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地铁2号线站名有点土 个个背后有典故

沙门、柳林、关虎屯……老公,地铁2号线的站点为啥叫这名?

趁着地铁2号线开通,看看这里头的学问。

【沙门】

刘秀在这儿摆过“黄沙阵”

上世纪80年代的郑州被称为“绿城”,那是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的结果。实际上,很多年前,郑州简直是风沙之城。

郭增磊讲了一段关于“沙门”的传说:郑州北面的黄河经常改道,每改一次,堤岸上就留下大量的沙,一刮风就会产生大量沙尘。

新莽时期,王莽的军队和刘秀的军队在郑州北部打过仗。战前,刘秀见当地沙多,就命士兵利用大沙丘隐蔽起来,用40个沙丘摆成“黄沙阵”。战鼓擂响,刘秀军躲在沙丘后作战,王莽军则逆风而战,因风沙眯眼而战败。最北边的沙丘,就是如今沙门村的位置。沙门,也就是风沙之门,是“黄沙阵”的大门口。

【柳林】

曾因防风固沙遍植柳树

郭增磊说,离沙门不远的柳林得名也和沙有关。《郑州市金水区志》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柳林已有多处村落,并陆续有人从山西迁来居住。

当时这里风沙很大,为了防风固沙,当地村民就广植柳树。无心插柳柳成荫,水分充足的地方柳树就能成活。郑州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柳林所在的位置地下水位较高,所以柳树在这里极易成活,连片成林,这片地方便被称为“柳林”。

紫荆山

这里的沙丘曾开满紫荆花

王瑞明说,紫荆山的得名,也多少和风沙有关。

紫荆山附近原是商代北城墙遗址,黄沙逐渐淹没城墙,并形成沙丘土山。

之后,这附近被大量栽种了生命力强并有观赏价值的灌木紫荆,遏制了沙丘的蔓延。所以,种满了紫荆的沙丘,被叫做“紫荆山”。

关虎站马 传说久远

【关虎屯】

周穆王在这里关了只猛虎

郭增磊是《关虎屯村志》的主编之一。他说,据传,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在东圃(现圃田附近)狩猎时突遇猛虎,勇士高奔戎与虎搏斗并生擒之。

周穆王下令,将这只老虎暂时关在东圃附近的一个村落,这个村落因此得名“关虎屯”。

郭增磊说,关虎屯还可能跟村里的关虎庙有关。关虎庙也叫三官庙,据传建于明代。庙内有大殿三间,中间塑有天官、地官、水官,其中一位脚踩老虎。

关虎庙内有虎的塑像,这在全国庙宇中独此一家。除了被踩着的那只虎,据说庙门口柱子上还拴着一只,庙东南角大门楼东的大钟下扣着一只。

【站马屯】

明朝将军来这儿镇压反叛

有人说,古时官兵曾在站马屯养战马,而得名“战马屯”,后来逐步演变为“站马屯”;有人说,这里交通便利,逐渐形成马站,故得名“站马屯”。

郭增磊搜集到的则是另一个版本:明朝时,这里有座寺庙,和尚企图造反,一位将军带兵前来镇压,后来将军在马上中箭身亡,造反者也被清剿。为感谢这位将军带来了一方平安,村里建了将军墓和将军庙,并立了个将军骑马的雕像,因此村落得名“站马屯”。

如今,站马屯最出名的是马岗遗址。它位于村南的古河道两侧的土岗上,属龙山文化。1987年3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里一堡 十里一铺

【南五里堡】

曾经是古官道上一个驿站

郭增磊说,古时官府为供传送公文或出差官员中途换马和暂住,在州衙四方按“五里一堡,十里一铺”的方式设置驿站。郑州有不少村庄,也是以和城市中心位置的距离而命名的。

史料记载,南五里堡曾是郑韩古城畿地。它是古官道上的一个驿站,因在郑州州治(今郑州管城区政府驻地)南方五里处而得名。

清朝末年,在开通平汉铁路时,在该村地段就设有“五里堡车站”。1934年,欧亚航空公司曾在这里修建了五里堡机场。

【二里岗】

60多年前还真是个沙土岗

郑州的二里岗,也是因距离而命名的地方。

“老郑州”王瑞明说,60多年前,二里岗还真的是沙土岗。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火车货运东站在那儿附近建立,才带动了二里岗的发展。

1950年,考古发现二里岗为古遗址,在二里岗遗址发现战国时代的墓葬500余座,二里岗文化距今3000多年。

交通要道 古今繁华

【东大街】

最热闹的去处在这条路上

王瑞明说,作为郑州老城区最早的街道,东大街在550多年前就有了,那时名为“敏德街”,后来因为地处交通要道直通东大门,改称“东大街”。

据说,1902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避乱“回銮”从西安开封走时,就曾走过这条街。

王瑞明说,追溯到唐朝,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就是城市的著名街区。东、西大街上,有县衙、文庙和城隍庙,一度是郑州最热闹的地方。

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时,为缅怀北伐统帅孙中山先生,还曾被叫过一段“中山东街”。1966年更名为解放东路,1979年恢复东大街街名。

姓氏命名 村落古老

【花寨】

曾是花姓人聚居的大村

“花寨”,这个郑州南部区域的地名可和花卉沾不上边。它和刘庄一样,都是直接用“原住民”的姓氏起名。王瑞明曾走访花寨。老村民说,明朝移民时,一个花姓家族从山西来这里落地生根。

郭增磊说,“寨”是较大的村子,用土或石头围成坚固的寨墙;“砦”是小一些、弱一些的村子,只能用一点石头或土埋在地上,上面用木头、树枝等插围起来当砦墙。不过,这两个字后来渐渐通用了。

【刘庄】

老刘家300多年前就住这儿

刘庄村一位姓杨的老人说,早在300多年前,杨氏家族从黄河北岸逃荒到刘庄,那时刘氏家族就在这儿居住了。

当时,刘氏家族人口不过百,但是这里的大户人家,刘庄村也因刘氏最早居住于此而得名。

几千年历史,被一条地铁2号线串联。

(本文转自河南商报,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97b0a2ffa7118117937c8bce9c454e0acab67f79

声明:此文由 大河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