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祖庭长安华严寺,曾经辉煌后来衰败,仅存两座千年佛塔

导读: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佛教也蓬勃发展。当时长安为佛教中心之一,汉传佛教寺院八大宗派,长安占据其六。长安南郊少陵塬和樊川一带,有兴教寺,华严寺兴国寺牛头寺法幢寺禅经寺洪福寺观音寺等八个寺庙,被称为“樊川八大寺”。吸引众多僧侣云集于此,讲经辩经,是当之无愧的佛教圣地。其中的华严寺便是佛教八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祖庭。

一、佛教华严宗

西安长安区少陵原半坡上,坐落着一座千年佛教古刹,它就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华严寺襟山带河,南瞰终南神秀之姿,下俯樊川平原之势。

华严宗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以《华严经》为主要法典,在东晋时期已经开始翻译传播。但此后二百多年时间,并未形成佛教一支宗派。直至陈、隋之间,长安终南山杜顺和尚,总括华严奥旨,作《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开创华严一宗之先河。杜顺法师也因此被尊为华严宗始祖。此后二祖智俨大师、三祖法藏大师、四祖澄观大师、五祖宗密大师,祖祖相传,将华严宗推向顶峰,人称华严五祖。

华严宗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并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其理论有四法届、六相、十玄门等。

二、华严宗的繁盛与衰败

唐代为华严宗繁盛期,贞观十四年,在樊川建华严寺,为樊川八大寺之一。当时各地僧侣云集樊川,讲经授法,在思想交汇与融合中,将佛教发展推向更高的顶峰。唐代樊川也因此享有“世界佛教中心”的美誉。此时的华严寺,经过五代高僧建设,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唐代末年,中国佛教经历了会昌灭法的劫难,除了南禅以外的宗派都衰败下来。华严宗也不例外,曾经辉煌无比的长安华严寺就此萧条。后明嘉靖年间发生的“关中地震”毁坏了华严寺的大部分主体建筑,仅存初祖杜顺法师灵塔与四祖澄观法师灵塔。

三、今日华严寺

杜顺法师灵塔位于寺院东侧,为方形七重仿木密檐式砖塔。杜顺法师圆寂于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其灵塔建于公元852年。塔顶石刻“严主”二字,塔身第三层则嵌有“无垢净光宝塔”刻石。

位于西侧的佛塔为华严四祖澄观法师灵塔。唐德宗曾授予澄观法师“清凉国师”称号。澄观法师主张融合华严宗和禅宗,提倡教禅一致,对中唐以后的佛教产生重大的影响。

澄观法师灵塔为六角七重仿木楼阁式砖塔,塔身第三层嵌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刻石。

新中国成立后,华严寺被确认为中国佛教华严宗祖庭,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06年起,华严寺住持宽昌法师及青年僧众们改造了寺内原有殿堂,新建斋堂、华严三圣殿、止观堂等建筑。依少陵原坡势的同时采取佛教传统坐北朝南布局而建,中轴线将寺门、华严宗祖庭碑、真如塔院、华严三圣殿和法堂一线贯通,构成寺院的主体建筑。

华严寺作为华严宗祖庭,不仅目睹了华严宗思想的诞生及发展,亦见证了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其虽历经千年岁月,风雨沧桑,但砖瓦梁柱上承载的华严思想必将成为永恒。

文字:薛寒青、成英文

图片:包智匀、薛寒青

Hash:6ef4a748c3b09ac7b8c8dcee2a49b3e685274020

声明:此文由 成博士旅游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