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博物馆收藏!中国古代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

自周公确定礼乐制度以来,音乐便在封建制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宫廷宴会、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中,处处需要音乐,“堂下之乐,以钟为重”,所以当时演奏的乐器多为编钟,编钟也被称为“钟鼓之乐”。《诗经· 关睢》“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说的就是编钟,这种乐器也会出现于大型宴舞之中。宝应博物馆藏清代铭文青铜编钟,承载了历代文人对礼乐之音的向往。

清 “阳平家”铭文青铜编钟

宝应博物馆

该编钟高20cm,宽15cm。外形呈现扁椭圆形状,合瓦形结构,外壁有乳钉装饰,中空,上方有柄挂环,鼓部刻有铭文篆书“今阳平家画一至三,阳朔元年赐,可享文癸未”18字,书体瘦劲、工细、秀美,具有一定的书法欣赏价值,也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该编钟虽历经沧桑,仍乐律分明,音色清亮,保存完整。整体古朴厚重,做工精良,纹饰精美。

编钟是中国汉民族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 ,是钟的一种。它兴起于周朝,兴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是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

《仪礼· 乡射礼》记载:“钟鼓者,天下诸侯备用之”,可见,在古代中国,编钟不仅是乐器,也是礼器,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只有天下诸侯才有权使用编钟这种乐器。《周礼》将古代乐器按材质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为“八音”。《孟子·万章下》曰:“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钟位居金类的榜首之位。

曾经的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只有宫、商、角(jué)、徵(zhǐ)、羽五音,而西方有七音,C大调和十二平均律都是从西方流传到中国的。著名的曾侯乙编钟出土后,证明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12平均律,比西方早2000多年,是古代演奏的乐器中、音律最全、音域最广,音质最高的乐器。

杏仁状截面底视图

中国传统编钟在世界音乐史上有一项了不起的成就,那就是“一钟双音”,这种在当时十分先进的技术是怎样做到的呢?

其中的奥秘便是“合瓦形”。北宋沈括在《补笔谈》卷一中记载:“古乐钟皆扁如合瓦,盖钟圆则声长,扁则声短”,编钟取杏仁“合瓦”状,实现了一钟双音 (敲击编钟正面和侧面可发出两个音)和短延音,扩大了音域。合瓦形的钟体由于两侧有棱,对钟壁的振动波起到阻碍作用 ,可以防止编钟扩音太久,加速钟声衰减,声音和声音之间不会混杂在一起,这样对钟的音质和音色 产生了一定的控制作用,达到改善音质 的效果,利于演奏。

青铜编钟的铸造,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展现出了古代工匠们精湛的工艺技艺,见证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史和在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的历史地位,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

来源:宝应文博

校对:王海艳

编辑:李亚晴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扬州,你早晚会来!

微信号:yzs_lyj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Hash:ab7354b7d3646d6bb4ef4046b341c2ce423686f4

声明:此文由 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