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这一个被遗忘的宋代古村,现实版的“绿野仙踪”等你来探秘!

文图:青竹若心

国庆放假期间,气温还是很高,爬山太热,于是就去附近古村落走走。正好在一个公号里看到推荐上泽村,于是临时起意,来个说走就走的古村游。

图片来自瑞安文旅体资讯

在距瑞安市区40公里的寨寮溪风景区腹地,有一处上泽古村落,是浙江省现存为数不多的宋代古民居群。2017年9月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

导航把我们导到上泽新村,问了村里人,才找到比较隐蔽的上泽古村入口,颇有一番“曲径通幽处”的意味。

沿着小路右拐,和友人在村落里行走,两边都是翠竹古树,十分幽静。在岁月的冲刷下,昔日的辉煌几乎已了无痕迹,都被萋萋青草覆盖。行走在这样充满历史感的古村落中,虽然处处都显得破旧不堪,但还是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洪流从身边缓缓流过。

村子里巷道纵横,皆用卵石铺成,呈弧形,有利于雨水向两旁沟渠分流。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如今变得有些凹凸不平,但仍透出朴实中的精细。踏着历经千百年风雨的青石路,风吹过一陇陇翠竹留下的低鸣环绕耳畔,入目是阅尽世间沧桑的青黛旧居,再看脚下青石板的间隙中早已是杂草丛生,不由心生萧索之感。

村子里屋宇叠错,建筑大体是明清四合院。这些历经几百年的建筑,有些只剩下已全部倒塌,剩下朽烂的木头框架;有的屋顶透亮朝天,连瓦片也没了,进了后院,残垣断壁、断砖碎瓦,荒草长得比人还高,显得十分凄凉。只有极少数还保存完整,青砖灰瓦,古香古色。

该村村民早在十几年前已整体迁往新村,荒废后的古村空无一人,逐渐被植物吞噬,成为了现实版的绿野仙踪。此时此刻,我们颇有一种探寻秘境的感觉。

全村只有一个老宅被重新修缮过,但门前也已经都是齐膝的荒草。回去查资料,原来这处是曹家第四房的老宅,已有500多年历史。

村口有座孚泽庙,始建于宋代,是上泽村最大的看点。据上泽村的《曹氏族谱》记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曹昌孙迁居至“三港嘉屿壶山之麓”,也就是如今的高楼上泽古村落,并将曹三王祠堂迁建于此。南宋宝庆一年(1227年),宋理宗下诏敕封曹霭等为王,敕赐曹氏宗祠额为“孚泽庙”。庙前有下马石,相传古时文武百官到此要下马下轿,步行入内瞻仰。

现在的孚泽庙,是1964年缩建的,仍留有石鼓、石阶、石件旗杆、丽新匾、四口莲花池、孚泽庙匾额等,庙里保存有宋代的旧物。宗祠为三进轩廊建筑,端庄秀丽,飞檐翘角,曲线柔美。内有古戏台,其装饰华丽,木雕奇巧,比例协调,极具典雅之美。

大厅有神龛,祭祀曹三王。庙南首有一条旧城墙,东西走向,长300米,中间的卷硐城门是古代要隘遗址。

据记载,村内还有按照五行八卦分布的“七星墩”。除此之外,上泽村还有宋朝兴福寺遗址等人文遗存。2008年5月,瑞安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上泽村兴福寺遗址周边地下曾发现部分宋代石塔构件,初步考证为原兴福寺之石塔——宋代堵波式石构“七佛”塔。可惜我们今日过去一无熟人带路,二是很多房子都已倒塌被荒草掩盖,根本无从寻找。

图片来自瑞安文旅体资讯

村后靠山,群山高耸入云。村前的溪流叫上泽溪,弯曲连绵。好一个背山临水,风景如画的古村!

来探访古村之前,笔者在2017年11月20日的瑞安发布公众号上看到,政府有意把高楼镇上泽村、东村村打造成上泽宋村·颐庄文化休闲区,当时还现存宋朝风格古居完整的约71间,上世纪80年代后建筑60间,已经倒塌房屋为124间。就在三四年前,还有很多游客来此摄影写生,户外采风,想不到今日竟荒废至此!

图片来自瑞安文旅体资讯

古村落是极其脆弱和不可再生的,老宅无人理会,没有了人气,很快就会自然毁坏。这样一个把高楼山水的清纯灵秀融为一体的村子就这么荒废了,实在有点可惜。其实如果有人想要看一下古老的建筑,这里还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探险的人,这里也非常不错,走入其中你就会有很深的代入感,算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哦!

Hash:f66b4afe684f7e4669d970c3c4605578004a9db4

声明:此文由 温州古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