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百年文艺结社纪略

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历来文化繁荣,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延至清末民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交汇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并得到了广泛的继承、交融与传播。时代的社会风尚体现了兼容并包、融合中西的学术精神,生发出一派新兴的文化气象。在这期间,文化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组成的民间结社,起到了弘扬蜀中文化的重要作用。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即为观澜诗社、蓉社、蜀艺社、丙戌金石书画研究会。

观澜诗社

观澜诗社成立于1920年,以创作诗词,研究和弘扬国学为宗旨。成员主要是上流社会的文人墨客、前清遗老、达官显宦、辛亥革命人士、留洋学人。如前清进士宋育仁、提学使方旭、西安知府尹昌龄、状元骆成骧、进士陈钟信、举人盛璜书、名士冯雨樵、民初四川都督尹昌衡、老同盟会员向楚(后任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留学法国的罗一士(辛亥保路运动风云人物)等。诗社社址设于忠烈祠南街尹昌衡公馆,推时任四川国学院院长宋育仁为社长,具体社务工作由尹昌衡负责。诗社定时举办雅集活动,研讨学术、交流切磋诗文创作、观摩艺术品收藏。

诗社中人多通晓川剧艺术,除常举办川剧堂会外,并在这一年发起“菊榜”活动。宋代称宫中歌舞人员的领班为菊部头,后泛指戏剧的领军人物,“菊榜”相当于今之所谓“大奖赛”评选优胜者。“菊榜”由尹昌衡任总裁(总评委)、方旭任副总裁。名士胡玉叔、罗一士、刘雨辰为考官(评委)。经考评遴选,四位川剧名旦角薛月秋、浣花仙、小琼芳、周慕莲分列状元、榜眼、探花、传胪。“菊榜”征歌选韵,轰动蓉城,对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川剧兴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蓉社

蓉社成立于1933年,是以保存国粹,团结同好,研究学术、艺术并带娱乐性质的书画团体。早期成员约20人,后期发展到100多人。成员先后有方旭、刘豫波、向楚、罗一士、郭梦之、公孙长子、林君墨、罗建中、梁叔子、周申甫、曹四勿、谢无量、余切、张采芹、姚石倩、张靖、冯健吾、刘既明、吴一峰、伍瘦梅、钟道泉等。首任社长方旭、副社长公孙长子。方旭去世后,刘豫波担任第二届会长,向楚任副社长。成员中的冯健吾当时还很年轻,负责会务和经济方面的工作。蓉社无固定会址,集会一般选择文殊院青羊宫二仙庵武侯祠等处。

蓉社的活动主要是集会和举办书画展览。集会一般是每月或两月一次,凡到会者交大洋一元,作为餐费。后改雅集为“壶碟会”,意谓凡参会者自带菜一份,主事者轮流担任,只供酒、饭和茶水,即谓之“转转会”。活动内容是作画吟诗,评鉴字画、交流辅导;或品茗弈棋,摆龙门阵。蓉社重视艺术视野的拓展,常接待宴请省外艺术名流,成立时曾邀来成都任教的黄宾虹入社。蓉社非常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常举办书画展览和义卖助赈,如举办“古今名家书画展”“乡贤书画展”“社员书画展”等。抗战初期,为救援黄河水灾受难同胞,专场举办“黄河水灾义卖展览”,除展品义卖外,刘豫波老先生还带头组织社员捐赠义卖家藏书画珍品。该社还捐资支援抗战前线医疗费、寒衣费等。义举“关心抗战,继续输助,毅力热忱”,受到社会的盛赞。

蜀艺社

蜀艺社成立于1935年,顾名思义,弘扬蜀中文化艺术。蜀艺社构成人士相对广泛,先后主要成员有芮敬于、罗一士、冯灌父、林君墨、高少安、江梵众、萧兴元、余中英(余兴公)、陈国栋、罗文谟、朱半楼、叶少尧、韩鹤卿、萧泽圃,未辛一及青年学生熊岷、潘某等。其中,林君墨早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时任四川美术专门学校教授。余中英抗战期间任成都市市长,曾力邀刘开渠在春熙路孙中山铜像。韩鹤卿精于书法,曾任川军潘文华部文官,后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

蜀艺社推芮敬于任社长、罗一士任副社长,社址设在玉泉街陈国栋私宅的图书馆内。陈国栋早年任川军师长、四川盐运使,雅好书画,时任成都商会会长,热心公益事业,其私人图书馆平时对外开放,星期日则闭馆供蜀艺社集会之用。集会时社员须携本人书画作品展示,供大家品评赏析,名家则常开艺文讲座或示范辅导,使社中人普获教益。抗战中来蓉的军校校长关麟征,素习书法,亦经常参加蜀艺社的活动。时因抗战,外地入川书画家日益增多,蜀艺社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沟通他们与本地书画家的关系。该社曾邀张大千、徐悲鸿、黄君璧、谢稚柳、马万里等名家与会参与艺术交流。

丙戌金石书画研究会

抗战后期,时局动荡,加之耆宿故老、老辈艺术家渐次谢世,民间结社多停止活动,成员亦多星散,蓉社、蜀艺社名存实亡。抗战胜利后,始由李行百、毛永寿等倡议成立书画社,以便联络同道,交流艺术,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金石书画。遂于1946年4月在成都成立书画社团,以该年干支(农历丙戌年)命名为“丙戌金石书画研究会”,众推德高望重的陈亮清为会长。

结社中以老年书画家、金石家、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画家、中学美术教师、艺专教师(艺专教师多习西画)组成。先后成员有冯灌父、曾默躬、余轶凡、吴秋士、江梵众、张聚星、李戈夫、唐吉骏、刘崇正、李行百、彭维纲、赵雨眠、毛永寿、李颂华、冯石甫、李志嘉、陈海萍、卫宗、陈林雪、游丕承、白允叔、刘钟林等。研究会分书法、篆刻、国画、西画四个组,每月定期活动两次,集会地点多在东大街克胜银行会议室。另外,天津京剧董家班抗战避难蜀中,其主角郭少衡、董玉苓夫妇爱好书画,他们亦常参加“丙戌”活动并成为正式会员。董玉苓为名旦角,曾拜师尚小云、荀慧生为师。研究会活动内容丰富,除举办金石书画展览外,常聘名流学者、艺术家讲学,或现场品评书画,指导后学,扶掖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1950年研究会停止活动。

1988年,一批老会员组织联系,研究会在大慈寺成立恢复大会,由书法家白允叔担任会长,又吸收一批品学兼优的中青年艺术家为会员,老树新枝,重展生机。研究会现有会员200余人,定期开展艺术活动,举办学术讲座,书画篆刻展览,集资刊印会中前辈书画家的作品集、会员作品集,并培育和造就了大批当代书画篆刻艺术人才。次任会长为老画家、四川省文史馆馆员江苹。现任会长为书画篆刻家潘锡仁。

李兴辉/文

Hash:c3f98a9d474a9d3c1f8c6f2d3b5a58f66554d5dc

声明:此文由 锦观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