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纪念馆,前后北岸的宝地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熙宁六年除夕时,东坡留给常州的诗句

| 苏东坡纪念馆位于前后北岸80号,纪念馆建在孙氏馆原址上,有美名藤花旧馆清朝时为汤家西书房,其中的历史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1101年,在动荡的时局中,于官场浮沉大半生的苏东坡谢绝了弟弟从许昌发来共同养老的邀请,在常州顾塘孙氏馆定居了下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常州的灯火成为了这位文豪生命中最后的光。

进入苏东坡纪念馆的大门会看见一尊苏东坡卧像,雕像由常州本土艺术家冷天明完成,石座上雕“毗陵我里”四字,来源于苏东坡的“今且速归毗陵,聊自憩,此我里”。

|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地方就是出生地和终老地。东坡先生以常州为第二故乡,看见这四个字,这位文豪的形象便一瞬间亲切起来。

宋泉泓文毗陵文眼

| 白色的井口有微的绿苔,雨后更显温润;井小而幽深,看不清水面的鳞光。

那泉斑驳的古井,是东坡生活时的唯一遗物,也是馆内唯一的宋代遗存。有人说,东坡井蕴藏了东坡的才气,是毗陵文眼。

苏东坡初识常州,正是因为常州的儒风蔚然。嘉佑二年,苏东坡于登科宴中结识了籍贯常州的进士蒋之奇、单锡。蒋之奇向东坡夸耀,此处进士中每十人便出一位常州学子,并一一向他介绍,苏东坡为止折服,不禁心驰神往,与蒋立下“鸡黍之约”,从此,东坡同常州的不解之缘开始了。

紫藤花开墨池

藤花旧馆,自然景如其名,不过,如今的紫藤花廊是后人所栽建。走在廊上,还可见东坡两次乞居常州的文章。

与常州14次如浮光掠影般匆匆而过的缘分,最终成就了东坡晚年对栖身之地最完美的向往。

园内另一处较大的景观是憩心园中

洗砚池,它与东坡井左右呼应,原物在清朝时就被移至舣舟亭,不过这个新池依旧昭示着东坡先生一代文豪的身份。

乐天知命的天才诗人

| 苏东坡与朋友钱士雄、维琳长老谈诗论禅的场景复原雕像,位于憩心园后眷君堂正中。

| 憩心园南面的墙壁上留下东坡“三绝”,即绝诗、绝言、绝笔。

苏东坡一生热爱佛学,研究颇深,在人生的最后这段时间里,他对于佛法的顿悟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其中“平生笑罗什,神咒真浪出”一句,东坡引用了这样一个佛家典故:鸠摩罗什临终时让外国弟子诵神咒以求逃避死亡,却自救未果,表达的是他对生死规律的大彻大悟

居有竹,食有肉

苏东坡向来爱竹之高洁品性。不过,纪念馆中的青竹却只集中在东坡所住东厢前及后院一排象征着文士风骨的竹。

但仔细想来,苏东坡在常州人民心中的形象实在是算不得“高冷”。他美食家的特殊身份,在一盘又一盘的特色美食中,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中流传着。最著名的,要数“东坡肉”、“东坡肘子”。用自己的名字为美食冠名,倒很有几分烟火趣味。

除此以外,常州特色美食“网油卷”也来自东坡先生的某次奇思妙想,后经无数常州名厨的改良,才演化出现在的样子。

东坡先生多次在他的文字中表达他对隐逸之乐的向往,不过,他最终没有成为众多隐士中的一员,而是在生活的苦难中,在热闹人世间活出了隐士的旷达和侠士的潇洒模样来。

在这个不过500平米的空间里,留存的不仅是苏东坡弥留之际的生活、作品、思想,还有无形中激励一代又一代毗陵子弟的精神力量。

从藤花旧馆到苏东坡纪念馆,常州人找到了将苏东坡永久留在传承血脉中的方式。

本文由三多文化编辑整理

Hash:19d5346e730bf19225341e654c5c0e8703233a29

声明:此文由 常州三多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