婚媳妇就跟着九头蛇跑了。而龙马被驯化的过程,也可以类比他被唐僧收为徒弟的情节。

取经路上,辅助位不止四个

奉王命之托的和尚甲乙丙丁

玄奘从莫贺延碛死里逃生,就会到达西域的第一个国家伊吾。这不是西行的终点,而是开始的地方。你看他这一路千辛万苦,不禁想替他想些办法:高僧玄奘威名在外,各大寺院都对他尊重至极,把他奉为大师。而西行路上各位国君也多把他奉为上宾。

给国王做爱豆,还要这么辛苦么。让土豪君主好吃好喝好车队的伺候,说不定比《西游记》里孙猴子的跟斗云还快!

然而,皇帝的爱豆哪那么好当的?

玄奘最重要的粉丝之一,是高昌王。他到达高昌境内的时候,高昌王麴文泰和王后亲自出宫迎接玄奘,带玄奘坐进一座宝阁内,并用礼拜的方式表达了对玄奘的热烈欢迎。

麴文泰对玄奘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这位老兄可是高高在上的王,占有欲略强了一点。他发愿要供养玄奘一生,满心美美地期待着玄奘可以留在高昌国一辈子。然而玄奘一心向佛,怎么可能答应这样的要求。

于是,高昌王有点发飙了。

《大唐三藏法师传》中就记载了一段火药味极浓的对话:

高昌王:葱岭可以移动,弟子的心意绝不改变,如果法师若要西去,定将法师送回大唐,请认真考虑,怕是顺从的好。

玄奘:玄奘前来只为求得大法,如今遇到障碍,大王只能留下我的骸骨,却留不住我的神识。

一国之君有能力恩威并施,但玄奘却连死也不怕,最后用绝食来反抗。

高昌王毕竟是粉丝不是流氓,在玄奘的坚持下终于屈服了。

一个国王,一个僧人,两人在佛祖面前结拜为兄弟。麴文泰表示尽最大的努力支持玄奘西行,玄奘也答应,从印度求法归来,在高昌讲经三年。

之后,高昌王为玄奘剃度了四个可靠的弟子作为侍从;制作了三十套衣服;为抵御风沙和寒冷,还专门制作了特殊的手套和面罩;提供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枚,绫绢五百匹,可供玄奘做二十年的路费。再拨马三十匹,力役二十五名,并派遣特使护送玄奘前去西突厥叶护可汗驻地。

至此,玄奘拥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三十匹马,二十五个随从,四个徒弟以及一位名叫欢信的高昌官员。因为有麴文泰的保护,玄奘很快走出高昌国,再往西,经过两个国家焉耆和龟兹,就是巍峨的葱岭。过了葱岭就走出了西域。

然而在葱岭,凌山险峻陡峭,直插云霄,自天地以来,冰雪聚集,春夏不消。那里海拔有五六千米,山路崎岖,加上冰雪滑阻,狂风凛冽,即使套上层层鞋袜和厚厚的皮衣也不免冷得发抖;休息进食时,又无一处干燥之地可供落足,只能将锅子吊起来烧水煮饭,在冰上铺开被褥就寝。

有人不慎跌落深谷,有人直接冻死在路上。七天之后,终于出山,一行人因为冻饿而死的十有三四,牛马则更多。三十多人的队伍,将近一半葬身凌山,其中包括玄奘的两个弟子。

公元628年的秋天,在离开长安整整一年之后,玄奘来到了心目中的圣地。玄奘也由此进入古印度地界。因为这里已经不是突厥人的势力范围,护卫们才返回了大草原

玄奘带着身边唯有的两个弟子,继续西行……

在寻找“真”玄奘弟子的过程中,你可以看到真实的历史被一点点加工改造,赋予魔幻色彩的过程。吴承恩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西游记》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不过当我们熟悉了西游故事,再反观玄奘西行的真相,也会依然会被他几位徒弟的真实故事感动,为他们并没有神功,却竭尽全力的辅助而喝彩。

旧时把人当做神来崇拜,今时把神当做人来喜爱。

如果你从小就爱那炫酷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就因为幽默的八戒笑破肚皮。

如果你在充满激情的青春里也感动于《大话西游》里的爱情,赞美过《悟空传》里的抗争。那么,也许你还可以静下心来读一下看似温和,实则波澜壮阔的《西游八十一案》——它是少数人会关照到的,活生生的“真”世界。

广

生死轮回成为惊天诡计!

将吴承恩笔下的神魔世界,还原到历史现场。

唐僧、孙悟空全部原型登场。

著名作家马伯庸、时晨、李亮大力推荐!

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梵天记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大唐使者王玄策受李世民之命,横跨流沙河,前往天竺,成为玄奘的第三个徒弟“沙僧”。此时玄奘已在天竺修行十二年,声名赫赫,却面临一场空前的阴谋诡局。

……

……

原来,波斯与天竺两大帝国正在举行辩经大会,与会三千教众、上万观众都可与玄奘斗法,一决高下。这场看似寻常的大会,背后杀机四伏,稍有不慎,不但玄奘灰飞烟灭,而且西域将战火四起。

王玄策深谙大国谋略,他的出现,让玄奘获得了整个大唐的助力,同时也搅动了整个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突然之间,暗杀、绑架、谍案接踵而来。

风云际会的西域,玄奘和王玄策一前一后、平静地步入这场人间大戏……

PS:《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梵天记》签名定制版在微店已经开启预售啦,心动的小伙伴可以入手啦!单本包邮!具体详情可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 ~

《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梵天记》签名定制版

给你的24封信,请查收~

新书上架 | 谁才是华尔街女神?

Hash:9088b8e477fa3b56eb50fd92c28949dfcc0101c4

声明:此文由 华章同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