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庐说三国:曹操淯水哭典韦

三国中,有一名武将,武艺超群,在他死后,曹操曾为他泣不成声,肝肠寸断;曹操即将离世之前,最后怀念的故人之中,第一个仍是他,他的名字叫典韦。

历史对典韦的铭记、熟知和怀念,皆源于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和张绣之间发生在宛城(今南阳)境内的一场战斗,史称“宛城之战”。

▲战宛城连环画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县黄岗乡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名将。本属张邈,后归曹操。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成为曹操的贴身侍卫和卫队长。

曹操对于典韦有着非常深厚的情谊,在典韦追随他的日子,两人常常一同饮酒,讨论天下大事。曹操曾用“古之恶来”来形容典韦的勇猛。据《墨子》记载:“纣有勇力之人,生捕兕虎,指画杀人”,“勇力之人”指的就是恶来,是一个力大无穷,甚至能手搏猛虎的猛将,恶来也是商纣王的忠臣,周武王伐纣时,恶来力战而死。恶来不仅勇力过人,而且为主尽忠。在曹操阵营中,典韦和恶来的勇猛、忠诚及命运是最为相似。

典韦曾三救曹操,回报曹操的知遇之恩。前两次出自《三国演义》演绎,后一次出自《三国志》记载。

第一次曹操与吕布大战,被四将所围,“箭如骤雨将来,操不能前,无计可脱,大叫:‘谁人救我!’典韦乃踊出,手挺双铁戟,大叫‘主公勿忧!’……以飞戟刺敌,立杀十数人……四将不能抵挡。”曹操及时得救。

第二次曹操中了吕布之计,被困城中,典韦三次杀出城来寻觅不见曹操,又三次“冲烟突火”杀入城去,“从初更直混战到天明,杀开条大路而走”,最终将曹操护送回寨。

▲典韦血战宛城

第三次发生在宛城之战中,此战曹操被张绣暗算,损失严重,大将典韦拼死保护,才侥幸脱险,长子曹昂及侄子曹安民全部遇害,这对曹操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曹操曾三哭典韦,回敬典韦的忠贞之义和悔恨之情。前两次有正史记载,后一次为《三国演义》演绎。

据《三国志·魏书·典韦传》记载,首战宛城失败后,曹操退住舞阴,闻典韦已死,为之痛哭:“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曹操招募间谍取回他的尸体,亲自临哭:“非典,吾命休矣。”他的哭是对爱将之死的痛惜,也是对自己错误的一个深刻反思,悔恨哀叹交加,无疑是曹操的真情流露。

曹操将典韦归葬襄邑,拜其子典满为郎中。车驾每次经过典韦墓地,都要进去进行祭拜。曹操追思典韦,拜典满为司马,引为近侍。曹丕即位之后,以典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魏正始四年(243年),典韦从祀在曹操的庙庭之中,曹魏政权给予典韦及后人一生无尚的待遇和荣耀。

▲曹操淯水哭典韦

东汉建安三年(197年),曹操率军行至宛城淯水(今南阳白河)时,忽然在马上放声大哭。

众惊问其故,操曰:“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因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曹操亲自拈香哭拜,吊奠典韦亡魂。曹操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一生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典韦和郭嘉是几乎同一时间来到曹操身边,他们一个有“勇力”,一个是“贤士”,一武一文,竭力辅佐着曹操,使曹操手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而今典韦早逝,犹如断曹操臂膀,怎不让他扼腕叹息,失声而哭?

曹操对典韦有着知遇之恩,因此典韦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了曹操。曹操临终时,他说自己这辈子做得最错的事,就是贪图张绣婶婶的美色,害死了典韦,他感到十分愧疚。

典韦虽然在当时众多曹魏名将中,没有非常显赫的地位。但凭着典韦的忠勇,如果可以活下来,曹魏的“五子良将”必定用典韦一席之地。

位于南阳市潦河八中院内的典韦墓为衣冠冢。据当地老人回忆,1949年此处曾有一座两层楼高的大墓冢,七十年代附近村民取土建房夷为平地。

▲资料图片:当地老人讲述典韦墓

典韦因“宛城之战”而名垂青史,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武将精神和不朽传奇。他把自己的悲壮和英勇永远定格在宛城,让后世人们每读三国、每到南阳,都会对典韦的忠贞和勇猛,为之惋惜,怦然落泪。

京剧的脸谱当中,颜色都有不同的含义。红色表示刚正不阿,英勇善战,京剧中关羽就是红脸;白脸表示奸诈,诡计多端,在画白脸的人物当中,人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曹操;而表示刚毅果断,铁面无私,画黑脸的人物,代表人物就是张飞。蓝色则表示坚强勇敢,足智多谋,所以诸葛亮就是蓝脸。黄脸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勇猛善战,典韦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人物。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报知己之主,立不世之功,典韦无怨无悔;好男儿,死在应得之所,留浩然之气,传不朽之名,典韦义无反顾。哀哉典韦!本应随曹公转战南北,会遍天下英雄,建立不世功业,谁想中道离去,能不令人哀丧?惜哉典韦!曹公爱才如命,求贤若渴,本应在日后大展宏图,而于今日痛失,能不令人惋惜?

后世有诗赞典韦:“守护中军帐,英雄独典韦。闻风皆胆裂,望影总魂飞。猿臂持双戟,彪躯挂铁衣。淯河鏖战死,千古显神机。”罗贯中《三国演义》亦赞叹:“铁戟双提八十斤,濮阳城外建功勋。典韦救主传天下,勇猛当先第一人。”

作者简介:李远,中国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文化散文集《访古寻踪卧龙岗》,散文随笔集《像格桑花那样活着》。

Hash:7a2a6a7e6e7b698326f970023458f4bc8ebf74ae

声明:此文由 三国梦华录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