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这个老破小扎堆地摇身一变成网红街区,八旬奶奶想做一件事……

昆明市巡津新村5号院的翁文奶奶已经81岁了,去年她哥哥从上海来看她,没想第5天就在院子里把手摔骨折了。地滑、环境差、小区老……一些居民都搬到其他地方去住了。但随着近日的微改造完工,这里的墙上有了瓦片浮雕和立体彩绘,老居民楼也重新涂刷一新,摇身一变网红打卡地。翁奶奶把院子里的变化洗成照片,准备寄给上海的哥哥看一看。

以前出去住的居民都想回来了

翁文奶奶在5号院住30多年。她说,5号院是老房子,脏、乱、差,虽然之前也搞过清理,但还是存留不少垃圾。一些邻居觉得小区太老了,不好住,就搬走了。

“去年我哥哥从上海来探亲,才第5天就在院子里滑倒摔骨折。还有另外一个二单元40多岁的女同志也摔了骨折。院子里老年人比较多,90多岁的都有,大家都不敢下楼了。” 翁文说,通过微改造,院子里都铺平了。还拉走很多垃圾,院子里栽了树,栽了花。多少年不下楼的老同志都下来了。

翁文拿出一张9寸大小的彩照,里面是她坐在院子里的情景。“我要把这张相片寄到上海,给我哥哥看看现在院子已经改造成这么漂亮了。”

在巡津新村住了19年的宋玲玲大妈反映,以前这一片区的道路坑坑洼洼的,车子一过就把水碾得到处都是。平时车子乱停乱放,居民们经常打电话让交警来拖车。现在停车线划好后,车都停放整齐了。改造后,下水道也通畅了,最近下大雨,只短时淹了一会儿,不像以前就算抽水还在淹。“我们这边好几个院坝都会淹水,以前都要用大石头垫着,才出得来。现在人行道也抬高了,不仅整洁平整 ,就算下大雨也不怕被淹到。变成网红小区,以前一些出去住的居民现在都想回来了。我们小区以前是和谐小区,现在又和谐,又平安,又美丽。”

这里很像旧时的上海滩

网红街巡律新村位于巡津街和书林街之间,虽然巡律街车水马龙,与之临近的金碧路还在建设地铁,比较嘈杂,但只要一进入巡津新村, 立刻会觉得喧噪突然间静默。巡津新村可以从三个方向进入:一是从书林街上的崇文寺塔边进入,二是从盘龙江边的巡律街上拐弯下一个坡进来,三是从后新街上拐进来,过了原昆明市委就到了。100多米道路狭长延伸,恰好够两辆对头车经过。从还没翻新的原貌看,路边墙上涂抹了土黄色涂料,依然保存着六七十年代的风貌,也有人说像旧时的上海滩。在7幅浮雕和插画结合,新打造的街景映衬下,这里逐渐释放出网红气息:老建筑的外墙重新涂刷过了,连下水管道也浑然一色,让老旧静谧的巡津新村环路和敬德巷焕发生机。

一位围绕着巡津新村环路欣赏壁画的旅客小王感叹道。“没想到在繁华的市中心还隐藏着这样有特色的小巷。”这是小王第一次来昆明游玩,在书林街吃过午饭后无意间发现了这处美景。“这些具有现代文化氛围的壁画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周围的文物建筑,更与老房屋相称,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三字经》外又多了历史风味

相距巡津新村不远的巡津街墙壁上,2007年就挂上了从南宋开始广为流传的《三字经》,而现在翻新突显的旧时建筑元素,愈发丰富了这一片区的历史韵味。这些景观可生动地向市民、游客反映更为丰富的巡津街旧事、旧景。

据史料,清朝时就有“巡津街”。那时,由于盘龙江经常泛滥,清政府修筑了用于防汛的岗哨“云津堤”,后来逐渐形成街道。“巡津街”中的“巡”就是观察、预防的意思,“津”就是指盘龙江。上世纪初,随着滇越铁路第一声汽笛的鸣叫,以云津桥(今得胜桥)为中心的一片区域被开辟为商埠,作为办理涉外商务、供外国商人居住、营业的区域。至今,巡津新村附近仍有裴氏楼、惠光寺塔、常乐寺塔、东寺塔等文物保护建筑。

定位老昆明人文小资历史街区

“巡津新村片区的改变得益于2019年西山区惠民实事’中由西山区城市管理局实施的巡津新村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微改造)项目。”西山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张枫林说,该项目涉及巡津街区 12个院落共22栋建筑外立面的修整与改造、巡津环路改造等。通过对项目周边用地及西山区各小区的现状研究,小区设施年久失修,配套设施、交通环境、建筑老旧等问题突出;项目位于西山区历史风貌突出的核心区内,历史风貌特色突出,人文风情极具特色。因此予以项目微改造定位为:融合法式风情,中式意蕴的有老昆明人文小资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在具体改造中完成了建筑物外立面清洗,适当增加墙面细部构件,拆除原建筑屋顶的私自搭建,对原有水箱进行遮挡,还原建筑本身的原始高度。并根据街区的色彩要求对现状现存的老旧建筑进行了色彩统一。针对道路路面及人行道路面破损状况进行了面层的改造提升。在道路空间合理区划部分共享单车停车区域,疏通人行交通空间。还对原有的老旧设施进行修护和遮蔽,对井盖、雨水篦子、下水道盖板进行了统一设计更换。统一了区域内环卫设施形式,城市重点路段增加环卫设施的分布比例和灯箱、垃圾桶等公共设施。 通过移植、修剪、清除、绿化节点安装园艺围栏等方式进行了绿化提升。

据了解,西山区自2016年启动老旧居民区微改造工作以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2个,面积72.0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群众2.53万户、8万余人。

来源:春城晚报

Hash:1b14c1dd37a41011474da1126d5ca0ca94bc5791

声明:此文由 昆明生活手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