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阳:帝王墨客观瞻的观音寺

观音寺,又称下寺,位于河南汝阳县小店镇圣王台村。

汝阳县观音寺,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寺,北临汝河,东傍板棚河,南依凤凰山,绿树葱郁,景色宜人,该寺庙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始建于何年何月已无从考证,但在其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帝王墨客到此观瞻凭吊,留下了不少动人的故事。

观音寺在康乾盛世之时,香火鼎盛,同治与咸丰年间重修,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国弱民贫,观音寺也失去往日的风采。清末民初,生灵涂炭,列强抢掠;军阀沸战,僧人逃散,千年古刹,毁于一旦;日寇入侵,国破家亡,仅存残垣断壁,也被毁修了炮楼。据寺庙中留存的石碑记载,观音寺到宋朝庆历年间已经初具规模,后来逐渐荒废,明朝正统年间,有个叫铁船的游方和尚来到观音寺,爱此地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又有汤王求雨旧迹,遂立志修寺复庙。

他动员四方百姓,覆土砌石,观音寺终于面目一新,后经历代寺僧化缘布施,能工巧匠妙手雕琢,寺庙渐成规模,香火旺盛,盛极一时,寺内一通立于清光绪年间的石碑记载。碑载:“寺临圣王几千秋,云自高飞泉自流,一道汝水环玉带,半轮明月横银钩。岘山之麓,汝水之滨,有古刹焉,千峰秀峙,万壑交流,软翠晴岚,仙屏环抱,拖篮漾碧,众涓潆回,游宝地者仰梵之崔嵬,对珠林者瞻琳宫之璀璨。”

观音寺仍建在原址上,是由大孝子墓籍佛教大师释仁宽从2002年开始筹资修建,首期工程已于2005年底竣工,坐北朝南,东西长50多米,南北80多米,它的正面是山门,西边是鼓楼,东边是钟楼,后面第一座大殿叫“天王殿”。天王殿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袒胸漏脐的弥勒菩萨,天王殿后面是观音寺的主大殿,叫施无畏佛殿。主大殿中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他结跏趺坐,慈祥庄严,龙女和善财童子站立两旁;主林殿东边的配殿是东方三圣殿,西边是西方三圣殿。还有退居寮、方丈寮、僧寮、斋堂等供僧众净修、起居、吃饭等。整体坐南向北,古建筑74间,总面积1.4万平方米。

观音寺,分为东、中、西3大部分。东是僧人作坊,西为竹园、树林,中为寺院主体建筑(东西两翼如今已不复存在)。共四进院落,仿洛阳白马寺布局。中轴线上从南往北层层递高,依次为天王殿、关圣殿(三关殿)、大雄宝殿(正佛殿)、汤王宫(汤王殿或后大殿),中轴线两侧有钟楼、厢房、阁楼、碑亭、仙洞等,为清代建筑,兼有花草树木、清泉,寺内现存大量壁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另两棵银杏树,一雄一雌,树龄已有千年。整个寺院给人错落有致、曲径通幽之感多。

观音寺坐南朝北,前低后高,走进门去,依次可以看到一座硕大的山门,高耸的钟楼,三间大的头殿、二殿、三殿(正佛殿),精致的石砌一步三空桥,左右对称的迎旭阁、横霞阁及两孔石窑。东面窑里的石雕佛像,额题是“何须面壁”,两侧挂着“莫向他山借石,还来此地做人”的一副对联,所含禅机耐人寻味。西面窑额题“圣泽日新”,窑内有一股清泉流出,经石桥绕向前院,注入东西汤王池。窟后建有一座高台,上有大汤王殿及东西厢房。台上栽植数株银杏树和“扭筋莲花柏”,游人可在此尽享前人留下的余荫。观音寺中还有汤王池、洗心井等名景,池中或井中的水位无论旱涝,始终如一,堪称一绝。

Hash:3854d505ec3212ebc8c425e6003745e2fa9bff3d

声明:此文由 中原正能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