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启动,它在隋唐时候的地位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新朋友】点标题下“华商网”订阅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或收藏

6月18日,唐长安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区将成为继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遗址之后,西安又一展示唐长安城遗址的重要地标。

1

明德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建,是隋唐京师长安城的正南门。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构成长安城南北中轴线。

隋朝初创时,杰出的建筑家宇文恺在建筑形制上已对此门采取了罕见的五门道设计,而其余八座城门都是三个门道。

它是中国历史上首座五门道城门,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与丹凤门一样是“天子五门道”的重要代表,是名副其实的“隋唐第一门”,堪称隋唐两朝的“国门”。

1972至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对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城门墩台平面呈长方形,共五个门道,门墩东西长55.5米,南北宽17.5米。

五个门道中,只有东西两端的两个门道有车辙,应为车马出入通行,其次二门为出入行人通行。至于当中的一门,从雕刻精致的残石门槛来看,可能是专供皇帝每年南郊“郊祀”和其他出行时通行。

据专家介绍,作为“国门”的明德门,在唐代上演着皇帝“迎送使节”、“举行国礼”、“南郊郊祀”的盛大场面。

2

根据规划,保护工程将以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区为核心,依托隋唐长安城历史格局形成城市开放空间。向北重点构架隋大兴唐长安城的中轴线;向南以写意山水的画卷,传达走出城门的空间意象以及古人象天法地的自然山水观;东西疏通唐城墙遗址公园,展示城门、城墙、城壕三位一体的城防体系。

遗址本体展示设计结合明德门遗址及相关环境,包括明德门城门、城墙、城壕、朱雀大街、御沟、坊墙及路沟等,从整体上考虑明德门遗址区环境营造,凸显其作为隋唐长安城中轴线之正南门的地位和作用。

此次遗址保护工程将对明德门城门墩台本体采取原址覆土覆盖保护,城台形制标识、城门异地立面标识展示方式,局部可视性较强的遗迹部位采取室外玻璃覆罩并模拟展示方式。

什么叫“城门异地立面标识展示”?

据专家介绍,就是离开原址位置,在附近搭建模型,从视觉上重现原来的建筑结构,这是一种保护性展示方法。对明德门的展示,将根据考古资料,参照门墩尺寸按照1∶1的比例,采用现代钢结构,重现唐代明德门的大致模样。

3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勘察确定了唐长安城及其各城门的位置1972年10月~1973年1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发掘了明德门遗址

1996年

明德门遗址作为“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前后

明德门遗址所在区域发展迅速,形成新的城市建成区

2014年

受西安市文物局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方案设计工作

2015年

杨家村拆迁工作全面完成

2016年

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经国家文物局原则通过

2017年

修改后的方案得到了省文物局核准通过

编辑:华宝 | 作者:华宝 | 审核:小李

Hash:83e30e5a76bc7cd415a5b4f94935aa6155cad486

声明:此文由 华商网mp媒体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