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一个完整、系统、真实的宁晋历史(史前文化)

建议在WiFi下观看,土豪随意

有关宁晋历史

宁晋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沉厚。如果从春秋之初晋在此置杨氏邑,建县已经有28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尧在尧台禅位于舜,应该有45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古大陆泽文化算起,宁晋县的历史会更长。下面我分三部分,即宁晋历史典籍、史前文化、历史沿革,来讲述宁晋县的历史。以历史沿革为主干,以人物、事件、灾祥、文化等为枝蔓,尽其所知和历史典籍还原大家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真实的宁晋县的历史。

分三部分:一有关宁晋县的历史典籍;二宁晋县的史前文化;三宁晋县的历史沿革。

一、有关宁晋县的历史典籍

也就是从古到今,社会已经出版了哪些有关记载宁晋县历史沿革及往事的书籍。方志编纂,在我国有很久的历史。它起于战国,经两汉和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隋唐渐趋成熟,至两宋而体例完备,入明清已日臻完美并定型,达到古代方志的高峰。因为年代久远,汉以前的简牍不易保管,目前,汉以前的州县志还没见到。现在全国存宋代的州县志也仅有三百余部。据考,宁晋自春秋置杨氏邑,历两千八百余年已先后八次修志,分别是:宋地理志、明嘉靖四十年志、明嘉靖蔡叆三十四年志、清康熙十八年志、清光绪四年乡土志、民国十八年志、二000年志、二0一二年志。其中,宋地理志、清光绪四年乡土志,现存天津大学图书馆;明嘉靖四十年志、明嘉靖蔡叆志,现仅存序文一篇,查《中国志书书目》,有其书名,但没记志书存哪家图书馆?二0一二年志为断代志,只记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事;清康熙志只有县图书馆一套,民国志全县只有四套:县图书馆、方志办各存一套,民间存两套。另还存明正德《赵州志》、明隆庆《赵州志》、清光绪丁酉年《赵州属邑志》三部志书附设的属县志,三部属邑志尽管简约记述了宁晋县的有关内容,但资料弥足珍贵。再是,明代邑人蔡叆所编《洨滨文集》《洨滨语录》和最近出版的《宁晋县旧志校注》《宁晋金石志》,也是对宁晋县历史的补充和诠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史典籍还会损坏、散失;关键是随着这一代人的离去,关注宁晋历史传承和地域文化的人会越来越少,他们带走的不仅是时光和灵魂,同时也带走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遗产。

二、宁晋县的史前文化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世界所公认的。为此,讲宁晋县的历史也必须放在五千年这一大的范畴中去讲,去认识。如果不讲,大家会问:宁晋县2800年以前的历史是什么?到哪里去了?对此,主要讲两点:

1、宁晋所处古大陆泽地域曾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宁晋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太行山东麓冲积平原、大陆泽沉降土地。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予奉命使河北,循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鸡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沈括的这段文字是说:在太行山脉石壁上看到到螺蚌等水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是海滨或浅海,目前已经形成了大陆。现代地质考古资料证明,古大陆泽所在的冀南平原经过亿万年的河流侵蚀填充,海水逐渐后退,从而形成了一个沼泽遍布,河流众多,植被丛生,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养料丰富的古地理环境。据历代学者考证,大禹曾引黄河水经大陆泽北流入海。春秋中期黄河东徙后,大陆泽成为冀南浸、湡、澌、蓼诸河汇聚之处。意即说,在春秋中期之前,今大陆泽地域一直处于中华文明的源头——黄河文明的摇篮之中。明代石珤(bao)所写《大陆泽记》云:“瑶尚浮清源,道出宁晋,问渡于所谓葫芦河者。平波漫衍,一碧千倾,芡蒲菱藕鱼鲑之利,民咸取之供赋税,偕谓之水五社。盖五社之民沮洳,弗田力胥此出故也。噫嘻!此其古所谓大陆之薮,与《禹贡》‘大陆既作’是也”。石瑶认为:“顾古之大陆地当不止于此,今近泽数县之田,皆为禹平水土后,民始耕作,至于今也”。由此,古大陆泽之地昔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应确是无疑的。

2、宁晋曾是上三代帝王的发迹之地。目前在宁晋县域有三处历史遗迹尧台遗址、大陆泽遗址、九河遗址)都和尧舜禹三代帝王有关,且都载入典籍,有据可考。

一是尧台遗址。《邢台通史·原始社会》载:“尧在禅位给舜之前,曾在大陆泽对舜进行过三年考察。舜在大陆泽中经受过各种考验后,才被尧禅让以治理天下之大任。有古书说尧考察舜的地方是杨纡。也有人说古杨城即金、元交兵之际,宁晋人王义聚众固守的历城”。《隋图经》载:“大陆县有尧台,高与县城等,今置楼其上。世谓尧禅舜处”;明隆庆《赵州志》载:“位于宁晋县治东十五里有尧台遗址,现残存长、宽各22米,高约2.5米,传说就是当年尧禅让天下给舜的地方”。现今,在尧台村、历城村民间还流传许多有关尧舜的传说。这在黄育华、温如昌所著《字解中华》和《邢台通史》及《三套集成·宁晋故事卷》中都有比较详尽的介绍和叙述。因时间的关系不再扩展。

二是大陆泽遗址。其名最早见于成书于战国的《禹贡》,为中国古代九薮(湿地)之一。据历代学者考证,禹曾导黄河九经大陆泽北流入海,宁晋俗称“九河下稍”之地皆由此而来。时至明朝中期,大陆泽因中部脱水分成南北二泽,南泊仍称大陆泽,北泊称宁晋泊;清道光十九年(1836年)滹沱河北徙,漳水南移,水面干涸,渐为农田。民国十八年《宁晋县志·艺文志》载勒石于清嘉庆五年的《廖县主详文碑纪》一文,详细地记载了清乾隆、嘉庆年间大陆泽水势的消长变化,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大陆泽变迁历史。有兴趣的,可查看《宁晋金石志》载“明隆庆散官蔡遂良墓碑”“清廖县主详文碑纪”两文。

三是九河遗址。《史记·第二篇夏本纪》云:“禹治水道济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以入海”。其文注:“大陆”,即古之大麓泽,山脚下原始森林曰“大麓”。古大陆泽周边多原始森林;其文注:“古黄河自今浚县大伾山北注大陆泽,然后自泽东北出,分播为九河以入海。《尔雅》载有此九河名,但汉代对九河已不清楚,历代寻究亦不能得,近代学者皆以为‘九’是虚数,不是实指。但近年河北省勘测地下水,探明黑龙港地区即古大陆泽之东与北直至滨海,有九条古河道带掩于地下,足证明九河是存在过的”。北宋易袚( bo)著《禹贡疆理考》载“时至北宋,大禹所治黄河故渎仍在河北省境内”。黄河南徙,滹沱河北迁,是不争的事实。

(本节目只代表嘉宾观点,不妥处请方家指正)

本账号所有文字内容及原创图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Hash:b0e88982ad2e09f5aa416bda7eb63b081af80ad3

声明:此文由 稀事宁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