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荥阳——北宋时期繁荣的荥阳文坛

导读:唐朝末年,政治日益腐败,中央政府长时期的“牛李党争”,藩镇又在各地长时期的割据,再加上宦官专权,农民受到的压迫更加沉重,终于酿成遍布全国的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军中,数黄巢的势力最大。唐僖宗中和元年(881),黄巢兵出山东,力控河南,大军就屯集于漕运枢纽之地河阴县。义军又从河阴起兵,西行攻入长安。由于部将朱温叛变投唐,起义功败垂成,被镇压了下去。但是,这一起义也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使它也随着崩溃灭亡。

唐朝灭亡之后,短短的54年,就有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替轮换。每次的改朝换代,都伴随着惨烈而残酷的战争,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的北宋王朝,中原的繁荣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荥阳处于东京与洛京之间,且据汴水通河的咽喉之地,经济文化自然得到了很大的增长与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宋时期荥阳文坛

北宋时期,随着中原和举国经济的大发展和空前繁荣,荥阳的文化活动也日益丰富多彩。首先是贤臣良相和文坛名家,纷纷关注荥阳、访问荥阳,留下了篇幅众多、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如吕蒙正、王禹偁、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宋庠等人,都为讴歌荥阳的人杰地灵而命笔。其中,尤以吕蒙正(字圣功,946-1011)的《鸿沟》和司马光(字君实,1019-1086)的《虎牢关》最为后人称道。

吕蒙正的《鸿沟》写道:

数声风笛马前闻

方凭征鞍思往事

树倚高原日渐曛

烟横绿野山空在

可能天地更平分

大抵关河须一统

沟畔荒凉起暮云

沟中流水已成尘

吕蒙正

鸿沟

高超精美的艺术性,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后人步其韵的非常多,形成了以鸿沟和楚汉争战为题材的文坛共鸣效应。

司马光的《虎牢关》写道:

今古索然空

徒观争战处

惊飙卷断蓬

除雪沾枯草

势压两河雄

路邀三晋会

难名造化功

天险限西东

司马迁

虎牢关

这首诗,也被后人称之为“写虎牢关的绝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国以荥阳为题材的剧目繁多,以不同的剧种在各地广为传颂。

(图片来源于网络↑↑↑)

荥阳地区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全国各地、各剧种以荥阳为题材的戏剧甚多。这些剧目多由大剧种(如昆曲、京剧)编演,而后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主要的有历史传说剧《黄泉见母》、《围南屯》、《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桑园寄子》、《牛口峪》、《大战广武山》、《倒铜旗》,故事剧《王祥卧冰》、《李娃传》、《搜杜府》、《清官断》等等约三四十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剧《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以虎牢关为背景,取材于《三国演义》,演绎关东诸侯兵伐董卓,在虎牢关与董卓部下大战的故事。 《牛口峪》则演绎李世民在牛口峪活捉窦建德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桑园寄子》既是历史故事剧,也是人间伦理道德剧。演绎的是:西晋末,北方大乱,邓伯道携弟媳(弟弟已病故)、侄儿和儿子向南逃难。途中与弟媳失散,只好带年幼的子、侄二人艰苦跋涉。逃到成地(汜水)桑园,走又走不动,吃也没啥吃,他很难保全两个幼子,只好忍痛诳儿子上树摘桑葚,将儿子绑在桑树上,使其不能追赶,自己背侄儿逃难。

小编语:这些以荥阳为题材的剧目,无疑是荥阳历史人文资源的开掘与升华,无疑是荥阳人民开拓历史之优良品德的结晶。每个剧目都有其深刻的内涵,都是荥阳山川孕育而成的硕果。

责编:张智|编辑:赵晓晖

来源:荥阳新

Hash:5bd09ee7d0b2b803b303121b02aac5d8f8eaf6ef

声明:此文由 荥阳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