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河南·李商隐:晚唐诗魂

公元848年的秋天,瑟瑟秋风吹打着落叶,已经进入权力中心、即将封侯拜相的令狐绹[táo]府前走来了一位身穿破旧长衫的中年人。

站在门前,他对门人说:“麻烦你通报一声,我是令狐郎中的旧日好友,想见他一面。”

令狐家是当时的高门权贵,其父令狐楚是著名的骈文家和诗人,早年间在朝中为相,而令狐绹是牛党后期的领袖人物。

此时的令狐绹,政治生涯已如日中天,登上相位指日可待,前来拜访的人门庭若市。

往日来的人,多衣着光鲜,而眼前这个人却一身寒酸,门人并不愿理睬。可禁不住这人的连番请求,只得向府中请示。

不一会儿,门人出来了,对他说:“家主事务太多,今日不便见客,你请回吧。”

“果然,”求见的人转身离开,哀叹了一身:“子直(令狐绹的字)啊,这到底是为什么?”

回去之后,已是穷困潦倒的他只能再去考试得一个县尉小职。可笑的是,十年之前,他就做过类似的小吏。

十年之后,壮志未酬,他仍困居于此。再看看当年的令狐兄弟,如今已平步青云,想见一面都难上加难。

这个郁郁不得志的人,就是李商隐

李商隐这个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印象中,他曾写下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被称为“诗魂”,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在诗歌文学上取得了诸多成就。

但鲜为人知的是,无论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上有多大的才华,都无法掩盖其落寞凄惨的人生。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约813年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

他曾自称是皇室宗亲,可实际上,这种血缘关系已相当遥远了,且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效益。

李商隐从小就很聪明,相传他“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同时他也很幸运,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结识了良师益友。

对李商隐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是他的同族叔父。他的这位叔父上过太学,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并且十分器重李商隐。

在叔父的教育下,李商隐的文学素养进步飞快。

16岁那年,他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和《圣论》,得到了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其中,就有后来担任宰相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与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既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在骈体文的写作上更有极高的造诣。

令狐楚对李商隐很欣赏,时常对他进行点拨教导。他的儿子令狐绹就是在这个时候与李商隐认识的,两人常在一起交流切磋。

李商隐对令狐楚的教导非常感激,同时也收获了极大的信心。此时的他踌躇满志,向往踏入仕途一展拳脚。

可李商隐的应试之路并不顺利,他多次参加科考,终于在837年考中进士。而这一次的成功,其实离不开令狐家的帮助。

时至晚唐,科举考试也悄然变了味。有权势背景的考生科考之路大都较为顺利,而一向低调不愿攀附关系的李商隐就只能吃这个亏。

令狐绹在七年前就考中了进士,不是因为他比李商隐多优秀,而是因为其父令狐楚在朝中的影响力。

起初,李商隐对考试失败并不在意,但随着次数逐渐递增,他的心情也开始烦躁起来。令狐父子得知后,默默地帮了他一把。

但不久之后,噩耗传来,令狐楚在任上去世,李商隐去帮忙料理丧事。

处理完毕后,李商隐受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做他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将女儿(王晏媄)嫁给了他。

两人感情非常好,在后来李商隐写的许多无题诗中都能感受到他与妻子王氏的伉俪情深。

其中的代表作就是《夜雨寄北》,通过对巴山夜雨秋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客居异乡之寂寞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但与此同时,这桩婚姻也将李商隐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

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两个派系之间因理念不同争斗不断,最终导致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灭亡。

李商隐的良师益友令狐父子,是“牛党”。而他的岳父王茂元,与李党领袖李德裕交好,因而“李党”成员。

于是,李商隐就被夹在了中间。在外人看来,李商隐的老师令狐楚刚刚离世,他就投靠了“李党”阵营,这无疑是一种背叛。于是很快,李商隐就遭到了政治打压。

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后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

838年的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在复审中被除名。第二年通过后,被调任外地,远离权力中心,仕途发展不顺。

842年,李商隐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秘书省工作。然而世事无常,母亲的突然离世让他不得不回家服丧,这一回就是三年。

三年的时间里,李商隐无所作为,也失去了跻身权力阶层的大好机会。期间,岳父王茂元也因病离世,这让他再次受到打击。

李商隐服丧结束后,回到了秘书省任职,官阶虽低,但发展潜力更大。并且,李党得到武宗信任,而李商隐非常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他希望自己得到重用。

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武宗在次年离世,李党遭到政治清洗,李德裕等人被排挤出权力中心。李党失势,意味着李商隐最后的机会也消散了。

没有人脉关系,仅凭才能抱负,根本不可能在当时的朝中有立足之地。况且,李商隐早已被当权的牛党视为“背叛者”,不被打压已是好事了。

此后,李商隐四处流转,终没有一个合适的容身之地。走投无路之际,他想到了自己的朋友令狐绹。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可站在令狐绹的角度想,自己父亲刚死,他最欣赏的学生就投靠了敌营。

就凭这一点,即使以前关系再好,也不可能再接纳李商隐了。

身处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李商隐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尴尬境地。

他尽量让自己处于中立地位,对牛李两党的政治主见都有赞同也都有批判,但这样做只会让他两边都不受待见。

因此,李商隐的一生很不得志,始终郁郁寡欢。

困苦之际,李商隐只能将自己的苦闷感伤写进诗中、著成文章,聊以慰藉。

他写了很多诗,流传下来的约600首,有讥评时世的咏史诗“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继承杜甫诗风的咏物诗“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情思宛转的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及缠绵绮丽的应酬唱和诗“几时绵竹颂,拟荐子虚名”......

除此之外,李商隐的骈体文写得也相当好。虽然李商隐除诗歌以外的成就很少被提及,但事实上,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

骈体文要求词藻华丽、表述准确,又对用典的要求很高。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培养下,是写作骈体文的专家,也因此养成了在诗歌中用典的习惯。

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河南省荥阳市现有李商隐墓园,焦作博爱县也有一处李商隐墓,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李商隐的诗歌成就难以言尽,在家喻户晓的清代版《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一共32首,仅次于杜甫的38首,比李白、王维都要多,足以见得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爱情诗温婉细腻,是唐宋婉约派词人以及明清时期的爱情剧作家学习的模本。

虽是写诗,但又兼具词的特点,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性的桥梁。

时至末期,唐诗在前人光芒的照耀下已呈衰微之势,而李商隐却凭借一己之力重新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赏晚唐诗作,李商隐一人足矣。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3fdff5792c8abc2e6c653f76908658712afac9fd

声明:此文由 知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