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唐僧到底扫的是哪座塔?

西游记《扫塔辨奇冤》一集里,唐僧师徒来到了祭赛国的金光塔,通过扫塔辨别了一桩奇案。

剧情是这样:

唐僧师徒这一日来到祭赛国,发现这里的和尚被非法监禁、严刑拷打,混得好生凄惨。

原来是城中金光寺宝塔的舍利被偷,国王长期破不了案,寺里的和尚就遭了秧。

▲《西游记》剧照

同行有难岂能坐视不管,于是唐僧带着孙悟空到金光寺扫塔,在塔顶撞上了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

▲捉住了灞波儿奔

中国名塔数不胜数,诸如嵩岳寺塔千寻塔释迦塔、飞虹塔等等。

那么,现实中能不能找寻到当年的祭赛国与金光塔呢?《西游记》里面,唐僧到底扫的是哪座塔?

其实,这座宝塔就是中国四大名塔之一:山西广胜寺飞虹塔。

▲苍松翠柏掩映下的飞虹塔

01

飞虹塔:中国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

飞虹塔地处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广胜寺上寺

始建于汉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

现塔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历时12年建成。

据佛经《大唐西域记》记载,此塔为全国19座佛塔之一。

▲金光塔正在大放金光(PS:金光塔也是著名妖精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出场的地方,图片截图自1986版《西游记》)

▲清晰版的广胜寺飞虹塔远景图

▲飞虹塔塔刹,可以看到周围的小刹

飞虹塔前身叫阿育王塔。不是所有塔都叫阿育王,敢叫阿育王的家里都有(或者曾经有)舍利。飞虹﹒阿育王塔不仅有舍利,舍利的级别还相当高。

传说释迦牟尼圆寂之后,遗体结成了八万四千颗舍利,传入中国的只有19颗,被供奉在全国各地19座佛塔中,飞虹﹒阿育王塔就是其中之一。

▲元代壁画中广胜寺内宝塔“大放金光”的形象

至于元代,还在碑文中记载了广胜寺收藏有“佛之舍利”。

▲广胜寺碑文中关于塔内供奉舍利的记载

由于年代实在是太久远,汉代建的那座阿育王塔早就坍塌了。

现在的飞虹塔是明朝时,一位达连大师花了整整12年时间募资并主持修建的。

飞虹塔,自最下层的围廊到最上层的塔刹,塔身上满满地装饰着各种琉璃构件。斗拱、门楣、人物、神兽……五光十色、绚丽斑驳,把这座13层、高达47米的宝塔装饰得金碧辉煌。

可不正是《西游记》里“闪闪闪”的金光寺宝塔的最佳选择。

飞虹塔塔身以青砖砌成,呈八边形,最底层有一圈回廊,往上每一层都有琉璃出檐。

▲飞虹塔底层的回廊

檐下装饰有楼阁、莲花、宝瓶、佛像菩萨金刚等图案,每层图案都不雷同,其中以第二、三层的图案最为精致。

▲琉璃戗兽

▲塔上的琉璃装饰

飞虹塔第二、三层↓

▲二层南面雕饰

▲二层南面狮子

▲二层南面西侧降龙金刚

飞虹塔的琉璃构件以黄色为主,装饰以绿色和少量蓝色,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高琉璃工艺水平,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

▲三层北面雕饰

▲三层东南面地藏菩萨像

▲三层东南面胁侍像

▲转角处力士像

不仅塔身外表遍布琉璃,飞虹塔内部也有很多琉璃装饰。

塔底层极为精细繁复的琉璃藻井,琉璃工艺更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飞虹塔底层琉璃藻井

▲琉璃藻井局部

精致的东西总给人脆弱易碎的印象,但人不可貌相,塔同样也不能貌相。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飞虹塔所在的临汾盆地发生八级地震,结果飞虹塔安然无恙,良心工程无疑了。

飞虹塔外表美观,又具有如此良好的抗震性能,不由得让我们感叹古人建筑技术的高超了。

02

嵩岳寺塔:中国现存最古佛塔

嵩岳寺塔位于河南城西北约6公里,南麓的内,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520年),距今已有1470多年的历史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

嵩岳寺塔独立于寺内中轴线上,白灰色的密檐塔身在崇山峻岭中极为突出。源自于印度的塔,原作为供奉佛舍利的建筑,形如覆钵,中国早期出现的佛塔受印度影响,有许多相似之处。

嵩山嵩岳寺塔的十二边形密檐造型,远望有如拉高的圆形覆钵,即反映出印度佛塔的原型,可说是最具印度风格的中国古佛塔。

▲外繁内简.刚柔并济的密膽砖塔

外观以印度风格的佛教主题装饰,显现佛塔传入中土初期的形式,具有原创性“塔身外繁内简,下辟四门。入内可仰望塔心深邃的穹顶!”

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也是唯一的一座二边形塔。

塔身底层转角设柱,每曲设壁龛,龛座隐出壶门及狮子。

台座为八角形,底层共辟四门,成十字形贯穿。

塔身上部为檐式,共有上五层,每层浮塑盲窗,只有外形,不具备采光功能。

嵩岳寺塔总高41米左右(也有说37.45米)周长33.72米,这样的十二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

03

千寻塔:源自古印度的塔

千寻塔,耸立在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内。

崇圣寺,是国内外闻名的南诏名胜之一,是一座建于六诏时的古刹。现在寺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寺前三塔仍巍然屹立。

千寻塔在三塔中最大,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塔的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诏保和年间。

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

塔这种建筑形式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梵文 stûpa)。

是一种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

因建塔是为了镇水患,龙性敬塔而畏鹏,所以千寻塔“错金为顶,顶有金鹏”。

作为“四大名塔”之一的千寻塔,始终会在岁月的长河中焕发出独属于它的流光溢彩。

04

释迦塔:中国的“埃菲尔铁塔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金明昌六年(1195)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它以建筑技艺高超及建筑材料独特,与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并列为世界三大名塔。

木塔位于佛宫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布局,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

木塔建造在4米高的石砌台基上,塔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 形,上层为八角形。

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精巧雄伟,高峻庄严。

塔身外观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

第一层扩出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与底层塔身的屋檐构成重檐。其上各层均为单檐,实为九层。

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重7400多吨。

全塔共用斗栱54种,每个斗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种类之多,世所罕见,被世人称为“斗栱博物馆”。

这座宗教建筑又有“戍楼”的作用。每层装有木质楼梯,逐级攀登,可达顶端。

释迦塔的设计匠心独具,建造巧夺天工。

释迦塔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达到极高水平,因此被古人誉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END·

温馨提示: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玩收藏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Hash:819c2263c7c824eea7ceda20a1a909be3cbc8cb3

声明:此文由 古玩·收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