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的老照片,你还记得吗?89张原热河省的老照片,震惊了300多万承德人

静下来的时候总会回忆起很多往事,现城市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很多新兴建筑磊磊而起,记忆中的老平泉在脑海的印象逐渐模糊,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平泉人的老照片。

家乡小城的记忆,是这些珍贵的 老照片...

1953年水泉

原八沟大街

八沟北大街

平泉飞云寺

红楼

原府前花园

平泉关帝庙

看守所

矿机厂

老体育场

剧场

公安

老杖子

平泉南门

南大街

老南街

农贸市场

清真寺门前习武

侵入平泉

三年大变样拆迁

最初市场北路

双桥

天外天路口

傻二大酒店

双桥小学

兴林街

五金公司胡同

平泉县医院

平泉县政府

兴林街下道口

兴平

迎宾街

照片中,有没有你的回忆?

热河,原东北四省之一,简称热,

省会就是今天的承德市,

热河的名称来源武烈河,

不是避暑山庄里的热河泉。

1914年2月袁世凯政府设置热河特别区

1928年9月又改制为省(省会承德),

1955年7月撤销,前后经历了41年,

辖区位于今河北省、

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

中华民国辖时20县20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辖2市16县4旗

面积为17万9982.05平方公里

1947年人口统计约619.69万

(当时的钱币)

承德须弥福寿

热河,名称来源自蒙语“哈伦高勒”,意思是热的河流,流经承德市的武烈河,上中游有温泉注入,故而冬日非严寒而不封冻。冬日清晨,水汽遇寒冷空气而凝结成雾,故称热河。

热河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1914年2月,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热河特别区域,脱离直隶省直属于民国政府。同年7月,成立热河道。

1928年9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将热河改为省,属于关外东北四省之一,由奉系军阀汤玉麟担任热河省主席。

承德离宫全景

1948年11月12日人民解放军收复承德,热河全省解放。

1949年1月10日成立热河省人民政府,归东北局领导。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热河省,重新划分为2市、16县、4旗,两个市为承德市、赤峰市;16个县为承德、赤峰、凌源、平泉、建昌建平宁城围场、乌丹、青龙隆化丰宁滦平兴隆北票朝阳;4个旗为喀喇沁右旗、敖汉旗翁牛特旗、喀喇沁左旗。

热河高等法院及高等检查厅

1955年7月30日,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撤销热河省。原热河省所属承德市及承德、平泉、青龙、兴隆、滦平、丰宁、隆化、围场等8县划归河北省;建昌、凌源、建平、朝阳、北票等5县及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赤峰、乌丹、宁城3县及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3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热河省在中国版图上正式消失。

热河省撤销的理由是“恢复内蒙古历史上的本来面貌”,是由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酝酿并提出的。

以下图片是30年代一位外国摄影师拍摄的,每一张图片都蕴含着承德(热河)当年破败的景象。这些图片也是近期首次被曝出的。和现在承德的真实景色相比,当年的每一张图片都会让你心酸。

这家酒楼,打着包办酒席,

是不是那个年代可以自己带酒水前去

德汇门热河桥

这组反映当地农民生活的照片由美国摄影师甘博拍摄,时间大约在1924年-1927年之间。

一个饱经风霜的母亲抱着孩子,

孩子手里拿着半截玉米

农村少年,在干家务

看这些孩子多可怜

火车站,毛驴运输队

还保留着满族装束的小脚妇女

推碾子的小孩子

赤足挑水的老农

毛驴拉碌碡

收获高粱

满族妇女

那时的农民

当时的农家院

打下粮食之后,扬场,去掉谷物中的壳、叶和尘土

下面一组是1934年,承德市里的人

像是一个老教书先生

女孩,,,这么小就脱发

那个年代的孩子都这么忧郁

大佛寺里的一个女人

大佛寺里的男人,一张饱经沧桑的脸

承德一对母子,孩子怎么都不太高兴?

大佛寺里一名还没有剪去长发的男子,艺术范儿

据说是一名修女,,,有点潇洒

大佛寺里的喇嘛,很慈祥

大佛寺里的老人,飘飞的白发

赤峰牌楼

朝阳关帝庙北塔

唐三营行宫

唐三营戏楼

隆化老城里一条最长、最繁华的中心大街(今荣顺街)

下板城酿酒

关东军特务机关

平泉市街

避暑山庄的关东军

承德木兰围场,当地的村民

老照片是凝固的历史,是城市昨天的缩影

承德不再是热河省省会了,

今天的承德无比繁华,

看不见历史中的悲惨景象,

应该为此时的生活感到幸运,

珍惜这个时代吧!

图片来源:热河承德、承德人、小历史、承德紫塞论坛、隆化晚8点等

Hash:7e94e024becff809169438fa3fafb1b85761180c

声明:此文由 平泉信息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