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地 | 苍南168黄金海岸线上的抗倭城堡,向你讲述“明朝那些事儿”

明初,明政府以卫所布局沿海的军事防御。

此时,倭寇已经开始对沿海侵扰,为了防御,明政府在东南沿海海防要地,筑城列寨,建立永久性的防御工事。海防据点的体制分卫、所、堡、寨;重要地带设关隘;各营堡间也设烽堠报警。北方主要加强大沽、辽东半岛的筑城设施,南方浙江福建海岸设防为重点。当时,南起海南岛,北至辽东,共筑卫城和所城181处,下辖堡、寨、墩、关隘等达1662处,其中浙江沿海六府置13卫,32所。随着倭寇入侵加剧,明代中后期更增筑不少的海防据点,再加上民间抗倭自卫所筑的寨堡,这些城堡星罗棋布,构成万里海疆的一道海防屏障。

这是我国历史上继万里长城后又一项极其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建筑

据《明史》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信国公汤和巡视海上,筑山东江南北、浙东西沿海诸城……后三年……置定海、盘石、金乡海门四卫于浙”,当时汤和经略东部沿海防务,以增补设置,完善卫所的方式提高防务,并在沿海筑59城,使沿海防务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并以在东南沿海砌城的形式达到完善军事设施的目的。

▲明代《抗倭图》局部(国家博物馆藏)

洪武初年,先建立温州卫,下辖平阳所、瑞安所、乐清所。再建立磐石卫和金乡卫,增补蒲岐所、宁村所、海安所、沙园所、壮士所、蒲门所等。

嘉靖三十四年(1555),设金(乡)磐(石)备倭把总,协调、管辖温州、处州、台州等地的海上防卫。嘉靖三十六年(1557),金磐备倭把总移驻金乡卫,以都指挥的身份统一调度,统领兵船游哨飞云江口、镇下关。

▲《抗倭图》中“与倭寇交战”情景

嘉靖三十八年(1559),在金磐备倭把总下设温处各参将,温州参将统陆兵九总,其中左营、中营、前营、珠明营、炎亭营五把总,分驻蒲壮所、金乡、仙口、珠明岭、炎亭等要冲,以防倭寇。

洪武二十年(1387)置金乡卫。

金乡卫统率自苍南到飞云江以南所有水陆关寨,南起蒲门所、壮士所,北至沙园所(今瑞安市)。

▲《筹海图编》中的金乡卫防御区域

自建制后,金乡卫下辖庙背寨、屿门寨、舥艚寨、大岙寨、炎亭寨、大濩寨、小濩寨、石塘寨、石砰寨、大渔野寨、小渔野寨、半塘堠、尖山堠、白崎堠、马迹堠、凤凰堠、猫头堠、上垟堠、毕湾堠、东岗堠、岭门堠、东山堠、蒙湾堠、兰头堠、舥艚门堠、奠山堠等。

▲《两浙海防类考续编》中的金乡卫防御区域

蒲门所下辖菖蒲垟寨、埕溪寨、小竹台、南堡堠、悬中堠、四表堠等。

壮士所下辖高阳台、雷奥堠、尖山堠、时家墩等。

沙园所下辖陡门寨、仙口寨、眉石北寨、眉石南寨、江羕寨、烽火寨、眉头台、冷水铺堠、宋步堠、仙口堠、烽火堠等。

▲金乡古城

在建立卫所、寨堡、烽堠外,继而建立了屯田、冶铁交通驿站及制盐场等制度,以供军需,形成金乡卫完整的防御体系。

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雨飘摇,特别是清初迁界的破坏,苍南沿海的抗倭遗存如同其他地方一样,毁坏严重,但还是留下了不少重要遗迹,仍然具备比较完整的抗倭体系。这些城堡各具特色,在东南沿海的抗倭遗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蒲城抗倭系列遗存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蒲壮所城、壮士废城、大姑营(龟峰巡检司)遗址、白湾堡和南堡烽堠等,另外,金乡镇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龟峰堡所在的大渔镇渔岙村是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它们散落在苍南168海岸线上,犹如一串珍珠,迸发出璀璨的文化之光。

金乡卫城

▲金乡全景

金乡卫城在今金乡镇老城区,城池布局按九宫八卦设计:周长九里三十步,计长一千四百二十馀丈,城墙高二丈一尺,垛口一千六百五十个。周围护城河宽阔,有四个城门,东为迎旭门,南为静海门,西为来爽门,北为望京门,各有城楼,并分别在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设四水门,构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格局,匠心独具。东北有狮山,西南有球山,高低不一。城内有鲤河通南水门,可达护城河。

▲北城门

金乡卫城内原建营房3167间,分设五所,每所官兵近千人。并有教场设在南门外寨山下。卫城最高衙署是“卫厅”。卫厅选择在卫山(今称狮山)之南麓,加上城外环水,东、南、西三方群山为屏障。起到了很好的军事作用。街巷的布局也为军卫化而设置,街街相通,巷巷沟通。中心点在第七巷。全城刚柔相济,应验风水定律,有民谣表现了整座城的格局:“一亭二阁三牌坊,四门五所六庵堂,七井八巷九顶桥,十字街口大仓桥。”

▲西门大街

现金乡卫城城墙已被拆毁,但城池整体格局完整,保存着旧有的街巷名称。护城河环绕四周,视野开阔。北门残存,气势不凡;南水门完整,西水门残留,各具特色。清代、民国时期的乡土建筑非常精美,有保存完整的丰乐亭及魁星阁、文昌阁,方家大宅、余家大院、“沈太丰”商号、殷家宗祠等更是精美绝伦。

▲魁星阁

金乡卫城的城墙虽已不存在,但完整的卫城格局仍然弥足珍贵,是沿海保留极少的卫一级历史遗存。

蒲壮所城

▲蒲壮所城全景

蒲壮所城位于今马站镇蒲门社区,是蒲门所和壮士所合并后的城堡,其城池系原蒲门千户所的城池,但增补了壮士所合并后的一些布局。据清乾隆平阳县志》载:“蒲门城周围五里三十步,高一丈五尺,趾阔一丈二尺,城门三座,垛六百一十口,敌台六座,窝铺二十二座。”鸟瞰所城,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北圆南方。城墙除北面依龙山的山势而建外,其余三面均筑于平地上,城外护城河环绕,颇具规模。

东城门与东城楼

蒲壮所城北面城墙依山而筑,城门久被弃置,其余东、南、西三向城门依次为威远门、正阳门、挹仙门,各城门顶皆建有城楼,城门外各设有护城门,构成瓮城的形制。各护城门外左右两侧各筑敌台一座。按照明代建城形制,南门是为正门,北面为城隍庙,以此为轴心,形成十字形街区。东门面对海涂,视野开阔。西门连接浙闽古道,是后勤和饮水的所在地。

南城

据历史文献记载,当时蒲门所位于西南片,壮士所位于东北片,故其内的军事设施和营房格局应该跟原来有一定的变化,当为军事需要,又考虑两所的不同布局,故现在街、巷、井等布局现状当为两者合并后的格局,如城西南角的社仓巷、铁械局巷、马房巷等,是当时抗倭军事的后勤装备区域。城内的跑马道,通绕东、南、西三向城楼,现保存如初,是联接城楼、城门、瓮城之军事设施的重要通道。跑马道与城墙之间有排水沟,今尚存,是城内向城外护城河排水的重要渠道。

▲郭宅

作为保存最为完整的抗倭城池,蒲城城池的构成要素城墙、敌台、城堞、城门、瓮城、城楼、马道等均能体现军事特征,城内街巷布局合理、明晰。乡土建筑形态各异,类型众多,保存良好,其完整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均为独一无二,呈现浙闽建筑相结合的特征,是海防设施和乡土建筑完美融合的典范。

壮士废城

▲壮士废城全景

壮士所城,俗称“雾城”,位于今苍南县马站镇雾城村。洪武二十年(1387)建成所城,城之东面即为海湾,外即为王孙洋。壮士所建置后,战事不断,后因倭寇登犯难守,约于弘治十五年( 1502 )前迁入蒲门所城。

南城墙

壮士所城面积约0.2平方公里,略小于蒲门城。所城设于缓坡之上,三面环山,东面临海,全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约320米,南北宽约250米。其城池布局为:南门为正门,外有护城河。中间有十字街,北面靠山,四周设跑马道。

▲东城门登阶

壮士所城只有三门,无北门。北面大街至北向到城隍庙。因北面的城墙依山而筑,故无需置城门。各城门外各设有护城门,两门朝向不一,与中轴线成九十度直角,均设方形瓮城,各护城门外左右两侧均设敌台一座,城外护城河环绕。2015年对壮士废城的城墙及马道区域进行一次试考古。考古的对象有东门和南门的排水系统、登城阶道、城墙等。考古的内容包括排水原理及其系统构成,登城阶道的位置和形式,城墙的构成形式、内部格局、填充物和粘接材料。经局部考古,发现了废城许多遗迹。在同类遗址中占有举足轻重在地位,为研究明代卫所制度、城市格局、城市功能等提供佐证,其考古所得信息和材料远大于城墙保护的意义。

▲井状坑

壮士所城虽是废弃的城堡,从外观而言,已失去作为一座城池的完整性,但从初期考古的情况看,它保存着明代中前期的建城规制,其城墙砌法、排水系统、马道设置、军事设施的设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遗址价值,被列为2016年浙江省九大考古发现之一。

白湾堡

▲白湾堡城门

白湾堡在赤溪镇白湾村,位于赤溪湾的东南角,然今之白湾堡的名称均不见明代各类文献中,成为一个迷团,唯嘉靖年间所编的《筹海图编》所绘的地图中,此片区域标有“七溪寨”,疑即七溪寨旧址。

▲东西中轴线街道

据白湾《董氏宗谱》记载,清代康熙年间展界后,城堡空旷,迁移到此地的董姓翁婿遂在城内居住,繁衍生息,按东西城门中轴线为界,南为董氏,北为吴氏。

▲白湾宫与大榕树

白湾堡位于鹤顶山脉东麓,地处海滨丘陵、谷地,三面环山。其具体布局及形制为:城堡呈方形,边长120米,周长约500 米,城墙保持完整,高4—5米。南北两面置堡门,北门为拱券门,南门狭小简陋。堡内南北一条主干道路,堡外有溪涧绕流,作为护城河。由于地势较低,为防敌寇登岸,海边设有三道防御墙。

▲董宅

如今的白湾堡,堡内街巷格局仍存,按东西中轴向设计,有一条主干道纵横东西,路两边置公井及天灯等。堡外通公路,东城门外有一小街道,乡土建筑比较典型的有东门外的白湾宫及位于堡外西南的董宅。

大姑营

城东南方的营盘基

“大姑营”系龟峰巡检司俗称,遗址在今马站镇兰山村,位于鹤顶山脉南麓,周围峰峦环抱,地势起伏,东望大海

▲原立于大炮手炮台的得胜嵯碑,现立于五显庙

明初置龟峰巡检司,位于姑山(原名“龟山”)的一处山岙中。龟峰巡检司于嘉靖后期迁往小濩寨后,改设为关隘,称“龟峰隘”;天启年间,此地发生一次缉寇战斗,有五显庙前所立的“宪示得胜嵯”碑为证。民国时称此地为“大姑营”。

▲位于城堡南部的五显庙

遗址四面环山,中间有一片开阔地,地势呈东西倾斜走向,山梁内侧砌着石墙,至今残墙犹存。西面为高处,有直墙横亘两矮山间,由此构成城堡。城堡南面有一五显宫,即今称之“大姑宫”。遗址西北面山坡有教场遗址。在东南向有一片开阔地,传说是营盘基。

▲大炮手炮台

大姑营临海山巅有大炮手墩台,系龟峰巡检司的门户,用于传递信息和报警。现存瞭望台分上下二层,今墩台上建一小庙,供奉瞭望将军,也算是军事设施乡土化的一种呈现。

龟峰堡

▲渔岙村全景

龟峰堡是龟峰巡检司迁移到此地后所砌的城堡,同时也是小濩寨的驻扎地,位于今大渔镇渔岙村。 嘉靖三十九年(1560)建龟峰堡城,由巡检王□(名不详)主事建堡。据乾隆年间《陈氏 宗谱》记载,其族自元初从金乡迁至此地居住,嘉靖间先砌有土堡,后至隆庆三年(1569)改建为石堡,并立碑记事,碑名为《王公建堡去思碑记》,今尤存。

▲东城门

龟峰堡位于小岙内高地之中,背靠高峻的仰天龙山,东西两面深溪成为自然的护城河,南面为大海,地势高峻,易守难攻。城堡呈等腰梯形,周长880米,原为三面砌墙,共有四个城门。今东面城墙相对完整,西面北侧的残墙仍在,墙以蛮石砌就。现南、西、北三门均毁,唯东门保存完好。

城中

定中轴线布局主要街巷,周围街巷则按九宫八卦布局。东西轴以东门为界,西至官家大院前与南北中轴线相交,此大街称“城中路”,其南北平行各有城北路、城南路。一座座宅院按此三条路南北布局,在主要街道周围,密布一个个宅院,大小不一,所有宅院皆南北朝向,并以宅院的形制组成一片片宅院群。城内公共建筑均设置在主街的交叉点或尽端,成为城堡的空间节点,形成城堡内的空间形态。街街相贯,巷巷相通,曲折回环,狭窄难行,陌生人进入,如入迷宫,便于巷战。

▲官家大院

龟峰堡街巷布局及以院落式宅院构成建筑基本单位的特点类似蒲壮所城。整座城池使用蛮石砌成,其内之早期房屋,包括民居和宗教建筑,皆为石制,特别是小宅院,四面高高石墙包围,且块石厚实,仅门台可出入,不似他处宅院可有多个通道,正符合御寇的特征,故其宅院格局保留着当年御寇的特征。代表建筑有官家大院、翁家大院、王氏宗祠、陈十四娘娘宫,堡外还有以石殿著称的晏侯宫。

延伸阅读

《蒲城海防遗存》

周功清 金亮希 著

团结出版社2018年版

+

+

文字整理

周功清

参考文献

1.《孙延钊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2.《弘治温州府志》,[明]王瓒 蔡芳 编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年版

3.《大明会典》,网络影印本

4.《明代浙江海防研究》,宋烜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5.《温州古旧地图集》,钟翀 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版

6.《筹海图编》,[明]郑若曾 撰,中华书局2007年版

7.《明史》(简体字本),中华书局2000年版

8.乾隆《平阳县志》

9.民国《平阳县志》

本期配音

陈婷婷

图片提供

周功清、金亮希、陈明涌、

章鹏华、萧云集、陈如亮、蔡进拉

责任编辑

张耀辉

征稿启事

苍南六言谭由中共苍南县委宣传部主办,注重本土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展示,欢迎广大读者朋友踊跃投稿,一经采用,将付稿酬。

投稿邮箱:cnlyt2021@126.com

文末福利

#第四期互动话题获奖名单

硫代硫酸钠、大章鱼、艺格广告、朱松、吴立阳

+

+

Hash:2b3d918354046fef1056f18239efbe677e8b8123

声明:此文由 小金鱼儿看热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