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北京), 因壁画而闻名于世。

(本专栏坚持原创为主旨,注重摄影旅行的亲身感受)

北京西五环门头沟方向开车约十公里,这片地方原来一直是首钢总公司的地盘,虽然已经外迁,但鳞次节比的高炉构成了京西独特的风景

首钢北墙外不远的翠微山上有一处寺庙,靠近模式口村,周围都被村落包围,狭窄的小巷很容易把开车的你堵在里面。

法海寺,明正统八年修建(1443年),修建者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御用监太监李童,“法海禅寺”的匾额也是英宗亲赐。

用手电参观,也是出于保护文物的无奈之举。

寺庙的大雄宝殿里保存着一组明代壁画,应该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祥云图》、《佛众赴会图》、《三大士图》和《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其水准被公认为与敦煌壁画齐名!

其中《三大士图》中的《水月观音图》最为人赞叹,水月观音菩萨所披的透明纱巾,是画师用40多根金丝组成的六棱花瓣来表现纱之薄如蝉翼,其细微与精妙在今天看来都难以复制。

唐宋以来,历代绘画都喜欢用纱来表现绘画的技巧,但法海寺这组壁画中的薄纱线条之精细、均匀、工整绝对堪称一流。

由于法海寺是皇家寺院,其壁画全部出自宫廷画师之手,绘画水平应该是当时最高的。颜料大量取自纯天然矿物和植物:朱砂、石青、石绿、石黄、花青、藤黄、胭脂......

有人这样评价:这里的壁画风格明显区别于明清壁画的水墨渲染风格,而是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唐宋时期重彩的画法。

法海寺壁画所用金粉之多令人叹为观止,皇家画师们将贴金、混金、描金、拨金等难度极高的沥粉堆金技法用在了壁画中,使每一条轮廓线都独具浮雕般的立体效果。

即使在微弱的手电光下,壁画的细节和肌理依然十分灵动。

网上有资料说:从墙体的细微裂纹中发现了羊绒,说明当时墙体里用了羊绒,在现场讲解中并没有这个介绍,不是是否属实。

为了保护壁画,大殿内没有任何光源,参观者须要手持寺内配的手电筒,在这样的光源下,要想感受到所有的细节自然是无法办到,也很难完全感受壁画的全貌,为了限制人数还采取了定时开放的方式,以保护壁画免受光源、二氧化碳的侵害也是无奈之举。

但这样的参观方式,也算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体验了,平添了不少神秘之感!

贴士:

为了保护文物,国际通行惯例是禁止使用闪光灯拍摄,目的是避免强光伤害文物;

禁止使用三脚架拍摄一般是出于保护版权的考虑。

《水月观音全图》(此图源于网络)

Hash:38aef6f9e9c3abfa9397e048572a4a1abd761d46

声明:此文由 估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