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房——极具地域文化的民居建筑形式

海草房作是极具地域文化的民居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带,特别是荣成地区更为集中。因地处沿海地区夏季潮湿、冬季寒冷,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想要一间冬天保暖驱寒、夏天遮雨防晒的民宅,当地的工匠便以石头砌筑、用晒干的海草做顶,打造出了海草房。

据考证,海草房从秦、汉至宋、金逐步形成并在胶东半岛广流传,到了元、明、清则进入繁荣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最有原生态和海味的胶东半岛民居。

海草房在材料的选择上,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由于生长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除了有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的特点外,还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优点,深得当地居民的喜爱。

海草房的建造共分五个步骤(檐头、苫屋坡、封顶、洒水、平实),70多道工序,全部都是手工制作。也只有当地的老工匠才熟悉这些工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门手艺渐渐失传。工艺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缝一种是乱缝,因为是纯手工的工艺所以工期很长,一个人一天也只能砌筑2平方。

盖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往屋顶上苫海草,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实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

海草房苫房绝对是一门手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是否海草苫得严密。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为此,人们一般都请那些代代相传具有经验丰富的“苫匠”来帮助建造海草房。据说苫间海草房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几天才能搞好。

胶东半岛为多山和丘陵地区,沿海的居民多选择阳坡、面海、地形较平缓的地方建房。由于基地较紧张,村落中海草房屋密度较大,院落狭小,街道较窄。村落多沿山坡横向展开,呈条状布置。海草房有三合院、四合院、正厢院等样式。每户农舍多为一进三合院或四合院布局,三合院由北侧的正房、东西两侧的厢房和南侧的院墙组成。四合院其他部分和三合院相同,只是改院墙为倒座(倒房)。

海草房的造型、颜色传递着丰富的审美信息,是胶东建筑艺术的体现。海草房以海草为屋顶材料,以石块(部分辅以青砖)作墙体。传统的海草房外墙多以大块的天然石头砌成,石材不追求整齐方正,而是随园就方。有些讲究的人家还在石块表面雕琢出木叶或元宝纹饰,给人粗犷而不粗糙的感觉。

灰褐色的海草苫成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厚重而高耸的海草房屋脊高度为普通砖瓦房的两倍,配以黄泥塑就的马鞍式屋脊,在蓝天、碧海、绿树的映衬下愈加显得古朴而稳重。

胶东的海草房,亦如它独具特色的样式和悠久的历史,也蕴涵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承载着当地人在建设家园时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祭祀信仰等。以石为墙,海草为顶,外观古朴厚拙,极具地方特色的海草房,宛如童话世界中草屋民居一样。如何使胶东的海草房获得继承性发展,展现地域建筑特色,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古建家园-- 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Hash:ce053466c20c8803431637a318305deb7a9847a4

声明:此文由 古建中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