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再赞俊发:扛起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双重责任

2019年11月17日,云南日报专版刊登了《保护历史 触摸未来——俊发城参与龙泉古镇保护性开发探索实践》一文,文章介绍了俊发城积极推进盘龙区宝云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保护区内龙泉古镇大量历史文物建筑,扛起了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的双重责任,全文如下。

一个民族要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也要有独特的城市精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文化消费蓬勃发展的时代。广大的文化消费群体,不仅欣赏旧城的种种文化历史遗迹,更在为这些文化的保护、修复、甚至是复建买单。面对这种新时代对城市的新诉求,我们迫切地需要以新的眼光,新的格局来审视城市更新,对种种创新思路与打造手法进行展示与分析。

地处昆明北郊的龙泉古镇,是昆明抗战和西南联大文化名人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代表,作为“35位院士的第二故乡”“西南联大文化故里”,目前保留历史建筑26处,其中包含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旧居,闻一多、朱自清旧居,哲学家冯友兰旧居等众多珍贵的名人遗迹。

俊发城,是盘龙区宝云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也是昆明迄今为止改造面积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原生地块即位于龙泉古镇,其中包含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建筑。因此,从启动之日起,就面临保护和更新双重责任。

俊发城并不是地块中唯一的开发项目,但据了解,目前该项目在政府指导下,更新成果初现,可谓该片区历史文化保护先行案例。

闻一多纪念馆

龙泉古镇

昆明记忆的人文重地之一

地处昆明北郊的龙泉古镇,毗邻金汁河,现为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社区。传说昆明有神龙盘踞,神龙带出河流,汇成了黑白蓝青等龙潭,而龙头街位于“龙首”,遥望宝台山的村子故而得名龙泉镇。

据记载,2000多年以来,龙泉宝云地区是昆明北郊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村村流水、户户垂柳、富饶丰盛的农耕宝地。元代修筑松华坝,疏浚盘龙江、金汁河、银汁河后,龙泉古镇坝子成为可自流灌溉的良田沃土,逐步成为滇池地区农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明清古驿道穿村而过,马帮在此歇脚、集散货物,慢慢形成集市规模,龙泉古镇便热闹起来,成为通往滇东北的重要战略要地。

抗战期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在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近代许多名人,在昆明期间大多生活工作在龙泉镇,当时不少教育、科研机构也在这里。

经盘龙区文管所调查,龙泉宝云片区保存有26处名人故居和“一颗印”式昆明传统民居,其中包括梁思成、林徽因旧居,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含冯友兰旧居)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等。为打造龙泉古镇博物馆和纪念馆提供有力依据和考证,还原当时的历史,区文管所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了走访,详细了解每一项文物的历史沿革。

龙头街拥有的古建筑文物不仅是昆明市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镇,在现存规模和文化内涵上来说,在全国也很少见。

冯友兰的旧居位于龙头街龙泉粮管所七号粮仓,由于他的“贞元六书”大部分是在这里创作的,人们把这里称为“精神的粮仓”。现在麦地村的村庙兴国禅寺,当年梁思成率领的中国营造学社就曾搬迁至此。如今小院内兰草花木依旧繁茂,水渠里流淌着清澈的泉水,刻着“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几个大字的石碑,还能看到。

坐落在龙头村棕皮营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是两位建筑大师此生亲手建造的房子,屋里每一处细节,都显示出他们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对于精神上的追求。

现在的龙泉古镇包括瓦窑村、棕皮营村、龙头村、麦地村、司家营村、小窑村等。专家认为,龙泉古镇的价值不仅在于作为中国抗战期间文化的大后方,保留了多处有着西南联大名人文化、人文光辉的抗战遗迹;这些名人故居各自相距不远,成“犄角之势”散布在龙头街周围,能够整体地表现这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4年前,昆明市盘龙区开始对这一片区进行修缮保护,将闻一多朱自清旧居、营造学社旧址等10项文物纳入保护,为建设博物馆集群提供了保障。26处历史建筑中,除龙头村82号桂家老宅进行迁移保护外,其余25处均在原址上进行修缮、还原其旧时风貌,2020年建设完成后将对公众开放。

盘龙区编制和实施了《龙泉古镇26项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工作,以此推进龙泉宝云片区西南联大主题博物馆集群建设,并对闻一多纪念馆、梁思成林徽因旧居进行布展。

为此,盘龙区将提升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级别,以抗战时期文化名人旧居群的概念统领提升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含冯友兰旧居)、梁思成林徽因旧居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级别。

目前,昆明市已把推进10项历史文化项目之一的“龙泉古镇文化历史旅游区”列入《昆明市“十三·五”文化、广电及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把昆明文史研究馆打造为昆明“国家级抗战文化名城重要遗址遗迹”。

按照昆明市政府打造昆明西南联大文化故里的要求,盘龙区还聘请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清华同衡)与昆明规划设计院等专业机构,正在将盘龙区龙头街片区打造成西南联大文化的副中心。

除了龙头街,金汁河、松华坝、盘龙江、龙川桥等地也会加入到规划中,历史上曾有过的“龙泉古镇”,有望在今后重现。

俊发·龙泉印规划效果图

保护性开发

美丽和发展双赢

龙泉古镇历史文化建设项目,基本上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代建方式。

盘龙区文管所负责人介绍,开发企业对文物建筑进行修缮时,必须依法履行报批手续,施工、监理单位要具备文物保护资质,按照“修旧如旧”和不改变原有信息真实性的原则进行,不得随意拆掉旧材料采用新的建筑材料,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坚决避免因维修导致对文物本体的损毁和破坏,每一个参与的施工单位都必须经过各级政府上报、审批、监督。

2010年2月,俊发集团取得宝云片区(俊发城)的社会投资人资格;2011年9月,俊发城“一心一道七坊”的规划建设方案落定,与各方协作,充分调查,细致研究,以“尊重历史、传承原有文化特性”的原则,进行项目保护性开发;2013年9月,俊发城全国产品发布会召开,聘请台北101大厦李祖原设计团队,充分利用两岸三地的资源优势进行规划,将“打造中国代表性的一座活的古迹、活的古镇”;2015年8月,闻一多公园建成,俊发与民盟云南省委、民盟昆明市委等多方合作,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全国示范的民盟传统教育基地。随后,朱自清、闻一多故居、晋氏宅院修缮完成。目前,同时稳步推进项目建设,重建和修复梁思成、林徽因、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名人故居。

梁思成林徽因旧居

整个片区的规划以宝台山为制高点,以东岳宫弥陀寺为轴线,再结合由北向南流经的金汁河,在河道两边规划30米的金汁河绿化保护带,形成龙泉片区由宝台山到霖雨路的视线通廊,俯瞰起来蔚为壮观。

主体建筑已经竣工的闻一多纪念馆,位于闻一多公园内,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丽方主持设计。设计方案理念源自“红烛”,整个纪念馆线条如红烛的“烛”字,将“烛”字放在大地上,“烛”的火字点燃,作为展览馆建筑主体。将“蜀”字简化做成长长的园墙,围成水院,立面如红烛燃烧的火焰,体现了“燃心之烛、燃情之火、燃志之焰”的主题。

纪念馆设置了4个主展厅及多功能厅、室外展廊、会议室等主要功能,并配套了烛芯广场、水边小径、室外水景等设施,并将闻一多、朱自清旧居及西侧晋家老宅单体保护与开放空间密切结合,新挖湖水形成荷塘月色公园,并与片区东西向林荫慢行道结合,成为宝云片区开放空间重要节点。

纪念馆也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市民开放。届时,市民可以像怀念一个老朋友一样走近闻一多,“拜访”这位昆明的“荣誉居民”。闻一多公园、闻一多纪念馆与龙泉古镇内众多名人旧居作为长期传承西南联大这段历史精神的永久基地,在纪念和缅怀之余,实现由纪念向教育的升华。

俊发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邀请更为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参与合作完成文物保护修缮工作。“未来,这些文物建筑首先作为城市的景观而存在,其次是向市民宣讲历史文化的载体,也将成为昆明抗战文化较集中的展示区域;还将成为昆明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之一,从而带动龙泉古镇的建设与发展,吸引游客。”

“仅有目前规建的几个名人故居仍是不够的,公园里的历史文化内容应该怎样展示,避免文化‘飘在天上’的感觉,需要认真研究。此外,还应该在社区内部道路、甚至是北京路上,增设指示牌,告知并引导市民、业主、游客这些文化遗迹、景点的具体位置。”俊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俊发城交房组团之一

商业营造

对“乡街子”文化的延续

“历史建筑可以做什么?卖奢侈品可以不可以?曾有开发商问起。政府要有力引导,避免短视的商业行为。因为整个古镇如果没有文化底蕴,商业也是不成功的。”盘龙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解释道。

“譬如,在核心历史建筑里设立博物馆,用公共财政保证正常运营,可举行梁思成手稿展览、林徽因诗文展览、西南联大历史展等;雅俗共赏是古镇的显著特色,让古窑和花灯、云南版画这些艺术形式,都能在此找到一席之地;再如重现飞虎队的风采,如果有二战飞机模型展示,让群众体会抗战历史会更加生动。”

龙头街的“乡街子”从明末清初就已经开始了,龙泉古镇的商业营造是对“乡街子”文化的另一种延续。

按照俊发集团的战略布局,保护性建设龙泉古镇历史文化街区,需要结合生活方式、社区体验、文化创意、历史资产,营造一处具有多种形态密度、新旧混搭和复合用途的花园式开放街区和美好生活创意区。同时,在规划策略中体现三大线条:历史是建筑所承载的故事和真实的生活映射;生活是提供给社区居民一种生活方式;自然是俊发城绿色中轴线的延续、融入、放大。这三线相互穿插和共享,若隐若现,激活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愉悦,也是在体验、生活消费和商业运营上的灵活架构。

在招商选商时既要注重业态与历史文化的内在传承,又要满足现代消费品位的需求。比如餐饮,必须引入的是云南、昆明代表性的精品饮食,提升其文化内涵,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提炼创新。

在今年9月举行的“俊发城商业品牌发布会”上,俊发集团介绍了“俊发·龙泉印”和“龙泉·俊发广场”两个商业项目的理念。其中,俊发·龙泉印项目将以昆明特有中国四大建筑民居之一的“一颗印”建筑风格,再现传统人文古镇风貌。同时,将“快街慢区”和“三线共融”的先进规划理念植入,打造一个具有昆明文化特色的购物、休闲、文化、娱乐、商务游憩风情街区。

7年过去,对于俊发城的整体建设,俊发并没有操之过急,而是采取了与住宅销售、学校等配套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等工作相协调的步骤。在具备了充分人气及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参与古镇规建。截至目前,在教育配套方面,完成了3所幼儿园、3所小学及1所初高中学校建设,1万多户居民已在此安家。

由此可见,对于城市更新而言,“历史风貌”“经济效益”两方面价值,都十分重要,难分伯仲。如果适当保证“原住民回迁安置”“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那么是否能同时满足城市所应有的经济价值呢?这或许是一条长期而艰辛的探索之路,但却十分有趣而意义深远。(文/刘婕)

Hash:2a973df6c9e2cef598c5d66525c39f3fa70cb177

声明:此文由 俊发地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