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井盐文化,不该被岁月遗忘!

自贡,是有两千年井盐生产至今仍未中断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那些曾经感动世界的数十里盐场远去的时候,还凝聚了水深土厚的地名文化

地名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地名直观地展现了历史传承、民族融合、民俗交融、环境变化和文明进程。

自贡盐井遍地,以“井”命名的地名,构成了她在中国城市中最为独特的地名奇观,是最具自贡个性的一张名片

自贡

两个著名井盐的名字

1939年9月1日,在抗战全面爆发成百上千个城镇沦陷的危难时刻,在祖国的行政版图上,一座新的城市在抵抗侵略的烽火硝烟中诞生了。

这就是自贡市

自贡的市名,取自两个毗邻的盐场名——自流井盐场和贡井盐场的“自”和“贡”的组合,而这两个盐场的名字,又源于两口盐井的名字。这里是中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闻名中外的盐都

这是一个遍地盐井的都市。查1914年的一个统计,在这幅员面积仅16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就开凿过12760口盐井和火井。这个数字,还不算从那时到迄今为止的一百年间开凿的大量新井,其密集程度,在全国绝无仅有。

两千年来,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开凿一口盐井,就集聚成一个生产单元,就给这口井起一个吉祥的名字。在井群密集的地方,逐渐形成一个生活单元,这些盐井的名字,就成了这些人群聚落的地名。

这些以盐井名而地名,遍布自贡的河流沟坝、街市小巷、街道社区,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地名奇观。这些地名,讲述着盐都的历史。

现在在自贡城区,以盐井名作为地名的地方,过去有人统计有200多处。随着规划的调整、城区的开发、社区的整合,一些古老的地名,特别是以盐井井名命名的地名消失了。

回望过去,

自贡绝大多数老地名“盐味”十足,

它们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渊源,

也凸显了城市的文化特色。

然而,

随着旧城改造步伐加块,

蕴藏着千年盐都历史文脉的老地名,

一个接一个地消失。

这一现象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让自贡的“盐味”越来越淡!

上世纪90年代初,境外游开始起步,人们把自流井区中心地带十字口附近的新街、马房街、太平街戏称为“新马太”,把逛这3处叫作“新马太一日游”,既因为那些年流行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旅游,更因为十字口是自贡地区流行元素发轫的商业繁华地。如今,新街、太平街及其附近的高坪地(现自贡一中校门)都与马房街一样消失了。

随着旧城改造步伐加快,自贡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大量破旧房屋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取代。随之而来的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地名纷纷寿终正寝。

“仅仅一条解放路,就‘吞并’了众多老地名:从连接檀木林街的路口至市商务局附近一个小地名叫石柜台的地方叫竹棚子路,石柜台至西秦会馆兴隆街,西秦会馆至《盐泉》雕塑叫三圣桥街,《盐泉》雕塑至中华路口即石塔上叫八店街,中华路口至十字口叫正街,十字口至雄飞假日广场西侧叫新街子,假日广场西侧至国美电器大楼叫三倒拐,国美电器大楼至自流井区地税局西侧(原芦厂坝路口)叫转角井路,自流井区地税局西侧至新桥头叫迴龙街。”文史爱好者张庆民认为,这一句话提到的多个老地名,自贡大多数“90后”闻所未闻,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名消失了。

老地名蕴含“盐味”十足的信息

绝大多数老地名蕴含着“盐味”,透过一长串老地名,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幅自贡上千年的井盐生产史和城市发展史的画卷。不少因盐井形成的地名,带有传奇故事。

“磨子井就有一个传说。”自流井区五星街磨子井社区年过七旬的居民徐邦聪说,当初开凿磨子井艰难未果,已经耗尽钱财的老板决定放弃。在遣散工人之际,老板将仅有的一口石磨子卖了,让伙计们吃了顿散伙饭。工人们深受感动,决定再使劲干半天,没想到竟然成功了。这口井遂取名“磨子井”。

牛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盐场生产的主要动力,自贡以“牛”命名的地名当然就少不了。卖牛的地方叫牛市坝,喂牛的地方叫放牛山,处理牛皮的地方叫皮匠坡,出售牛屎粑的叫牛屎巷,供祀牛神的有牛王庙……

曾经用竹管做输送卤水管道的笕遍布盐都大地,因而在老地名中,以“笕”命名的也不少,如大昌笕、大生笕。

清代,大批外地商贾汇集于自流井、贡井淘金。他们经营盐业致富后,为“款叙乡情”,纷纷修建同乡会馆,并多以“庙”命名。陕西庙即西秦会馆,就是陕籍商人修建的。陕籍商人在如今的解放路中段开设了八家盐号,这条街便被称作八店街。

一个老地名记载着一段历史,承载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们的一种感情,传承着这个城市的一种文化。

就每个老地名而言,

它记载的是城市历史的碎片,

但把这些碎片串起来,

就是整座城市的历史。

随着时代发展,我市经济已不再单纯依赖盐业,附有盐业遗迹的许多老建筑已不复存在,如果老地名再大量消失,自贡的“盐味”就更淡了。因此,早在2010年,市人大代表周远明就提出了要保护好自贡老地名,不能让千年盐都的“盐味”越来越淡的建议。

2016年3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会议,要求重点肃清居民小区、大型建筑物、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等不规范地名。会议认为,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在城市治理、文化传承、城际交往等方面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洋、怪”地名,反映出改名者崇洋媚外的心态,不符合本地的历史、文化和环境生态,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也丢掉了乡愁记忆。

因种种原因,该会议召开两年半来,我市的“大、洋、怪”地名并没有肃清。但值得一提的是,相关部门已将道路改变、建筑物消亡等原因消失的老地名登记在册。

千年井盐文化

不该被岁月遗忘

老地名是永久尘封在册子里

还是移植它用

我们期盼满意的答案

#提起井盐,你会想到什么?#

来源:自贡网、静止的风

文:小小 ▏主编:邪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ash:088aaf898631f0aa34f43301ebe239001bab4b1f

声明:此文由 自贡全接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