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厚土,皇皇巨制,享誉华夏的渭南十大名碑

人杰地灵的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万。辖2区(临渭华州)2市(韩城华阴)7县(潼关大荔澄城合阳蒲城富平白水)。

文字是文明的精灵, 渭南是祖先仓颉造字的地方。“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秦汉以来树碑立传成为古人眼中最为神圣的事情,而碑也成为林林总总不同碑刻中最为显耀的门类。渭南汉唐神道碑、功德碑、寺观碑名品极多,为中国书法史留下了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煌煌巨制。

01

东汉 华山

明拓立轴 故宫博物院

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八年(165)四月刻。原在华阴西岳庙中,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毁于地震。22行,满行38字。额篆书"西岳华山庙碑"六字。末行有"郭香察书"字样。《华山碑》是汉碑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清代朱彝尊评此碑说:“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华山碑》传世拓本只有四种:长垣本(现藏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华阴本、四明本(1975年入藏故宫博物院)、顺德本(现藏香港中文大学)。除长垣本为宋拓外,其余均为明拓。

四明本 西岳华山庙碑拓本

西岳华山庙碑拓本局部(碑额)

西岳华山庙碑拓本局部

西岳华山庙碑拓本局部

02

东汉 曹全碑

清拓立轴 陈根远藏

中平二年(185)立。明隆庆 (1567—1572)中出土于渭南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存西安碑林。碑高272厘米。曹全在灵帝光和六年(183)举孝廉,任郎中。曾随军征疏勒,有战功。后转合阳令。此碑石质坚润,刻刊精良,为汉碑中保存最为完好者。其书更被推为汉隶典丽婉通一路的代表作。

东汉曹全碑清拓本

东汉曹全碑清拓本局部

东汉曹全碑清拓本局部

东汉曹全碑清拓本局部

03

前秦 广武将军

民国拓立轴  陈根远藏

建元四年(368)刻。明末清初已有少量拓本传世。后佚失。1920年在陕西白水南彭衙村寒崇寺内再被发现。曾转移白水仓颉庙及纵目镇小学。1972年移入西安碑林。四面环刻。通高176厘米,宽72厘米。在清乾隆年间武亿的《授堂金石跋》中有著录,于右任将《广武将军碑》《姚伯多造像》《慕容恩碑》称为“关中三绝碑”。

康有为称此碑为“古雅第一”“碑阳字似流沙坠简,古逸至矣。”

广武将军碑民国拓本 正面(李根源旧藏)

广武将军碑民国拓本 碑阴

广武将军碑民国拓本局部

广武将军碑民国拓本局部

广武将军碑民国拓本局部

04

北魏 晖福寺碑

民国拓立轴 史延峰收藏

太和十二年(488)刻,高294厘米。额下有穿,下部作束腰形。碑阴刻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姓氏,碑文记述宕昌公王庆时建造晖福寺事。碑石原在陕西澄城县,当地人禁拓,故传本很少。1971年移藏西安碑林。用笔方峻而端整,锋芒毕露。

北魏晖福寺碑民国拓本

北魏晖福寺碑民国拓本局部

北魏晖福寺碑民国拓本局部

北魏晖福寺碑民国拓本局部

05

北周 华岳颂碑

清拓立轴 史延峰藏

北周天和二年( 567)刻,现藏华阴西岳庙。万纽于瑾撰文,赵文渊书,碑额篆题“西岳华山神庙之碑” 。碑身高约230厘米。隶书,20行,满行55字。

赵文渊是北朝后期最富盛名的书法家,《周书》本传记载:“文渊雅有钟、王之则,笔势可观。当时碑榜,唯文渊及冀俊而已。”《华岳庙碑》汉隶的蚕头雁尾特征随处可见,装饰意味浓厚。篆、隶、楷各体夹杂。前人对《华山庙碑》书法颇有争议。清张廷济《清仪阁金石题跋》以为:“楷隶参杂,山阴遗则渺难寻,然于魏齐诸刻中独见矫健。”

碑阴有唐开元时刘升隶书《华岳精享碑》,左侧刻开元、大历间十数人题名;右侧刻颜真卿正书《谒金天王词题记》。

北周华岳颂拓本(碑阳)

北周华岳颂拓本局部

北周华岳颂拓本局部

06

唐代 韩仲良碑

清拓整纸及割裱本 李欣宇藏

唐永徽六年(655)三月立。于志宁撰,王行满书,碑额篆书“大唐太子少保上柱国颍川定公之碑”15字。碑高280厘米。32行,满行60字。原在富平淡村,现存富平文庙。

碑主韩仲良,为高宗朝宰相韩援之父。武德初为大理少卿,受诏掌定律令。贞观中,位至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秦州都督府长史,封颍川县开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卒,享年57岁。书者王行满,官至门下录事,以擅书闻名。书法自欧虞出,秀逸柔婉,笔力丰满

割裱本“九围版荡”之“围”字不损,为乾隆时初拓本。

韩仲良碑碑额原石

唐 韩仲良碑清拓本

唐 韩仲良碑清拓局部

唐 韩仲良碑清拓本局部

唐 韩仲良碑清拓割裱本

07

唐代 同州圣教序碑

民国拓立轴 陈根远藏

唐龙朔三年(663)立。李世民作序,李治作记,褚遂良书。碑高350厘米。原立大荔县(大荔古称同州),1972年入藏西安碑林。

褚遂良书汲取欧、虞二家之长,如“婵娟美女,不胜罗绮”。清人李宗翰评褚书 “遒丽处似虞,端劲处似欧”。

唐 同州圣教序拓本

唐 同州圣教序拓本局部

唐 同州圣教序拓本局部

唐 同州圣教序拓本局部

唐 同州圣教序拓本局部

08

唐代 李思训碑

近拓镜心 陈根远藏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建于蒲城睿宗桥陵李思训墓前。李邕撰文并书。碑主李思训(651—716),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王李叔良之孙,著名宰相李林甫的伯父。以战功闻名于时,唐玄宗时期晋封彭国公,卒后追赠秦州都督。陪葬桥陵。思训妙极丹青,所创金碧山水画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李邕(675—747)能诗文,工书法,尤善行楷,当时的官绅及佛寺多以重金请其撰书碑文。明代赵崡称赞李邕“北海书逸而遒”。近代梁启超以为“《云麾》尤极龙跳虎卧之姿”。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赞:“李北海之《云麾将军》,寓奇变于规矩之中……”

唐 云麾将军碑拓本

唐 云麾将军碑拓本局部(碑额)

唐 云麾将军碑拓本局部

唐 云麾将军碑拓本局部

09

唐代 王忠嗣碑

民国拓立轴 陆三强藏

唐大历十年(775)刻,元载撰并立,王缙书丹。原立于渭南县乡贤祠。碑首碑座早佚,原碑1949年后亦毁,烧成石灰。行书42行,满行90字。王忠嗣(706—750),祖籍山西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朝名将。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王忠嗣九岁时,父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忠嗣被接入宫中抚养,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曾任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在与吐蕃、突厥、奚的作战中军功显赫。此碑巨硕,于唐代诸多巨制中犹称翘楚,保留大量唐西北边防及与周边民族关系史料。王缙(700—781),诗人王维之弟。历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太子宾客。善草隶,功超薛稷。书法作品惟存此碑。赵崡《石刻镌华》称:“缙名能书,结法老劲,真可与李邕伯仲,然姿态婉媚,启后世如赵承旨书者,此等碑也。”

唐王忠嗣碑旧拓局部

唐王忠嗣碑旧拓局部

唐王忠嗣碑旧拓局部

10

唐代 李元谅碑

清拓镜心 史延峰藏

唐贞元五年(789)立。明万历六年(1578),知州石元麟自废署草莽中移置现址(华县公安局)。碑高445厘米,宽157厘米,厚41厘米。碑文共计2000余字。螭首,篆额:“大唐镇国军陕西节度使右仆射李公懋功昭德颂”。李彝篆额,张濛撰文,韩秀弼书。

李元谅(726—793年),唐朝时期安息国(今伊朗)人。因父辈来中国经商,居住长安,少年时为宦官骆奉先收养,改姓骆,取名元光。上元元年,升任镇国军节度副使,驻屯潼关十多年。建中四年(783),朱泚叛乱,叛军攻入长安,唐德宗逃往奉天。骆元光与李晟等人联合收复京城长安,迎德宗还宫。贞元三年(787),吐蕃与唐请求和盟,发生平凉劫盟事件。吐蕃军杀死宋奉朝等人,名将浑瑊一人夺马急走,幸得元光兵接应,始得生还。后唐德宗赐姓李,改名元谅。贞元四年(788)春,李元谅任陇右节度使,成为大唐朝西北屏障。此碑为李元谅离开华州后,当地军民为感念其德为他建立的德政碑。书丹者韩秀弼是唐代四大隶书家韩择木之子,绍承家学,精擅隶书。

唐 李元谅碑拓本

唐 李元谅碑拓本局部

唐 李元谅碑拓本局部

唐 李元谅碑拓本局部

书名:渭华翠色

主编:隋晓会 陈根远

开本:16开精装

出版社: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

陈根远简介:

1965年出生于秦都咸阳,1984年负笈齐鲁,学习于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现为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

兼任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古籍碑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终南印社副社长、西泠印社社员。

主要从事古代铭刻文物鉴定与研究。曾应邀赴安徽博物院(2016)、西安博物院(2016)、黑龙江省博物馆(2015)、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系统鉴定馆藏碑帖。并组织“石墨镌华—2016古代碑帖大展”“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全国巡展(2017--2018)”“丰碑----颜真卿名碑拓本特展”(2019)“艺舟双楫—康有为眼中的书法名碑”特展(2019)“渭华翠色—陕西渭南名碑拓本展”(2020)等重要碑帖展览。

出版有《中国碑帖真伪鉴别》《西安碑林博物馆珍品讲读》《瓦当留真》《陕西古代印章》等专著三十余种。发表《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及其拓本》《唐代颜惟贞撰<萧思亮墓志>》《泱茫无垠-----寻绎汉瓦文字之美》《新见李自成时期两方官印及其相关问题》等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Hash:f2aacc333d554871960f04ae6e62cbe76ff1c341

声明:此文由 金石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