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宝应历史上也有书院这种高大上的地方?

提到书院,大家一定能够想到很多高大上的地方。比如曾国藩和左宗棠曾经学习过的的岳麓书院司马光范仲淹讲过学的嵩阳书院;崇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倡导"读书不忘救国",充满气节和大义的东林书院

宝应历史上也曾有过书院哦!记载于志书和留存遗址的仅是位于宝应县纵棹园内的清代画川书院!曾是我县清代最高学府哦!今天就由小编带大家穿越时空,来到我县历史上的这处最高学府“游历”一番吧。

必须的!

历史上,起初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书院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并发展于宋代。原先是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清代书院分为三类:其一中式义理与经世之学;其二以考科举为主,主要学习八股文制艺;其三以朴学精神倡导学术研究。宝应的画川书院是以考科举为主的。

明清时期的大宝应,有朱、刘、乔、王四大文献世家,均是江淮名门望族。画川书院就和其中的乔氏有着十分深厚的渊源。(小科普:从乔可聘父辈开始,宝应乔氏家族逐渐进入鼎盛时期,乔可聘不仅是宝应乔氏家族的第一位进士、第一位名臣,也是乔氏家学的开拓者和宝应家学的核心人物。明天启元年,乔可聘考中举人,继而于天启二年中进士,从此,宝应乔氏家族相继步入科第仕途。乔可聘三子乔莱于清康熙六年中进士,乔莱长子乔崇烈于康熙四十五年又中进士。短短85年,乔可聘子孙三代,“一门祖孙三进士”,名誉两朝,显赫乡里。明清两代,乔氏从仕者达百人之多,成为宝应地区的名门望族、宝应四大家族之一。)

画川书院始建于康熙年间,由乔莱裔孙捐献纵棹园旧址为院基。原有房屋32间、水池、石山、照壁、碑坊、方亭、走廊、红桥建筑。清末改建安宜学堂,民众教育馆。2016年,宝应文博部门根据县政府古城保护利用规划和年度实施项目,结合纵棹园历史和现有建筑及布局,策划开辟了“画川书院人文景观”及“宝应乔氏家学纪念馆”。乔氏家学纪念馆设于纵棹园新建的翦淞阁内,布置了主题展陈“柘溪风骨——乔氏家学概览”

(乔氏家学纪念馆)

在乔氏家学纪念馆里,还陈设着清代宝应纵棹园实景模型,配有精炼的展板文字解读,让人宛若身临其境,领略到昔日纵棹园水景胜境的独特魅力。

现在的画川书院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全方位展示画川书院的变迁史。书院与纵棹园楼台水榭自然融合,浑然一体,绿树林荫相映,诗情画意互动,别有雅趣品味……

来源:网络

编辑:微小宝

监制:东方红

免责声明: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给我们留言,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站删除。

Hash:c17ea37150054e7b017df751df88d06286ddb75c

声明:此文由 微宝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