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县域的文物能比登封多

河南,没有任何一个县市比拥有登封一样多的文物,这个位于“天地之中”的县级市,已发掘出各类文物珍品6700多件。即便在全国,登封都算得上现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县市,境内现存文物古迹122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16处,市县级123处。然而这个名副其实的“文物之乡”却一直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失之交臂,这是为什么?

初白丨文

豫记微信号:hnyuji

拥有1227处文物古迹的大登封

凭啥还不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8月20日早上,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刊出了一条题为《郑州登封市加快建设“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步伐》的消息,此前的8月7日,郑州晚报发布了《登封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新闻。半个月的这两则新闻,可以看出登封官方的问鼎方向。问题是,作为河南乃至全国拥有文物最多的县域,登封为什么还不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个外地人去登封玩,十有八九是冲着少林寺去的。35年前的电影,给少林、给登封带来的影响弥足深远。

翻看网上各种旅游攻略,登封往往是和郑汴洛捆绑在一起的,出了郑州,在少林待上半天,又火急火燎地赶往洛阳。所以,登封给很多人形成了刻板印象:登封只有嵩山嵩山只有少林。

然而,如果你把电子地图无限放大,你会发现嵩山里散布着各种各样的自然景点。当然,这还不是最厉害的,登封压箱底的文化资源拿出来分分钟闪瞎眼。

史学家称登封“伸手摸住秦砖瓦,抬脚踢倒汉文化”,这一点也不夸张。

其中,“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建筑群包括中岳庙、“东汉三阙”、观星台、嵩阳书院等8处11项。同时,登封还拥有“少林功夫”和“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两项世界级品牌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

在前六批的国保单位里,河南有189处,而登封占了16处,几乎占到十分之一。一般而言,公布的越早,文物的价值越珍贵,登封在前两批中,分别占到河南数量的38.46%和31.25%,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第一批河南累计13处,登封累计5处,占河南数量的38.46%;

前二批河南累计16处,登封累计5处,占河南数量的31.25%;

前三批河南累计30处,登封累计6处,占河南数量的20.00%;

前四批河南累计51处,登封累计8处,占河南数量的15.69%;

前五批河南累计97处,登封累计13处,占河南数量的13.40%;

前六批河南累计189处,登封累计16处,占河南数量的8.47%;

登封境内现存文物古迹1227处,除了国家级的16处外,还有16处省级和123处市县级,位居全国县(市)之首,已发掘出各类文物珍品6700多件,“储量”相当惊人的。

因为,自夏商以来,嵩山就是历代帝王祭祀之地。武则天那么屌,不还得来嵩山给自己投几道免罪金简。

武曌金简

另外,始于唐代的登封庙会,其活动已延经千年,清代学者景日昣所绘的庙会图,就生动展示了中岳庙会的热闹情景。清末民初到现在,流传在登封的戏剧、曲艺、民间音乐与歌舞,更是花样纷呈,丰富多彩。

但是,这样的大登封,竟然还不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点诡异。

登封是个实诚的城市

市区里都鲜见仿古建筑

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这样界定“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截止到目前,河南有8个这样的名城,分别是洛阳、开封商丘安阳南阳、郑州、濮阳浚县。其中,几大古都评上不稀罕,可一个小小的浚县为啥也是国家级?

浚县境内的国家级保护单位数量不如登封,名胜古迹只有其四分之一。浚县有古庙会,登封也有奇特的摸摸会。可以这么说,浚县有的,登封也有,而且不比它差。

但是,人家浚县有一座文物资源完整的古城,这点登封还真没法比。

浚县古城

登封,乍一看符合“保存文物特别丰富”的标准,但它的老城建设确实不尽人意。作为一个打着“历史牌”的地方,登封实诚到市区鲜见仿古建筑

城隍庙周边虽还保有一些古街,但建筑物尺度把握并不理想,城隍庙已被淹没,古城风貌几乎荡然无存。

城北原本一块长约50 米左右“鸡娃地”。如果在这里用力拍手、跺脚,就会听到小鸡“叽叽”的叫声,并且这种声音随着掌声的大小变化。而现在,鸡娃地的两侧已修起了房屋、院舍,而这块神奇的声学景观,消失了。

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硬性要求是“城市”。即便嵩山遍地是古建筑,也是不作数的。因为,嵩山压根就在登封的城区之外,山和城是分离的。

退一万步说,即便它是,也是不达标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还要求: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而嵩山文物分布非常散。举个例子吧,合称“东汉三阙”的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间最远隔着12公里。怀揣朝圣之心、舍得驱车12公里的人文游爱好者,毕竟是少数。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是没开发的地方,越是没人,光景越是凄惨。启母阙旁边的崇福宫即是如此。这个修建于西汉,繁盛于两宋的古建,自上世纪70年代起便被当做养猪场。

若是司马光地下有知,会不开心的。毕竟,294卷《资治通鉴》里,有13卷是在这里完成的。

登封离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还有多远?

但是,登封一直没有放弃努力。

前两天郑州旅游局发文,称登封加快建设“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步伐。文中称,2016年,登封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同比增长9.1%,旅游总收入达到94.8亿元,第三产业占比增加2.6个百分点。

而半个多月前,登封政府网转发了媒体的报道,表达了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心。

其实,旅游名城也好,历史文化名城也罢,这两个目标,都足以见得手握一把文化牌的登封已经做足了准备,想要实现进一步自我提升。

其实,这也并非是登封第一次在“文化”动脑筋。

早在2014年,郑州便为其制定了《登封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概念规划》,想要把登封定位为“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几乎与此同时,河南省政府又出台《关于支持登封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

省、市两级为登封量身定了文化发展的蓝图,非常符合登封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的身份。

时任登封市委书记郑福林如此解读:“登封拥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是儒释道三教荟萃之地,保护好、建设好登封这个华夏民族的精神家园,不仅是郑州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责任和担当,更是省政府交给登封的一项光荣历史使命。”

这几年来,登封也围绕着两个“名城”的目标发了不少力。

比方说,2016年年初,登封政府计划投资20亿,要把中心城区400多亩地建成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恢复嵩阳楼古县衙等古建筑。来弥补老城区缺少历史文化街区的不足。

今年,登封又引进12个文化项目,总投资428.4亿元,其中签约项目6个、落地项目6个,已开工4个。

毕竟,自1997年登封被评选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后,都过去20年了。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登封能够成为河南第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微信公众号搜索:豫记。(hnyuji)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Hash:9e36f255af4175e255651943d14583c9b31cc18d

声明:此文由 豫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