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唯一由古印度僧人建造的寺庙——衔草寺

长清区崮山办事处关王庄村南有一座非常独特的千年古寺—衔草寺

在一处山脚下的空地上,矗立着衔草寺塔,为座东面西的近方形单檐砖石混合塔,现有资料为“元塔”。这是衔草寺现存的唯一一座建筑,是典型的北方无梁殿式建筑,整座建筑保存完好,其风格与四门塔相似。从石塔底部的修砌方式分析,还存有北魏至唐代的建筑风格。周围群山环抱,丛林茂密,衬托得古塔更加神秘幽静。

塔内空间狭促,塔顶为砖制券顶,供奉有关帝造像一尊,其头部为现代补雕,原物被盗。门框为石质,券门雕有单龙,为剔地起突,门框石满铺线刻牡丹及其他花卉纹饰,写实与装饰并重。塔檐四角有石质龙螭首,高44厘米,宽27厘米,有的风化较重,西北方尚有完好螭首,口衔鱼,生动有趣,雕刻细腻,至今鱼鳞纹尚见。塔庇已有部分坍塌,露出泥土,刹顶尚保存完好,山花蕉叶清晰可辨。

在塔的西南方的一块平地上,竖立着一座“浩公禅师寿塔”。塔建于西夏大德年间,呈圆形,最粗处直径一米多,塔原有9层,顶层被毁坏,现存8层,埋于地下两层。另外,旁边地下还半埋着《复公禅师塔铭》石碑和《圆寂上莲下光悟公和尚之墓》石碑。前者无史料考证,身份不明,后者为清初衔草寺的住持。

据说,塔原来高6米多,现在被土埋住了很大一部分,现在地面上的有两米多高。这里是历代高僧的墓地,规模最大时可与灵岩墓塔林相比。从现场分析,附近地下应还埋藏着众多墓塔和碑刻。

根据考古和有关人士考证,这座古寺最初的创建人是故印度人求那跋摩,《高僧传》《出三藏记集》等书中均有记载:求那跋摩“累世为王,治在罽宾国”。罽宾国为北天竺方国,故地在今兴都库山以南及克什米尔一带,为大乘佛法发源地。求那跋摩出身王室,却甘愿舍弃王位,休隐山林,潜心研究佛法,值得后人敬佩。求那跋摩于元嘉十年(433年)前后来到泰山山脉的“人头山”,建造了衔草寺。

与正式将佛教传入山东地区的佛教领袖朗公法师(前秦苻坚皇始元年)创建的朗公寺和灵岩寺相比,衔草寺晚了80年左右,是济南地区较早开创的佛教寺院道场之一,但难能可贵的是,衔草寺是济南地区唯一一处由古印度僧人创立的佛教道场。所以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宗教和研究价值。

关于寺名的由来,当地百姓代代相传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由于当时寺庙创建条件极其艰苦,僧人和当地民众们集捡一石、一砖,一点点地把石块搬运上来,就像小鸟衔草筑巢一样,历时百年才得以建成,故以“衔草”为寺院命名。另一种说法是:当时的善男信女发心建寺修行时,连鸟儿都衔来草木援助,为纪念瑞鸟相助,寺院建成后便取名“衔草寺”。

本文来源:今日头条

Hash:ca4fdff923248f821a9cabdfbaacc876eb1cef0a

声明:此文由 秀美长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