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专访:我们也是追梦人——专访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院长陈国庆教授

新年专访:我们也是追梦人

——专访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

院长陈国庆教授

文/曹松

2018年已渐行渐远,2019年正迎面而来。在这一年里,我们取得了应有的成绩,甚至有志得意满之感;我们也遇到了不期的曲折,以至于感到失意惆怅。在这旧岁新年相交替的时刻,我们似乎看到“昨夜星辰已然坠落,消失在遥远的银河。”总结一年的思路和工作,可以让我们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也会使我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因此,我与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院长陈国庆教授相约,于2018年12月31日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老师家中采访了他。

老师好!今天是2018年最后一天,我很感谢您能把这个时间给我,并接受我的采访。这是我的荣幸。我有5个问题请您回答,这5个问题都很简单,不会占用您更多时间。第一个问题,您认为在2018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好的。每年的年底,都会有媒体记者对我进行采访。就在上个星期,有一家媒体刚刚采访了我,提出了慈善界同仁共同关心的几个问题。我很乐于接受媒体采访,因为这其实是在为我们从事的慈善事业摇旗呐喊。

2018年即将离去,我想起了人们常常说的八个字: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我感觉到2018年的工作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在悠忽间走到了年底的最后一天。研究院办公室已经写好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看起来我们做的事情不算少,大小几十件。但您提出的问题是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在工作总结里提及。不过对这个问题,我可以脱口而出,那就是:我和研究院的同事们对慈善事业有了比过去更深入、全面和精准的认知。这个认知与我国慈善事业的迅猛发展与繁荣相伴随,是在以往学习和研究慈善与慈善文化基础上的不断深化。不仅如此,我们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个新认知,还在于一年来我们与刘维隆会长、李荣杰常务副会长以及省慈善协会诸位副会长、专员、各部部长以及各市区县慈善协会同志们在工作中广泛、深入和经常的接触,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慈善的崇高与伟大,从他们那里感受到做人做事应有的精神气质与高尚人格。

在长期的为学生涯里,我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就是从事任何一种专业,首先是要让自己受到这个专业的熏陶和感染,然后才谈得上去影响他人。就像是学习和研究儒家文化,首先要使自己可以涵养儒雅之气,涵养浩然正气和高贵之气。同样的道理,我们学习和研究慈善与慈善文化,首先要使自己的品格不断向善,涵养良善的内心与高雅的气质,修炼悲天悯人的大善大爱情怀。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研究院的研究工作才有了较大进展,取得了一些新成绩。

老师,我特别认同您关于所学专业对自己人格和性情有所熏染和影响的说法。这其实就是天长地久养成的习惯,因为习惯可以成自然。我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您觉得研究院工作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在过去的一年里,研究院的工作是整体向前推进的。因为在2017年年底,我们就提出了2018年的工作计划。研究院的工作大体上是按照工作计划向前推进的。如果说在研究院2018年计划中投入时间和精力比较多的工作,而且取得了较大进步的话,我想应该就是对慈善老年大学项目的推进。研究院的同事们编写了8部慈善老年大学教材读本,编辑制作了17门相关课程的课件,编写并出版了6期《慈老大——陕西慈善老年大学学报》,编辑印刷了《陕西慈善老年大学工作手册》,这些教学资料已经陆续寄送到各个慈善老年大学;我们还命名了两家慈善老年大学为师范学校,作为各地慈善老年大学在创办时的参考和借鉴;研究院的同仁也到多次到西安安康汉中等地的慈善老年大学去讲授相关课程;参加了安康茨沟慈善老年大学第一期结业典礼和第二期开学典礼;举办了几所创办较早的老年大学工作座谈会。我们在工作中,深切体会到了创建慈善老年大学是多么必要、及时和重要的;看到那些在老年大学里载歌载舞、欢声笑语的情景,我们内心感到无比的幸福。这其实是省慈善协会在创设关爱儿童之家项目之后又一个重大举措。作为陕西慈善老年大学总校教务部,我们圆满地完成了领导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

我自己以为,过去一年里研究院工作上的另一个亮点是,对全省慈善会系统老领导、社区负责人和志愿者的专访工作。我们先后访问了省慈善协会孙忠信副会长、榆林市慈善协会赵兴国终身名誉会长、商洛市慈善协会王有德会长、安康市慈善协会王友根常务副会长、袁粒副会长、韩城市慈善协会谢桂云会长、杨凌区慈善协会万为瑞终身名誉会长、李成义原副会长、宝鸡市慈善协会李海珠常务副会长;访问了社区主任马海秀、赵灵以及志愿者黄志顺、邱华、何沛等,他们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慈善人和志愿者,有些访谈稿件在平台上的阅读量达到了十万加,这是尤其令人欣喜的。我们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这些为天下苍生的福祉而辛劳奔走的慈善人加以宣扬,这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们的职责。

我参加了您牵头的这项工作,在跟老前辈的接触过程中,一直被他们对困难群众的大爱情怀深深打动。我经常在想,就是这些高风亮节的老领导老革命,他们退而不休,为了人民的慈善事业在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成为党和政府在民生工作中的重要助手。,他们的事迹值得大家学习。我的第三个问题是您在本年度关注的慈善前沿问题是什么?

自2016年3月中国首部《慈善法》出台以来,中国的慈善事业就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两年多的慈善实践表明,传统慈善模式已经有了很大转变,现代慈善开始冲击人们的理念,排斥也罢,接受也好,许多过去被人们排除在慈善之外的理念和方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在尝试中取得了不小进展。

我不排斥传统慈善,也愿意接受现代慈善。它们有区别,有相同,也有交叉。我的观念是,只要做的是真正的慈善,可以统统加以接受。我大概是重效果而轻动机的那种观点。在这几个问题上,我想表明自己的基本观点。

其一是我们如此富有,有钱人可以拥有数千亿元资产,开着豪华游轮周游世界,而有些人仍然处于贫困线之下,为了温饱问题而劳碌辛苦。按照社会财富共有论的观点,财富属于全体社会成员,因此富人做慈善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其二是我不反对有官方背景的慈善,因为在中国,政府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政府的支持下、监督下开展慈善事业,应该是无可置疑的。政府完全可以按照民生工作的制度安排,解决全体人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需要;也可以按照慈善的运作方式购买社会服务,或拿出资金满足极少数人群的特殊需要。而且,我认为这种状态还可能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其三是慈善组织承担了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要参与打造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参与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协助政府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在协商民主、社区治理、环境治理等方面,慈善组织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这其实是现代慈善的重要社会功能。

其四是民间慈善机构如何处理与政府、市场、境外基金会之间的资助与合作关系,从而取得更强的合法性,同时增强专业性与可持续性。这些问题需要慈善界同仁继续深入研究。不仅如此,国际慈善势力在全球化和中国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如何参与中国社会慈善事业,并增强其合法性而降低其敏感性。还要考虑妥善解决社会企业与慈善市场化问题、政府和市场资源不断持续地跨界而进入慈善领域等问题。我还注意到,网络募捐引起的某些争议以及互联网技术介入慈善等具体问题,都需要加以合理而科学的解决。但无论如何,社会公众慈善意识的崛起,正在塑造一个新时代大慈善的格局。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有关慈善前沿的具体问题。我自己也有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不过,对于如上问题的探讨、争议和最终解决,将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老师您讲的这些问题,是非常紧迫的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慈善界出现的不同声音,说明这些问题对于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的确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院的老师们也在深入思考、认真探讨和在实践中加以尝试。我提出的第四个问题是,您在2018年的工作中感觉有哪些不足或有什么遗憾?

做任何工作都不大可能十全十美,感觉自己的工作是十全十美的人,其实是不愿意承认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慈善研究院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工作上的一些成绩,但也有某些不足之处。例如,我们对自身工作向外界介绍或宣传的力度不够,也没有在慈善界形成自己的学派。这不是自我吹嘘的问题,而是要把我们的研究成果传递给慈善界同仁和社会公众,如果我们的推介和宣传工作做得好,那么,在全社会就会尽快形成慈善的意识和浓厚氛围。具体而言,我们的慈善项目评估工作、项目创意和设计工作、科研奖励的申报工作、与社会各界的联动等工作基本没有开展,没有实现研究院相应的职能。

事实上,我们长期在高等学校里工作,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工作要求严谨求实的态度,与宣传工作的要求是有一些差异的。有些工作没有到位是由于我个人的因素,有些工作不到位是由于专业差异的因素,还有些工作不到位是由于研究院主要人员是兼职,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使大家没有更多时间从事兼职的慈善研究工作。这是客观的原因。

瑕不掩瑜。成绩是主要的,不足是次要的,慈善研究院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存在的不足完全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得以改善的。我看到省慈善协会胡运森先生撰写的文章《陈国庆的七年至善之行》,发表在全国性报纸《慈善公益报》上,应该是对您和慈善研究院一年工作的充分肯定。那么,我的第五个问题是,2019年已经到来,慈善研究院在新的一年里有哪些主要工作设想呢?

是的。无论成绩与不足,都已经成为过往烟云;无论辛苦还是欢乐,其实真的是冷暖自知。告别旧岁,迎来新年,我拜读了陕西省慈善协会刘维隆会长的《元旦献词》,感觉到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心中涌起了极大的工作冲动。孔夫子面对滔滔不断向前流去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确如此。人生就是这样,韶华易逝,转眼就是百年。自年轻时代起,我就有一种工作上的紧迫感,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做一些事情。所以,我每年都要制订来年工作计划,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在2019年,研究院已经制定了工作计划。大体上说,在紧密配合省慈善协会重点工作的前提下,仍然持续地做好研究院五大方面的工作:慈善和慈善文化研究与宣传;慈善项目创新和评估;慈善骨干人员培训、论坛、大讲堂和高峰论坛;慈善老年大学教务和教学工作;慈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我个人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投入到慈善前沿问题的研究工作和慈善老年大学的教务与教学工作。以此为推动力,把研究院整体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谢谢老师回答了我提出的五个问题。据我了解,慈善研究院的工作已经进入到第8个年头,而且取得了很大成绩,受到刘维隆会长的多次表扬和肯定。我衷心希望慈善研究院在新的一年里各方面都能取得更大成绩,为三秦父老的福祉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ash:142b6bb7b6c3cae67b1b9b5ced27d913a8020d22

声明:此文由 陕西省书画家慈善联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