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披露 ! 河南版“鸟巢”曝光 ! 新地标到底有哪些核心项目 ?

“东有CBD,西有CCD!”昨天上午,郑州中央文化区(Central Culture District,简称CCD)“四个中心"项目部和规划局联合举行新闻通气会,首次将中央文化区及“四个中心”(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现代传媒中心)的规划建设情况向媒体作了详尽披露。

CCD“四个中心”规划范围为中原路和南水北调干渠以南,凯旋路以西,陇海路以北,自西向东依次为:

奥体中心(包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文博艺术中心(包含美术馆、档案史志馆、博物馆大剧院)、

市民活动中心(包含科技馆、群艺馆、杂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儿活动中心、健康中心)、

现代传媒中心(包含报业大厦、广播电台、电视台),

共含16个单体项目。

CCD“四个中心”区域总投资约277亿元,其中各场馆基本建设总投资约170亿元,市政基础设施总投资约76亿元(含市政道路投资约33亿元,交通环廊约15亿元,综合管廊约4.6亿元,地下商业空间约18亿,地下车库约5.3亿),轨道交通投资约20亿元(6号线、14号线的两个站点及区间工程),区域拆迁补偿款约11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郑州在文化艺术体育领域一次性投入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

为啥要在郑州西区建CCD?

在城市东边有郑东新区CBD等一大批新区的情况下,为啥还要在城市西部建设中央文化区(CCD)?这话还要从头说起。

2011年前后,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及时提出培育郑州都市区、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的发展策略。

2012年2月5日,郑州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在审议通过的《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一心两翼”城市发展建设思路,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东西两个方向均衡发展。

为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优化中心城区功能,疏解老城区交通压力,提升市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带动郑州西部区振兴,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6月组织邀请了三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编制了郑州市中央文化区的总体城市设计方案,经过专家评选,法国SCAU(斯构莫尼)设计公司的方案被评为中选方案。随后,为了将该城市设计落实到工程层面,市政府又委托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州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在2013年至2015年分别编制了一系列专题规划。

高标准编制CCD城市设计方案

中央文化区(CCD)总体城市设计范围北至郑上路,东至洛达路,南至陇海路,西至常州路,总用地面积约23.53平方公里。规划核心区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被南水北调总干渠一分为二,其中北核心区主要包括市民公共服务区和九州坊,面积约3.2平方公里;南核心区主要包括“四个中心”和文化产业园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四个中心”就位于南核心区内。

中央文化区规划理念

城市设计汇聚“九曲黄河、九州之中”概念,打造国家级战略理念——郑州市民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区。规划方案梳理了郑州南北五千年和东西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交汇在中央文化区。城市设计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体现“中”的概念,本着大气、庄重的原则突出南北向轴线,北起黄河,南至绕城高速,沿轴线有郑州黄河游览区、祖师庙、西山遗址郑庄遗址荥阳故城后庄王遗址小双桥遗址、常庙遗址和娄河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贯穿黄河、枯河、索须河、南水北调总干渠、常庄水库、尖岗水库等生态水系,形成纵贯南北的文化、生态轴,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之轴。

中央文化区功能定位

文化上一条演绎中原文化、中州文化的文化演绎轴线;

功能上一条以市民文化服务设施为主的市民服务轴线;

历史上一条呈现郑州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之轴;

景观上一条整合区域山水、生态理念的绿色低碳轴线。

中央文化区设计目标

以疏解老城区人口,完善城市功能,体现郑州独特的历史文化为目标,提出“区域统领、东西平衡、文化引领、生态低碳、产城融合、便捷高效”六大战略,依托南水北调水系、西流湖植物园等生态资源,打造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生态型、智能化的中央文化区。

“四个中心”为CCD核心项目

“四个中心”项目位于CCD南核心区,是郑州市东西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四个中心”项目也是市委市政府文化惠民利民的重要工程,列入了省级重点项目和我市“十大民生工程”。

2015年9月,市政府委托市规划局对“四个中心”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公开招标,专家从参与投标的23家国内知名设计单位提供的70个投标方案中投票产生出中标方案。建筑方案确定后,市规划局又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四个中心”城市设计及总体协调》,这个城市设计是具体建设层面的城市设计,主要目的在于整合完善各个场馆场地条件、标高、立面风格、材质、地下交通环廊、外部景观环境和植物种植等方面,该城市设计在规划建设中发挥了统领部署的作用。

“四个中心”规划范围为南水北调干渠以南,凯旋路以西,陇海路以北,用地面积约1.53平方公里,东西2800米,南北570米,自西向东依次为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现代传媒中心。建筑高度西低东高,高度自50米至100米,东部地块为100米左右,现代传媒中心规划有280米的超高层地标建筑,与轴线西部的奥体中心体育场呈高低呼应态势。

区域内规划有10条市级和区级道路。区域中心是一条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60米的带状公共绿地,地下工程中包括7.6公里长的交通环廊和4公里长的地下管廊。此规划设计方案将“四个中心”区域地上地下功能空间串联为整体,同时为服务人流疏散。“四个中心”设计宗旨是以中原文化为灵魂,以大型公益性文化设施为支撑,集体育赛事、艺术欣赏、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培训会务、新闻媒体、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

“四个中心”多数项目今年底建成

“四个中心”一期建设16个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约81万㎡,地下总建筑面积约75万㎡。

其中奥体中心(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由市地产集团承建,总规模约为 58万㎡(地上23万㎡,地下35万㎡),总投资约为71亿元,为2019年9月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主办场馆,主要活动有开闭幕式、竞赛项目及表演项目。

奥体中心三个场馆均为大型甲级场馆,体育场总座席数约6万座,其中固定座席5万座,临时座席1万座,可举办国内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单项重要赛事;体育馆1.6万座,其中固定看台约1.5万座,活动看台约1000座,可满足篮球排球、手球、体操、冰球等比赛要求;游泳馆固定坐席3100座,比赛大厅内部设置各类比赛池、训练池。

奥体中心地下设计全民健身及商业,主要有冰场、电影院、商业街、美食广场、运动超市以及酒店宴会中心(共11层,120个房间,约2万㎡)。

进展情况:主体结构已完成,正进行外立面施工,2018年底投入使用。

文博艺术中心由市建设集团承建,总规模约为 24万㎡(博物馆地上7.5万㎡,地下7.2万㎡;美术档案史志馆地上6万㎡,地下3.6万㎡),总投资约为24亿元。

进展情况:博物馆项目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2018年底完成外立面装修;美术馆档案史志馆主体结构已封顶,正在进行水电暖通消防施工,2018年底投入使用。

郑州大剧院与市民活动中心由市城建集团承建,总规模约为34万㎡(大剧院地上6万㎡,地下6.8万㎡;市民活动中心地上10.9万㎡,地下10.6万㎡),总投资约为44亿元。

进展情况: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施工,2018年底投入使用。

现代传媒中心中的报业大厦项目由郑州报业集团承建,总规模约为17万㎡(地上12万㎡,地下5万㎡),总投资约为10亿元;

进展情况: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2018年底完成外立面装修。

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郑州广播中心由市广播电台承建,总规模约为7万㎡(地上3.9万㎡,地下3.3万㎡),总投资约为6亿元;

进展情况:总包单位已进场,土方、桩基施工已完成,2019年8月具备开播条件。

郑州电视中心项目由市电视台承建,总规模约为16万㎡(地上12.3万㎡,地下3.6万㎡),总投资约为12亿元;

进展情况:计划7月中旬施工总承包单位进场施工,2019年8月具备开播条件。

区域内10条道路等市政项目和地下空间项目均由郑发集团承建,2018年底地面道路达到通车条件。地下建筑中,商业面积约18.6万㎡,停车库面积约54万㎡,可停放机动车1.2万辆,非机动车1.2万辆。地下环廊系统串联所有地块停车场,实现资源共享。地下交通环廊、综合管廊和地下商业于2019年3月底前投入使用。区域内轨道交通2个站点(奥体中心换乘站、临湖路站)总投资约20亿元,2019年3月底前全部投入运营使用。

▌来源:大河报、郑州日报、综合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删

Hash:68261842a4ed2f8b2938e6ca848b63140c310a3c

声明:此文由 掌上河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