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辰1309年后,操着河南口音的杜甫,为何总是被误会成四川人?

文\江湖小舞

杜甫是哪里人?”

即便是天天将杜甫诗歌挂在嘴边的人,冷不丁被人问到这个问题,可能第一反应也会是成都,因为那里有人尽皆知的杜甫草堂,虽然真实的情况是,杜甫终其一生,只在那里生活了不到4年,但这并不妨碍成都的杜甫草堂成为1309年后,人们打卡杜甫的第一选择。

其实,就像主业评金庸副业读唐诗知名网络写手“六神磊磊”写道的那样,“公元735年,一个很平静的历史年头。在大唐帝国的东都洛阳,一个24岁的小伙子唉声叹气,用河南话骂着娘……”

没错,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的诗圣杜甫就是河南人,而且出生地就在今天的河南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至今,在笔架山下,杜甫出生时的那口窑洞依然存在,并被誉为“杜甫诞生窑”,由郭沫若亲笔题写。

杜甫不仅生在巩义笔架山下,而且在死后42年,也由孙辈将其灵柩运回巩县,葬于如今公益康店村的邙山岭上。

坐拥杜甫诞生地、埋在地两块金字招牌加持的杜甫故里巩义,相比杜甫在不太长的一生中发生过关系的地方,确实有些不被人所知,如果不是藉此“郑逢盛世Touching黄河”采风活动,笔者也不知道原来杜甫故里就在这里。

据说,令巩义尴尬的还有一桩旧事。在1982年于巩义召开的全国杜甫文化大会上,来自成都杜甫草堂的代表在发言时直言不讳地称,“人们可以忘记杜甫出生地,也可以忘记杜甫埋葬地,但绝不会忘记杜甫草堂。”

这一席话令巩义人大受刺激,此后便加大了对杜甫故里这一招牌的打造力度,2007年,巩义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投资1.5亿元建设杜甫故里,并将其打造成为一处文化观光型游览景区。

现在,杜甫已成为巩义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杜甫故里景区占地372亩,采用三幕幻影成像、三维动画视频等高科技手段,系统的介绍了杜甫的生平、解读了杜诗精华以及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卓越成就。

景区包括诗圣堂、杜公祠、瞻雪阁、诞生窑、上院、壮游园、三友堂、怀乡苑、万汇园等展区,生动展现了一代诗圣的心路历程,已成为一处集观光游览、朝拜纪念、修学教育、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文化观光游览景区。

在这里,最让笔者惊讶的就是“杜甫诞生窑”,在时隔1309年之后,我们还能在杜甫故里看到一代诗圣诞生时的旧址,怎能不说是一种荣幸?

“你想说的,老杜已经先代你说了。”这是1984年,在杜甫故里河南巩义召开的《杜甫全集校注》样稿审定会上,时年72岁、担任主编一职的山东大学教授萧涤非对杜甫诗歌做出的最经典评价。

出自杜甫笔下的沉郁诗句,历经千年的流传后,仍然会直扣人心。

在1300多年后的当代,回望历史上的无数文人墨客,能够让自己的诗文不被时代洪流埋没,反而能够与时俱进,超越年代禁锢,只有杜甫一人。

持续数年的杜甫热如今并未消退,此前因为在2016年歪解杜甫名篇《石壕吏》,北师大教授康震被人热议,简直震碎了大家的三观,他把石壕吏视为执行公务的有责任感的公务员说辞,更是令人大跌眼镜

此番争议,引爆点除了教授的出格言论,更多还是大家对杜甫诗作存在的强烈共鸣,这种共鸣跨越千年,不容任何人颠覆。

了解操着一口河南口音杜甫最好的地方,自然是他的老家河南,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一日能上树千回”的童年,至少14岁前杜甫的生活轨迹没有离开巩义,24岁还在大唐的东都洛阳考进士落榜,并在33岁时在洛阳遇到了偶像李白,两人携手游开封。之后,杜甫才开始了颠沛流离,并最终客死他乡,直到43年后才重归巩义安葬。

而这一切,又怎能是杜甫生活了4年的一处草堂所能比拟?

#郑州头条# #郑逢盛世Touching黄河#

Hash:2975570ffb087a1a03e4684aeb804613af449692

声明:此文由 闻舞视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