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赋洛阳||洛书赋

上古蛮荒,史前朦胧。江河泛滥,民不聊生。天降斯人,业勤禹公。治洪防患,安抚民生。禹治洪水,坛祭通灵。玄沪神龟贡书①,肇始华夏文明。禹识洛书,龟负背文。龟背之图式,有序而均衡。纵横之数理,自然而天成。“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②,纵横斜之数,合和皆十五,洛书是也。古往今来,精典鸿论。大哲大理,饱含精蕴。

河出图,洛出书③。先民思维,圣人感悟。文明起源,数字鼻祖。羲皇因之演八卦,禹王则之创洪范④。洪范之九畴,盖六十五字,⑤河图乃天象,哲学之开端;洛书为九宫,涵盖之万千。陈抟先师精论,邵雍朱熹肯定。自古史册载誉,历代帝王履迹。碑石勒千古,诗赋累载之。

河图洛书兮,河洛文化之标志,先民思维之成就;河洛文化兮,中原文化之核心,华夏文明之源头;中原文化兮,传统文化之精髓,中华文化之主流。河图洛书成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源;三代之居⑥昭中华传统文化之正统;河洛儿郎衔中华传统文化之外延;十三朝都彰中华传统文化之厚重。河图洛书,奥妙无穷;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用之言天乐其中,用之言地于其内,用之言人而不外。数理之家,演勾股之幻方;音乐之师,定五音而流畅;天文学者,观九星之八象;周易学家,推五行定吉祥;语音匠师,分四声之阴阳。中医之道,定穴位治寒伤;建筑理学,以九宫筑方城,源远流长;三皇五帝,据河图推哲理,福佑天祥;帝王将相,奉洛书倡和谐,帝业永昌

黄河滔滔,洛水悠悠。承接上古,缘启王侯。黄河母亲神圣,洛河文明悠久。遥遥洛河,千里长流。文明源远,底蕴深厚。台岸仰韶遗址,遍地彩陶遗留。豫西洛宁,人杰地灵。洛水清幽,山川形胜。茂林修竹,文耀书城。洛书赐禹地,肇启人脉之毓秀;文明之源头,彰显地脉之钟灵。身临其境,丹情顿生,精研洛书九畴,叹赏神女⑦垂芳。遥想“武帝去来罗袖尽,野花黄蝶领春风”。 灵龟负书处,圣贤经行地,妙语神笔题。石刻镌哲理,谁解千古谜。倾八方文人骚客于陶醉,引无数英雄豪杰乎悠哉。则留下“村杏野桃繁似雪,行人不醉为谁开”。竹林嵌座洛神庙,庙前并竖洛书碑⑧。清碑“洛出书处”留张汉;魏碑“洛”字守沧桑。代有骚客遨游,惊世笔墨遗留;圣贤畅游龟窝,摩崖石刻⑨清遒。诗曰“引蔓缘崖步涧泉,鸟声正尔弄清妍。潜踪莫遣惊飞去,留于游人当管弦”。尧天舜日禹疏流,仓圣悟理万户收。森森松柏翳翠岭,泱泱洛水致阳侯。灵龟负书大禹录,神女古碑字尚留。远望蓬莱即在此,游人酣醉不再求。

国运鼎盛,民富国强。文脉传承,全球所向。洛书胜迹,文明曙光。历代先贤,刻石昭彰。价值连城,策力弘扬。期先见之明哲,着眼光于方长。融巨资而开发,必盆满于厚偿。为文化之寻根,建河洛之走廊。拜洛书之圣尊,筑社会之太康。促民族之团结,托华人以厚望。得洛书行天下,积功德而无量。史册以厚载,功高誉九州。妙章启后世,古碑铭千秋。河图之玄妙, 洛书而空灵,中华之瑰宝,魅力而无穷。圣王作则处,丹青一枝秀。寻源至天中,河洛著风流。

注释:

①大禹治水成功后,在洛宁西长水的龙头山设坛祭天时,有神龟背负洛书从玄沪河(龙头山西2公里处)游至洛河献给大禹。

②北宋陈抟定论的洛书九宫图式。

③《周易·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④大禹依照洛书在龙头山划天下为九州,又创立了如何治理九州的治国大法“洪范九畴”。今龙头山有叙畴坪遗址及古碑佐证。

⑤“洪范九畴”六十五字:初一曰五行(“五行”,即“水、火、木、金、土”)、次二曰敬用五事(“五事”,即貌、言、视、听、思,“敬用五事”指:态度要恭谨严肃;说话要和顺,说话和顺办事就顺利;认识清楚就能辨别是非;听事聪敏谋事就能成功;思虑要通达,思虑通达就能圣明)、次三曰农用八政(“农用八政”,即管理民食、管理财务、管理祭祀、管理建筑、管理教育、管理司法、接待宾客、治理军务)、次四曰协用五纪(“协用五纪”,即要和岁、月、日、星辰、历数协调一致)、次五曰建用皇极(“建用皇极”,即树立皇极的威信,并建立遴选官员和赏罚的标准)、次六曰乂用三德(“乂用三德”,即治理天下要以正直为本,必要时又要刚柔并济,或者以刚制胜,或者以柔制胜)、次七曰明用稽疑(“明用稽疑”,即通过龟卜和诬占以探询上天的旨意,同时,参照卿士、民众和自己的意见作出判断和决定)、次八曰念用庶徵(“念用庶徵”,即通过雨、晴、暖、寒、风等气候变化以判断年景和收成)、次九曰飨用五福,威用六极(“飨用五福”,即通过寿、富、康宁、好德、善终“五福”劝导人向善;“威用六极”,即通过夭折、多病、忧愁、贫穷、丑恶、懦弱警戒和阻止人们从恶)。

⑥《史记·封禅书》曰:“昔三代之居,皆河洛之间。”

⑦神女即洛神,又名宓妃(伏羲氏的女儿),在洛宁长水洛河段有宓妃溺水的遗址和明代碑刻。

⑧洛宁长水现有洛神庙,庙前有两通洛书古碑,东边一通为汉魏遗物,正面碑文仅剩一“洛”字;西边一通为清代所立,正面为“洛出书处”四个大字。古来相传,“神龟贡书”即在此河段。

⑨洛宁长水洛河北岸的玄沪河内,有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进士刘武臣(曾任广东道监察御史)“游龟窝至此偶成”摩崖石刻。

Hash:73ad92e0507367b26e49bf754bbc0784fa4a980c

声明:此文由 人文河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