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历史有痕 探访玉门古建筑群之玉皇阁

原标题:悠悠岁月历史有痕

探访玉门古建筑群之玉皇阁

修复后

欢迎关注

"陇原史话"微信公众号

ID:gscnlysh

历史中的玉皇阁

沿着二中校舍一直走,绕过几棵有上百年历史的大榆树,就来到了玉皇阁主阁。曾经的建筑群,为何如今只残存主阁?张建平说,其实在史料的考证中,玉皇阁古建筑群的规模很宏大。在主阁以南10多米处,东西相对有两个砖土柳木结构建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坍塌。2009年挖自来水管道时,在主阁以南约50米处挖出约40公分宽的石条墙基,系用白石灰浇筑,呈南北走向,因为东西向与玉皇阁对齐,不似南院墙,更像房基。同时挖出不少明清风格的大青砖,以此推理,该处应该还有建筑。玉皇阁以北20多米处有一殿堂,于“文革”中拆除。据重修者的后人讲,还有其他厅阁。

如今的玉皇阁是主阁,为重檐二层阁楼。阁基座南北宽14.5米,东西长14.9米,占地面积216.05平方米;阁体(以立柱算)南北宽9.8米,东西长12.6米,占地面积123.48平方米;阁南北墙宽5.1米,东西墙长9.97米,占地面积50.8平方米;阁高(不含基座)10米。主阁分上下两层,一楼南墙开门,二楼有回廊,阁内一二楼之间有木梯可登。顶楼北面中间有一木门,后被封堵,2009年修缮时,复开此门。阁四面有18根红色立柱,顶部为斗拱式飞檐,向四面延伸,翘角挂有铜铃四只,轻风拂过,叮当作响。

玉皇阁主阁2009年复修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原貌,修建者只根据史料记载,把窗户做成镂空雕花,将墙面进行粉刷并且勾勒出方砖的痕迹,所有的立柱、房梁只是进行刷漆和彩绘,没有做较大改动。

来到二楼,站在空旷的阁楼上,抬头便可以看到正中大梁上的“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二日辰时上梁立柱大吉”及“经理人郇某某会首段某某王某某马某某重修”的字样。黑色清晰地写着经理人和会首的姓氏,中间的名字则用红色写成,也许是被包裹在上面的红色绸布涂抹,已经不可辨认。但是张建平等人几经周折,最终在玉门镇河西村的郇振铎老先生口中得知,负责重修玉皇阁的是他的太爷爷郇中元。郇中元官至大清三边总督,与吴忠岳(郇振铎老先生的外祖父)、周贡(贡生,名不详)、陈贡(贡生,名不详)等人发起,组织重修了玉皇阁,时间约为光绪年间。

玉皇阁与玉门教育的不解之缘

最初的玉皇阁建筑群作为供奉玉皇大帝的庙宇,是当时主要的祭祀中心。后来,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清朝玉门知县姬恺臣在玉皇阁创办了第一所高等小学堂,设正副教习各一名,招收学生36人。这标志着玉门教育由私塾到学堂,由封建教育到近代教育的演变。至此,玉皇阁和教育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6年,国民政府在此地设立玉门县立中学。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玉门二中将玉皇阁作为藏书楼使用。

玉门市博物馆工作的张维萍是土生土长的玉门人,现年37岁的她对玉皇阁很有感情。

1990年,12岁的张维萍在玉门市第二中学上初一,那时候玉皇阁基本上是封闭起来的,但每个班的孩子都有打扫玉皇阁的任务,所以张维萍经常踩在玉皇阁门前的那个“八卦石”上面扫落叶。张维萍还记得,当时校内传言玉皇阁里放着试卷,所以每次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会有孩子想方设法地溜进去,想看看考试题。

张维萍口中的“八卦石”由粗砂岩雕凿而成,直径约1.2米,正面为太极八卦图,侧立面有莲花图案,现在已经被收藏在玉门市博物馆

张建平说,今年5月份,一名女子从香港辗转来到玉门,只为了却她父亲的一桩心愿。原来,她的父亲年轻时在二中任教,离开后一直对玉皇阁念念不忘,就想再看一眼……

绕过环廊,静静伫立在大殿中,还能在房檐下看到燕子筑的巢。关上门,玉皇阁又恢复了安静,那一张张陈列的昔日照片凝固了沧桑岁月,细数着历史年轮,诉说着遥远的故事……

王荣 李雪芬

(玉皇阁照片均为张建平摄)

Hash:41b945b4ee54fc30ab3726d776a5532c49b16697

声明:此文由 中国甘肃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