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前世故事:五华楼与武庙

世人皆云受苦于贪嗔痴,但又做不到无喜恶恨爱,只能陷入悲欢离合的再次轮回。此经,的确难念。

——金庸《天龙八部》

你心目中的大理是什么样的呢?是金庸笔下满种山茶、怡然世外的“妙香佛国之地,鼓乐钟罄之邦”?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如画风景?还是游客如织、商铺林立、流浪者徘徊的人民路?

以上种种皆是大理的样子,然而大理却不止于此。

一座五华楼就是一部大理古都史

登高一览古城全貌的最佳去处,非”五华楼“莫属。这座南诏”天下第一楼“有着多舛的命运,也见证了大理作为西南六朝古都的繁盛和辉煌。

大理最早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1200年前在唐代盛极一时的南诏。第六代南诏王异牟寻即位之后,将国都迁往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及其以西地区)。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从南诏到大理国,这座王城堪称东南亚第一大古都,连高棉吴哥也一度难以望其项背,直至被蒙古军灭国。如今的大理古城则是于明朝初年在羊苴咩城遗址之上修建而成,沿袭了中原传统的棋盘式格局,街道纵横,楼宇相望,其规模却不及南诏大理国时期。

美国人约瑟夫·F·洛克拍摄于1922年)

最初的五华楼修建于南诏最强盛之际,楼宇所用材料采自苍山巨型古木,雕梁画栋则离不开“剑川木雕”的手笔。《嘉靖大理府志》里记载“(楼)广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下可建五丈旗”,足见其庞大的规模。这座楼是南诏王和大理王用来会见西南诸夷酋首,宴请宾客的场所,彼时“方外诸技、八方歌舞……盛况一方(《无为寺传灯录》)”。

可惜查先生在写就《天龙八部》之前不曾到访过大理,他笔下的古国带有几分臆想的色彩,未能就人文风物方面着墨,否则便能将宣仁皇帝段正严(又名段和誉,即“段誉”的原型)日夜笙歌于五华楼的繁盛景象描绘一番。

英国人类学家费子智拍摄于1936-1938年间)

从南诏至明初,五华楼因天灾和人祸的原因数次被毁。及至明洪武年间重建大理府城,偏离了羊苴咩城原址的中心,于是将钟鼓楼改为五华楼,规模大不如前,却让这个承载了大理古都往日盛景的名字得以延续下去。

在融融春日里登楼远眺,屹立千年的苍山萦云载雪,不为人事所动,下关风悍然穿过古城里纵横交错的街道,吹散了游人的几许愁绪和感慨。

武庙与本主崇拜,白族人的精神世界

南诏和大理国虽然一直游离在中原政权之外,与内地的经济文化往来却非常密切。白族王室极力推广汉文化,以儒治国,以佛治心,读书人无不崇奉佛法,出家人也都通读儒经。因此《天龙八部》里段氏家族的出家传统并非杜撰,却是出于政治和宗教的原因。

公元1253年,与唐宋共始终的南诏大理国最终覆灭于忽必烈的铁骑之下,随着云南行省的建立,政治中心从大理移至昆明。元王朝在云南设立军事屯田并建立学校、开科取士,除从军的汉人留在当地外,亦有大量的汉族商人、工匠、游宦迁往云南各个主要城镇定居。百年后的明王朝亦采用此种方式解决战后民生凋敝的问题。

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大理出现一座供奉关帝的武庙便不足为奇了。

如今这座白墙青瓦的武庙重建于明代遗址之上,唯有大门前的照壁幸存于战火,经历了六百年的纷纷扰扰。武庙以香火祭祀的自然是那位家喻户晓的三国英雄,关羽。关公的形象集忠、义、信、智、仁、勇于一身,被视为中原传统文化伦理和道德的表率,受人敬仰。商贾们尤为敬重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因而将其奉为“武财神”。

除此之外,武庙还供奉了六十三位本土神明——“本主”。本主崇拜是起源于白族先民的原始宗教,形成于南诏时期,不同的村落各有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本主,并且深受佛、道两教的影响,因而本主的类型和数量众多,包括自然、先祖、英雄人物等,譬如龙王和苍山神、南诏王劝丰佑的清平官段宗榜、唐代征伐南诏的将军李宓,以及观音文昌帝君,由此可见白族人的包容与开放。

本主信仰保留着农耕社会的特点,大多与祈求风调雨顺和家族繁衍有关,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众多本主之间并无等级区别,任何对社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均可成为崇拜的对象。而本主自身也并非高高在上的形态,他们与人世相通,同样有着七情六欲,如朋友和长辈一样融入白族人的日常生活,给予庇护。

读懂了本主文化,便读懂了白族人的精神世界,他们追求的是现世安好的幸福,而非将希望寄托于彼岸世界的缥缈神力。

Hash:aa3bd95c64e765e3b255d6fd39cf6e4bfb7944a0

声明:此文由 一个人漫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