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70周年 | 这是陈村的记忆与未来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历史中沉淀的,

正蕴藏着我们走向未来的力量。

有着辉煌历史的陈村,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疮痍之地,到如今飞速发展的现代城镇,人口从抗战后的8000人,发展到如今21万(常住人口),近6年人口增长超40%,招商热度不减,人们和企业用脚投票,昭示着今日之陈村,已成为潜力巨大的湾区逐梦之地。

千年花乡陈村,栉风沐雨70载。

从历史到未来,

正演绎着一个个生动故事。

从“陈村谷埠”到“轨道上的陈村”

是开放的故事

5分钟,这是海华大桥开通后,从陈村驾车到广州南站的时间。未来三年,陈村将以一年开通一条轨道的速度,接南站、通湾区、联世界,打开全新的开放格局。

今昔观照,东临番禺、北接南海、西连禅城,扼守顺德北大门交通要塞的陈村,有着开放的历史基因。明清以降,这里是珠江水系东江、西江、北江重要的航运贸易枢纽。广东“四大名镇”声名鹊起,“陈村谷埠”影响着广州米市涨跌,并诞生了顺德第一家民营银号。

如今,大湾区建设蓄势腾飞,陈村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三龙湾核心区、广佛同城的黄金之地,轨道和路桥取代了水道,带来了优质资源和城市潜力的无限遐想,迎来了下一个黄金时代的绝佳机遇。在陈村50.7平方公里辖区范围内,规划在建的轨道共7条,站点14个,平均每3.6平方公里就有一个轨道站点。其中广佛环线、佛山地铁2号线、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直达华南最大的轨道交通枢纽广州南站。

今后三年,陈村将迎来广佛三大轨道通车。/陈村镇宣文办供图

如果不蓄水建坝,资源就仅仅是一去不返的滚滚东流。陈村镇委、镇政府紧抓机遇,围绕广佛对接前沿谋划“一城一芯三片区”发展格局,打造兼具优美生态和高端产业的现代宜居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布局的创新平台,引资引智作用愈发明显,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开园短短一年多,引入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转化67项技术成果;ICC碧桂园三龙汇项目签约香港地铁公司,将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铁路研发中心。

基于湾区竞合态势,陈村镇将建成更具吸引力的产业政策体系,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招商、营商政策环境;并在全区镇街率先构建人才政策体系,吸引“金凤凰”来栖,为资源虹吸打造增强器。从百年商贸重镇到创业热土、梦想之城、机会之城,陈村正以轨道经济推动全面开放合作,促进优质资源荟萃,致力实现高质量城市化,在中国镇域经济转型中体现陈村担当。

从“千年花乡”到“花城

是城市蝶变的故事

陈村以花闻名。清《顺德县志》载:“陈村岁载花果出售诸郡,自汉献龙眼、荔枝,宋贡异花,盖由来已古”。“千年花乡”陈村,将花卉传统与优质生态延续至今。三江环绕、连片万亩的城市“绿芯”,造就了大湾区广佛极点中的稀缺生态资源。陈村镇委、镇政府坚信,把城市建设在公园中,以“溪声晴亦雨,松影夏如秋”的诗意生态滋养城市,才能打造近悦远来的优质城市;把城市的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促进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良性循环。

陈村镇优美的河堤环境。/林嘉明供图

今年,陈村镇启动《三龙湾绿芯(陈村)综合规划研究》,以打造高质量的三龙湾城市绿芯为目标,充分发挥该片区河网密布、城绿交融的生态资源禀赋,结合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三字经》文化IP打造、文旅产业发展,讲好美丽生态和美丽乡村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从“华英风扇厂”到村级工业园改造

是改革的故事

改革开放后,敢想敢干的顺德人敏锐地抓住了改革的先机,成就了闻名全国的发展乡镇企业的“顺德模式”。陈村华英风扇厂是其中的代表,1987年成为全省首批产值超亿元企业,是上世纪90年代全国十大乡镇企业之一。

如今,华英风扇厂已完成历史使命,其旧厂房地块在顺德村级工业园区改造大潮中即将绽放新生。2019年3月,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站在旧华英地块上指挥危旧厂房清拆行动。在陈村乃至顺德产业发展史上,这无疑具有继往开来的象征意义——同一土地上,“可怕的顺德人”在两个关键历史节点均作出了大胆改革的选择。

陈村举全镇之力抢时间、提速度、集资源,坚定不移攻坚“头号工程”,将村改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文化内涵、发展城市经济有机统一。全镇三大片区各以一个村改项目引领,三大攻坚项目总面积超过2300亩。项目结合轨道站点TOD综合开发带动城市更新,让村改成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格局的突破口、启动区、高潮点。同时谋划储备一批可行性高、带动性强的村改项目,撬动市场力量参与,形成连片集聚、滚动实施的发展态势。

陈村TOD项目引入全球领先智慧铁路研发中心。/碧桂园供图

改革免不了要啃硬骨头,在改革精神的引领下,陈村主动作为、创新路径,成功突破规划制约等核心障碍,为其他同类项目积累了可贵经验。

从生产线定制到港珠澳大桥上的陈村创造

是创新发展的故事

去年,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项世界级工程的背后,闪耀着科达、力源、申菱等一批陈村企业的创新智慧。科达液压在4个月内攻下高转速变量柱塞泵世界难题,研发出世界顶尖的液压泵,配合力源液压打桩锤,填补了中国液压打桩大打击能量级的技术空白。申菱环境定制了能够抵抗强台风、地震自然灾害的环境作业保障设备,为项目提供舒适的环境保障及新风需求。这是陈村创新故事在新时代的演绎。

而早在1991年,华英风扇厂就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发了全国首条机器人自动装配吊扇的生产线,平均6秒钟装配一台吊扇,年产能力达420万台,具有上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陈村产业社区。目前已入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双创城•先进装备孵化器、猪八戒网珠江西岸“双创”园等平台。/陈村城管局供图

春江水暖鸭先知,近年陈村吸引着越来越多创新型、成长型、总部型企业进驻,并在陈村这片热土上获得快速发展,续写着陈村的创新故事。昇辉控股2014年入驻陈村,5年来,年收入从9亿元增长到28亿元,亩产税收高达600万元。2018年底 ,隆深机器人总部整体迁入陈村,销售额增至4亿元,年增长率达141%,预计2019年税收将达3000万元。

从青云儿童教养院到教育强镇

是兴学树人的故事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941年,周之贞等顺德乡贤痛感战火年代的儿童失养失教,以青云文社名义救助难童,突破日军封锁线,在四会筹建青云儿童教养院,培养出一批爱国爱校、学业出色的学生。1945年,儿教院迁回陈村,成立青云中学,将青云精神延续至今。

陈村镇积极推进特色教育建设。图为青云小学举行武术大课间特色教育。/陈村宣办供图

如今,教育是顺德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陈村城市竞争力的硬指标。作为国家级教育强镇,陈村在全区深化教育改革的旗帜引领下,正立足更高格局、对标湾区一流,致力打造面向广佛、富有竞争力的教育品牌。强规划、谋布局、促集约,编制全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满足未来5年~15年需求的标准,适度超前、科学谋划中小学及幼儿园中长期建设发展蓝图。集资源、大投入、补短板,未来五年陈村将投入不少于10亿元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将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5000个、幼儿学位1000个。提质量、优队伍、树标杆,陈村将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人才引进机制和办学模式,引入更多名校长、优秀教师和知名品牌学校,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致力打造新标杆学校。

(文/杨馥铷)

来源:陈村镇党委、 镇政府,珠江商报

编辑:绿色陈村编辑小组

Hash:0b53a9848017348215bbfc4a09f634cfd1b33345

声明:此文由 绿色陈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