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景云南:“僧”迹与佛学

在1300多年漫长的传播历程中,云南这块多姿多彩的热土,成就了云南佛教系列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特点最显著的优势。自古以来,云南因气候宜人和文化资源丰富,成为佛家修行的圣地。有千年建寺历史昆明圆通寺、以饱含极高艺术造诣的五百罗汉泥塑而誉满天下的昆明筇竹寺、以“灵山佛都”著称的大理鸡足山、南诏古国和大理国时期东南亚最大的皇家寺院大理崇圣寺等等一系列极具盛名的名山名寺,他们成为云南佛教文化的象征与代表。

昆明圆通寺

滇池地区现存的佛寺中,建造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佛寺当数圆通山下的圆通寺。圆通寺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是昆明市内最大的佛教寺庙,也是云南省和昆明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圆通寺外表壮丽,殿宇巍峨,佛像庄严,楼阁独特,山石嶙峋,削壁千仞,林木苍翠,吸引历代诗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赞美的诗句,并被誉为“螺峰拥翠”、“螺峰叠翠”,一直是昆明的八景之一。

建筑学上讲,它闹中求静,以小见大,并借背后螺峰山之景,形成别具一格的水院佛寺,在中国的造园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圆通寺内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朱殿交相辉映,景色如画。

与其他佛寺不同的是,进山门后不是上坡,而是要沿着中轴线一直下坡,大雄宝殿地处寺院的最低点。寺宇坐北朝南,富丽堂皇,整个寺院以圆通宝殿为中心,前有一池,两侧设抄手回廊绕池接通对厅,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独特风格。

昆明筇竹寺

筇竹寺是昆明的佛教圣地,环山皆列禅刹,旧有十余座佛寺,历史久远,香火之盛,是中原佛教禅宗传入云南的第一寺。

翠峰屏利、林木繁茂、白云缭绕,这是一个隐蔽于绿荫之间的著名古刹雅寺。据说,筇竹寺始建于元代,昆明佛教徒开始信奉佛教禅宗,宣讲大乘佛教就源于此。筇竹古寺依山势而建,分为四层三院,精巧严谨,颇具特点。

筇竹寺最具魅力的由清代四川民间泥塑大师黎广修师徒5人历经7年塑起的500罗汉。这一组罗汉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生动朴实,神情各异。

除了罗汉外,寺庙内还有一组组互有关联的人物。一位头顶风巾,身披袈裟,手持竹仗的罗汉,恰似正低声细语诉说人世沧桑;身旁的同伴手捧法器,侧耳倾听,似乎窥见他心灵的震撼。

灵山佛都——大理鸡足山

鸡足山雄、秀、幽、奇、绝,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具有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享誉中外的“灵山佛都、旅游圣地”。

自古名山多高人,鸡足山高僧辈出,文人墨客荟萃,文物古迹众多,是释迦牟尼首度弟子摩诃迦叶的开山道场,素有禅宗之源的尊称,与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首座弟子饮光迦叶守衣入定鸡足山华首门,奠定了鸡足山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到元、明两代,形成了以迦叶殿为主的八大寺七十一丛林。鼎盛时期发展到三十六寺七十二庵,常住僧尼数千人的宏大规模,形成了“金殿空中香迷雾,十里松风吹不断”的盛况。

鸡足山蕴藉了悠久的佛教历史和丰厚的佛教文化内涵。其间,高僧辈出,著名高僧小澄、担当等大师,讲经、说法、著述、建寺,极大地丰富了鸡足山佛教文化。且部派兼容,是中国汉传、藏传、南传佛教的交汇地,在南亚、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便是中外佛教徒心仪的圣地。

皇家寺院——大理崇圣寺

崇圣寺三塔立在苍山之麓,洱海之畔,又称“大理三塔”,是中国著名的佛塔之一,历来都是大理的象征,是旧时崇圣寺(即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所云“天龙寺”)前的建筑。湖光山色把三塔打扮得分外妖娆,而三塔对持,金碧交辉,又把苍山洱海点缀得更加秀美。崇圣寺三塔就像美丽而多情的白族少女,以其独特的卓越风姿,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崇圣寺拥有八个全国之最:全国最大的汉传佛教寺院、中轴线最长的寺院、拥有全国体量最大的大雄宝殿、全国最大的金刚杵、全国最大的牛皮大鼓、全国最大的木雕长卷《大理国张胜温画梵像》、寺内617尊佛像、法器用铜千余吨,其中599尊为贴金彩绘、寺内有关龙的彩绘、石雕、木雕共一万多条,十分壮观。

莲花的品质

在云南,莲花与佛教密不可分。云南佛教纹身中的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它洁净、清纯、馥郁,它没有枝干,只空空地开一朵花,昂头傲视,这些品质使莲花成为纯洁的象征,成为佛教和道教的众多“珍宝”之一,也是八仙中何仙姑的标志物。

在佛经当中,莲花被称为佛教圣花,寺庙被称为“莲舍”,佛国被称为“莲界”,袈裟被称为“莲服”,和尚行法手印被称为“莲华合掌”,甚至佛祖也被称为“莲花王子”。

“何”(荷)用作男人的姓时,从前是指此姓的人是一个佛教徒。并且云南佛教纹身中的莲很大的特性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这种特殊的象征不免让现在的人们去追捧,它更多的不是生动形象的体现,其实是人们本身对自己信仰、想法、观念的展现。

恰到好处的是,云南佛教纹身就可以把这富有精神的东西展现到永久与根深蒂固的状态。就像云南佛教纹身中的莲花图一样,用纹身的颜色加以美化,用纹身的技术加以生动。

“五树六花”的圣意

在佛经中,“五树六花”是寺院必须种植的几种植物。在傣族居住区,每村每寨、每家每户都要栽种这“五树六花”,它们是傣家人的象征。

五树六花

五树:菩提树、高榕、槟榔树、贝叶树、铁力

六花:莲花、鸡蛋花、缅桂花红木槿花、刺桐花、凤凰

因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入道成佛的,所以在佛教徒心中,菩提树是“圣树”。傣族人民十分崇拜菩提树,对菩提树精心保护,如果发现菩提树苗,会主动设置栅栏以防受损。此外,傣族人民认为,今生栽种菩提树,来生就能获得幸福。在种植时还会边种边唱种植菩提树歌谣:“吉祥的树哟,圣洁的树,愿你在傣家人居住的地方茂盛生长。”而且据说在傣族的旧寨规中,砍伐菩提树的人要被处死,其子女也要被贬为寺奴,到佛寺赎罪。可见菩提树在傣家人心中的地位。

佛教中有名的贝叶经就是用贝叶树的叶片制作而成的,它源于古印度,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人们将贝叶裁剪好,压平,用水煮后晒干,然后在上面用铁笔刻写文字,之后涂上植物油,装订成册,这就是贝叶经。因为这样,贝叶树受到敬重,佛教徒将它作为寺院不可缺少的树栽种,既方便取叶制作经书,又美化了环境。

信徒正在刻贝叶经

西双版纳发现的贝叶经有巴利文本和傣文本,贝叶经承载了傣族的文明,它是傣族文化的根。贝叶经内记载了大量的佛经故事、佛教经典、傣族民间故事、神话与传说。西双版纳的500多座佛寺里面,保存了多达5万多部的贝叶经。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凡宗教之建筑,多择山水最胜之处,吾国人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即其例也。其间恒有古木名花,传播于诗人之笔,是皆利用自然之美以感人者。其建筑也,恒有俊秀之塔,崇闳幽邃之殿堂,饰以精致之造像,瑰丽之壁画,构成黯浅之光线,佐以奥妙之音乐。赞美者必有著名之歌词,演说者必有雄辩之素养。凡此种种,皆为美术作用,故能引人人胜。苟举以上种种设施而屏弃之,恐无能为役矣。”

郭沫若也曾题诗昆明:“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洋宽。”不言而喻,云南似乎与佛有着天然的缘分,佛教的建筑、绘画、雕刻、乐舞都给遇难注入了丰富蕴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韵味,犹如一株历久弥鲜的奇葩,雍容典雅,芬芳馥郁。

Hash:726eb0977df18da92731a990665bbfc2ca325ff3

声明:此文由 构筑空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