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威海㉘|赛氏家族

故事中的威海㉘|赛氏家族

威海最早出现赛氏记载的志书是清康熙《靖海卫志》。靖海卫是明清两朝位于今文登东侧荣成南端的海防卫所,该志中记有赛氏的第一人是:“赛纳,山后人,宁津所镇抚。”

《赛氏家谱》中也有记载:“始祖讳纳公,所镇抚,1431年(明宣德六年),陕西都司遣百户衷神保等伴送赴京进马,兵部奏袭职,拨甘州左卫(今甘肃省‘张掖’)前所,支俸八石。1437年(明正统二年)10月调山东登州府靖海卫,世袭中所镇抚,居城内。”由此可以推断,威海第一位赛氏始祖就是赛纳。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胶东沿海设置威海卫、成山卫和靖海卫。各卫指挥使以下官员多世袭,军士亦父子相继。所以,赛纳的后代世袭镇抚之职。这之前,胶东地域没有赛氏,之后的赛姓也都由此而来。

赛姓定居靖海卫后,以武立世,自五世赛从俭从三河县致政归,移居文登城东关。自此,赛氏家族始分两地——靖海卫与文登城,也开启了向文化家族的过渡。此后,经历了近百年时间,至1644年闯王进京,明朝亡。当时,正巧赛维藩去世,他是六世维字辈兄弟三人中最后一个去世的。七世延字辈兄弟共10人,当时只剩下5人。明朝灭亡了,满清入关,这世代做明朝之官的赛氏家族,感到大难临头,一片惊恐。当年腊月二十,赛维藩去世,过年变成了办丧事。向农村转移是赛维藩在世时决定的,还是延字辈兄弟决定的,如今已不得而知。据赛氏族人说,是在办丧事家族主要成员大集结时决策的。转移到农村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受满清王朝的迫害。文登属较边远地区,清朝的统治不是一年半载就到的。准确时间无记载,但赛延龄在1654年去世已葬在赛家庄村北。此时,离明亡不过10年,这说明搬迁是在此前完成的。

从以后的事实看,当时虽然很紧张,但其计划还是非常周密的。他们把在靖海世袭镇抚的赛延禄子孙转移至靠近祖墓地又较隐蔽的南赛家。赛维藩有三子,长子赛延基的子孙去了荣成虎口寨;次子赛延胤的子孙去了县西寨;三子赛延龄带子孙到了县城东南山口子村南定居(赛家庄)。赛维垣有六子,赛延祚为长,他带着自己一家加上六弟赛延祀的子孙,一起落户于坤龙邢家村;二弟赛延祉也去世,赛延祚把他的子孙安排在与坤龙邢家村一河之隔的汤泊阳居住;三弟赛延祥因一个儿子已死于战乱,另一子无嗣,所以就留在县东关看守老宅;四弟赛延祺去了七里水头(后又分了一支到埠前头);五弟赛延祜去了林村。就这样,延字辈的十兄弟去了九个地方,完成了由城镇到农村的转移。

在这里,重点说说赛氏文化家族为何人才辈出。

赛氏自明前期迁居靖海卫任镇抚世职后,数代皆以武功贵。明代实行军民分治,靖海卫与文登县是两套独立的管理体系。到了清代,靖海卫裁撤之后并入文登县(后又划归荣成),赛氏也移居多地,因此后世统称文登赛氏——今称威海赛氏。赛氏祖上本是卫所军户,卫所的职务虽然可以世袭,但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家族中其他男丁要想出人头地,只能寻找别的途径。古代讲究学而优则仕,读书参加科举自然成为一个比较理想的途径。所以,明中期以后,赛氏后人发奋图强,以文起家,并逐渐成为文登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化家族之一。明清两代赛氏家族一直书香不断、人才辈出。清康熙《靖海卫志》和光绪《文登县志》中都记载了大量的赛氏文化名人的事迹,故有人戏称清《文登县志》是“赛氏家族的半部谱书”。《靖海卫志》中也记载了许多赛氏名人:宁津所镇抚赛纳。进士:赛玉纮,赛璋。举人:赛珠,赛宝。三和知县赛从俭、广信池州通判赛维垣、隆德知县赛延胤、徐州州判升卢龙经历赛延祺等。记入赛玉纮艺文4篇、赛瑶1篇、赛珠4篇、赛从俭1篇等。

赛氏由武将世家发展成为文化家族,起始于明中期以后徙居文城东关的赛从俭。赛从俭之后按维—延—玉—王字旁字—枝—学等辈分繁衍。自明嘉靖年间赛从俭以岁贡仕三河县知县后,其后代科甲贡举代不乏人,“子孙多仕郡县”。从一个小故事可以窥斑见豹:赛从俭的侄子赛维忠夫妇相继去世,他将遗孤侄孙赛延禄视若己出。赛从俭的大儿子赛维藩比赛延禄小一岁、小儿子赛维垣比赛延禄小四岁,几个孩子同时出痘,且赛延禄更危险。赛从俭一看急了,便焚香说:“我有两个儿子,宁可失去一个换侄孙。假若侄孙病亡,那么延禄世袭的职务就归了我儿子,到我老去的那天,怎么去见我的兄长?”后来,三人都痊愈了。赛延禄长大后,赛从俭帮侄孙成了家,并且将祖上传的庄田给了侄孙,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

受赛从俭的影响,赛氏家族多有成就。

赛从俭的长子赛维藩,岁贡,任知县、府通判。

赛维藩子赛延胤,14岁入庠,诸生第一,拣选知县,入祀名宦祠。

赛延胤子赛玉成,恩贡。

赛从俭次子赛维垣这支更为显达。

赛维垣,岁贡,府通判。

赛维垣子赛延祺,岁贡,徐州州判,叙功第一。

赛延祺子赛玉纮,字冠夫,号勺海,人称“勺海公”,进士,不乐仕进,因子被赠奉政大夫,山西提学道佥事。因诗集《慵斋文集》被称为“慵斋先生”。清初在胶东东部以诗、古文、词闻名于世,并且为后学者楷模,与境内望族丛兰玄孙丛大为并列。赛玉纮性孝友,为乡邻排忧解难,立文山社学教育诸生,教出了很多知名人士。卒后入乡贤祠。赛玉纮由于中进士而不仕,只为家乡人行善事,故在当地具有很高的威望,为很多名人、要人等写赞、铭、记、表。

赛玉纮子赛璋,进士,授广昌知县、户部正郎,任内悉除积弊,修通惠河,拒收贿赂,提拔寒门优秀子弟,授奉政大夫,卒后入祀乡贤祠。

赛璋之子赛枝大,太学生,知县,以身殉职,赠按察使司佥事。

赛玉纮的侄子赛瑶,岁贡,任训导。

赛瑶的弟弟赛珠,举人,是赛氏家族在文化发展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赛珠中举人后,不求宦达,终身从事教学。一生共有诗作1000余首,编为《昆阳草》《溪谷漫笔》《海上吟》《学步存稿》4卷,其诗被编入《山左诗抄》。此外有《柳轩丛话》《柳轩史话》各1卷,另有赞、铭、赋、颂、序、记等,现存23篇。光绪《文登县志》收录赛氏名人多达35人,赛珠诗文13篇。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朝赛氏共考取进士2人、举人2人、贡生13人。

赛氏家族因文化传承,并未因移居农村而衰落。相反,在新的历史时代,在更大的范围内兴旺发达。特别是抗日战争以来,人才辈出,有县团级以上干部、学者三四十人,大批人实现了农村到城市的转移。目前,安徽和县的一支赛氏,确定是胶东赛氏九世祖赛玉的后裔,不过这一支早就恢复了回民族。另外,目前内蒙古、东北三省及山东各地的赛氏;新疆上海等地赛氏,大多是胶东赛氏始祖赛纳之后,也有到国外发展的。由此,我们可见赛氏家族的兴旺发达。

(赛自泉)

Hash:c9516b0c15ba76b4c3e8714f63d1cd3322c1a938

声明:此文由 威海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