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秋平:走近“益国冶” 上党冶铁铸币遗址调查

北宋,庆历年间,朝廷铸造发行了一种年号为“庆历通宝”、“庆历重宝”的铜铁制钱,流通使用于社会商品市场的货币交易。有资料显示,庆历铁钱的铸造地就在上党的“益国冶”。历史究竟是怎么回事?上党钱币研究会决定做一探究!

在上党的历史版图上,古代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长平”因为有四十万的赵军被秦军坑杀于此,长平,长久以来,地理位置上之古战场“长平”之名称,在老百姓的心中,留下的是非常之愤愤不平。两千年来,当地百姓将秦军大将军白起恨之入骨,将磨出的豆腐,老百姓比做白起之脑浆,恨不能“吃尔肉,喝尔血”。

当年, 被秦军坑杀的四十万军人,阴魂难散,魂魄随古风吹入长平之战之沟壑中,每每到年中的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在长平之战场的此条沟壑里,昼夜哀鸣四野。开元十一年,唐明皇玄宗幸潞州,过长平关,为告祭战役中之亡灵,将此古战场之地改为“省冤谷”,并建“骷髅庙”。期盼长平从此能够长久平安。“骷髅庙”今日尚存,只是,那悲泣悠长的故事,却早随古风漂游远走。

上党钱币研究会同仁,一行多人,他们的此次长平之行,是要对高平王降村里的、长期不被人知的一处古代冶铁铸币遗址,一探究竟。

高平的铁矿资源丰富,历代这里就以冶炼铸造铁器著名华夏。有谚语:“村村有冶炉,处处卖铁货”。“高平匠人多,十人八九圪炉锅”。“上党十县银楼匠,高平银匠赛它县。”我们考察途中,上党文史专家、研究会秘书长杨宏伟,一见到铁矿遗存,异常之兴奋。手握放大镜,眼盯铁矿石,是一位“不弄清楚子丑寅卯,是不会罢手的主”。

王降村,位置在高平西南的3公里处。据村里的老人说,王降村的村名同样与古老的长平之战脱离不了关系,当年秦军进攻凶猛,赵军里一位王将军抵挡不住,军队被降于此地,故此地得名“王降村”。两千年来,村名保留至今没变。

会员们,在村民郭师傅的向导下,来到了王降村村南的一处叫“炉台上”的地方。一处破旧不堪两层楼,四周一片与人齐高不知名的绿草,数棵大槐树腌映着古旧的砖瓦楼。此次走近探寻的~益国冶,就在眼前了。

高平之南的王降村是一处历史很久的古村落。这个隐藏在太行山深处褶皱里的 小山村,在上党的版图上只是一个点位置。古代的她曾以冶铁铸造闻名于世。这里曾是古代的官营冶铁机构。宋元两朝时期的河东冶铁所“益国冶”就在这里。

村书记李建平,他说起王降村的历史,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有关。传说从围城、弃甲 院突围过来的赵军,冲到王何村西,又被埋伏在西岭上的秦军堵住去路。赵军在王何村无法可守,便冲过南边岭上,到另一个小村。不想那里比王何村条件更差,环境更为恶劣,村子的四周尽是高岭,秦军围困更加森严。更糟糕的是村子里的三五户百姓,早逃光了,只有一眼小井,深五六丈, 又非常缺水。大批赵军不仅没有吃住,连水也喝不上了。在前进无路,后 退无门的情况下,赵军的中军大营才扯起了投降的白旗。这时百姓们纷纷说 :“王师投降了!”“王师投降了!”后人就把村子称之为王降。村名相沿至今。

之前,我与《金融时报》刘志良记者先已到于此几次走访,共同撰写文字考证一番,登载于《文化周刊》之上披露读者知晓。多次探访集结了不少资料,分析研究,由此不难看出王降村的历史渊源深厚,而关于高平“益国冶铁”,古代文献 典籍记载也很多。从现有史料看“益国冶 铁”规模宏阔,数十年冶铁没有间断。《元史》记载 :“太宗八年 (1236),立炉于西京州县,拔冶户七百六十煽。立炉于交城县,拔冶户 一千煽。元贞二年(1296),置山西铁冶提举司,大德十一年(1307),听民煽炼,官为抽分。至大元年(1308),复立河东提举司掌之。所隶之冶八:曰大通、曰兴国、曰益国、曰润国”等。这其中的“益国冶”就在高平的王降村,“润国冶”在潞安府单塔寺下的炉坊巷。

从《明太祖实录》得知 :“明洪武七年(1374)四月,命置铁冶所官, 凡十一所,各所岁炼铁额 :潞州润国冶、泽州益国冶岁各一十万斤。”这里可以看出当时产量。明万历《泽州志》卷一《方舆志·古迹》记载:“益国铁冶,县西王降村, 元大德间置今废。”

我们翻阅清顺治《高平县志》卷一《舆地志·古迹》有记载 :“益国铁冶,在县 北十里王降村,元大德间置铁都举司,益国冶,管勾一员,副管勾一员, 司吏二名,至正间废。明洪武间,徙冶县北二十里。永乐中,奉工部勘合, 为炉冶事革罢。”清雍正《泽州府志》卷一《舆地志·古迹》记载:“高平县,益国铁冶, 北十里王降村,元大德间置铁提举司,益国冶至正中废。明洪武初徙业冶 县北二十里,永乐中,奏工部勘合,罢炉冶事。”

《天下潞商》书中撰文写道:益国冶铁当时在全国十分有名,如今在王降村,依然保留有古代炼铁遗址。王降村的正南方叫“炉台上”,至今铁矿渣堆积如山、冶铁缸锅横竖遍地,铁渣上“杂草不生、种田难活”。炉上为朝廷炼铁的事,在王降村一辈传 一辈,具体哪朝哪代,距今几百年,老 百姓也说不清楚。1958 年大炼钢时,整 座的硫铁和铁渣山被挖去了一大半,炼 了钢。至今这里的铁渣还剩多少,无法 计算。从残留的遗迹看王降冶铁应该十 分古老。

“炉台上”,是个约有 2000 平方米的高台,东高西低完全由硫铁、矿渣堆积 而成,薄薄的一层黄土是近年村民覆盖 上去的,要试种田禾。偏西的铁矿渣山 上建有元、明、清三朝的官府冶炼工匠 们的作坊场所,40 余间不同朝代的建筑群组成院落,而且均为上下两层结 构,特别是中院 10 间上下两层的明朝楼房建筑,用料十分讲究,工匠留在 建筑物上的手艺技巧相当精细。经考证,这处地方应该是明朝廷置的“铁 冶所”,

据《明太祖实录》:“洪武七年(1374)四月,命置铁冶所官,凡 十一所,每所置大使一员,秩正八品 ;副使一员,秩正九品。”炉台上”再向西七八百米处,有一处洞真观,考其寺观建筑风格,应为元末明初遗存,空 空寺观,已无道家,据说里面供奉的是炉火之神 “太上老君”,这充分证明益国冶铁在当地的盛行。

晋古轩万卷楼收藏的《高平县志艺文》一书中,曾这样抒写道:益国冶,“熔炉镔铁盈洪炉,绝技之巧天下无。火树银花幻莫测,凌虚掷地纷骊 珠。”这是清代上党地区一位名人所写下的打铁花的古诗,让人对益国冶铁充满了无限遐思。高平之王降村,炉台上益国冶,当年那熊熊燃烧的冶铁炉火,如今却早已熄灭有年,随古风远去。

在铸币遗址“炉台上”之北方,村子民宅外墙上镶嵌的一块古旧之砖雕刻件。老旧宅院不存,农户在新建宅子后墙的原本位置上重修,复原了古砖雕旧貌。初步估计考证,可以理解为宋元时期,铸币遗址上,铸铁匠人们每每点火开炉铸币时,主炉人要举行一场仪式。此砖雕为祭祀太上老君神的“护佑铁冶神符”。

铸币遗址上,铁矿铁渣堆积如山。方圆数十平米的铁渣山上,处处是垂手可得的,当年融化铜铁废弃之坩埚残片。

益国冶,这里还有我们没有探明白的许多问题,许多故事。村子西面,初照的晚霞映红天边,田野间那拉长的一个个人的斜影,告诉会员们该与益国冶做一暂时之告别了。

Hash:988b0c780286e387c87def1ba364a3b93b9eea07

声明:此文由 社会扫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