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市内最古建筑,竟藏身这座小寺院

1467年,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分别率领东西两军,争夺室町幕府的主导权,开启了长达11年的应仁之乱。

战火席卷京都,百姓民不聊生,街道几乎烧毁殆尽。如今的西阵一带,正是西军的阵地,蒙受的损失自不必言。然而,有一座寺院却意外地受到双方阵营的保护,洛中最古老的建筑奇迹般地遗留下来,镰仓时代的庆派①佛像也完好地存续如初。

△《真如堂缘起绘卷》中描绘的应仁之乱

扫部助久国作

寺院坐落于千本今出川交叉口的西北边,毗邻北野天满宫。通称千本释迦堂,正式名为大报恩寺,隶属真言宗智山派,山号瑞应山。1221年由义空上人开创,以释迦如来为本尊,曾与嵯峨清凉寺同为京都释迦信仰的中心。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曾提及:千本的释迦念佛活动,是由文永年间如轮上人创始。

注释:①平安末期到江户时代的佛师一派,康庆、运庆、湛庆、快庆等名家辈出。

这一区是京都最古的花街上七轩所在地,古意幽幽的町屋一路相随。千本释迦堂的入口标识立于巷口,一段石叠参道笔直地往北伸展。草木陡然繁茂,与沿途的灯笼连成一片。春有樱花,夏有紫阳花,将参拜客心旷神怡地引向山门。

踏入境内,一座木造社殿就耸立于正对面。当初这里曾是俱舍、天台、真言三宗灵场,堂塔伽蓝壮丽无比,但历经了纷乱战祸,唯一留存至今的只有这座国宝本堂(释迦堂),即洛中现存年代最久远的佛堂遗构。

左右滑动浏览全景

本堂建于1227年,几度修理后基本还保持原有的状态。入母屋造、正面五间、侧面六间,是镰仓时代以前的传统和样建筑典范。

地板铺设于被称为“龟腹”的白色基石之上,四周有回廊绕之,柱子间由长押相连。外墙以蔀户替代,从长押垂下的吊钩可将上部的格子吊起,便于遮阳防雨,是平安时代流行的寝殿造风格。

从社务所购得拜观券,从左侧妻户入内拜观。堂内分为内阵和外阵(礼堂),格局明朗。外阵架设着虹梁,空间随之开阔,与内阵以吹寄菱格窗、格子门相间,右侧柱子上能看到应仁之乱时留下的刀枪痕迹。气派的四天柱耸立于内阵中央,柱身的四天王像色彩犹存。格式极高的折上小组格天井之下,是一座须弥坛。

本尊释迦如来坐像,安置在须弥坛的佛龛之中。作为秘佛,一年中只有重大行事时开帐示人。坐像高约90厘米,玉眼入,寄木造。面部线条饱满,目光锐利,魄力非凡。结跏趺坐,右手施无畏,左手结与愿印。天盖饰有八叶莲花纹,光背以镂空木雕和镀银铜板作成。这是镰仓时代著名佛师快庆的首席弟子行快的代表作,像内书有朱漆铭文“巧匠法眼行快”。

△本堂内还可见到一尊慈云观音菩萨像

雕刻家松田尚之奉纳,庇佑交通安全

东侧一隅的玻璃柜中,则陈列着大小不同、姿态万千的阿龟人形,是全国各地的信徒捐赠而来。对日本文化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不会对阿龟感到陌生。这位垂发、圆脸、塌鼻、笑眼、脸颊丰腴得“呼之欲出”的女性形象,自古就是日本代表性的滑稽面具原型,也是除厄招福的象征。在不同场合的叫法多样,比如阿多福、阿福、乙御前。而在阿龟看似喜感的面容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悲情传说。

千本释迦堂即是阿龟传说的发祥地。据说在修筑本堂时,一位名叫高次的木匠误测了尺寸,导致有一根天柱切得过短。妻子阿龟献出妙计——将其他柱子同样切短,再以斗拱调节高度。难题迎刃而解,而阿龟为了不让丈夫被人说是借助女人的智慧而成功,在上梁仪式前日毅然选择了自尽。于是,上梁仪式当日,高次献上了装饰有阿龟面具的扇御币,祈祷阿龟冥福和本堂顺利竣工。

△本堂内的阿龟像

深受感动的人们在境内修建了阿龟塚,阿龟御币的习俗也渐渐从京都扩散到了其他地区。阿龟信仰由此发祥,千本释迦堂成了祈愿结缘、夫妇和美、求子以及工事安全的圣地。作为招福缘起物,千本释迦堂会将阿龟面具授予参诣者。

阿龟塚位于本堂东侧的墙边,阿龟像立在一旁。面带微笑,双手端着斗拱,似在重演为高次献上良策时的情形。每年节分日,这里就化作阿龟福节分会的盛大舞台。人们为阿龟像撑起红伞,并穿上华丽的西阵织物,举行一系列以阿龟为主角的招福驱鬼之仪,是其他寺社难以见到的特色行事。

本堂前的那株壮观的枝垂樱名为阿龟樱,显而易见也是与悲情传说渊源匪浅。一到3月下旬便会迎来赏期,整树粉樱如雨丝倾泻下,夏日的枝叶亦是如绿色瀑布悬挂,足以比拟女性的柔美身姿,仿佛是一首诗意的咏叹调。

本堂的西侧是灵宝殿,诸多宝物收藏于其中,可凭与本堂共通的拜观券入馆参观。进门左手靠里边,释迦如来的十大弟子像站立成一列。最初是置于本堂,祭奉在本尊的周围。这是快庆的作品,每一尊都是高约90-100厘米,玉眼入的木造雕刻。十大弟子有老有少,表情各异,肌肉的线条和衣纹都纤细可见,不可言说的威严魄力没有随着岁月风化,是大师才有的表现力。

等身大的六观音像也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出自另一位著名佛师运庆的弟子定庆之手。造型精致,刀法强劲,衣袂纹路里犹可见空气的质感,功力之深厚显露无疑。千本释迦堂堪称庆派佛像的宝库,绝非徒有虚名。可惜内部展品不可拍照,各位有机会不妨亲自去膜拜一下。

结束了本堂和灵宝殿的参观,自由地游览吧。境内虽然不大,但也有一些其他看点。惚封(ぼけ封じ)观音和布袋尊分别守护于本堂两侧。祭祀茶吉尼天尊、天上多田稻荷大明神的稻荷社,三座鸟居风格各不相同。在明德之乱中战死的山名氏清一族供养在北野经王堂愿成就寺,曾经规模超过三十三间堂,解体后缩小复原成现在的样子。《北野经王堂一切经》现收藏于灵宝殿,是国家重要文化遗产。对面的不动明王堂则供奉着山名氏清、山名宗全的念持佛不动明王。

京都作为日本的都城延续了千年荣光,与此同时也是战灾频仍的悲剧舞台。几度涅槃重生之后,平安京的遗构几乎荡然无存,洛中现存的建筑基本都是建于桃山时代以后,千本释迦堂的存在尤其意义非凡。正如高桥昌明在《千年古都京都》中所说,千本释迦堂是新旧时代交替的里程碑,是标志着京都从天皇、上流贵族的城市,向庶民主导的新城市转变的代表性建筑。

而这座拥有800年悠久历史的寺院,就这么低调地隐匿于西阵街巷一角。平日游人不多,基本1小时就够参诣完。只有在樱花时节和2月节分会、年末大根焚时,境内才会变得热闹非常。当旅行再开,各位若是再访京都,记得来看看。

撰文×编辑 / 蛋糕 摄影 / 松村

设计 / Tong ×大白

Hash:067b618f76900feb4966a6fbc6fb9bf269e0a528

声明:此文由 工作就是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