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宜昌人,创办了中国首家平民家庭博物馆

宜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博物馆。馆内的3万余件藏品没有一件是“国家宝藏”,却记录着一个普通中国家庭自清末到新中国的百年变迁,每一件器物上,都留存着生活与爱的温度。这里是袁裕校家庭博物馆,中国首家平民家庭博物馆。博物馆馆主袁裕校被誉为中国百年家庭史料收藏第一人。

可贵的是他不仅热衷于文化收藏,

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

本土文化产业振兴、发展,

更积极投身公益慈善

坚持行善20多年。

一组漫画到你走进他的故事!

袁裕校,宜昌市袁裕校家庭博物馆馆长。曾先后荣获第七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人物、湖北省劳动模范、荆楚楷模、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秉持家训:苦工能恒,苦成正果。一部家族志,一座家庭博物馆,三度大奖薪火相传。

袁裕校热衷于文化收藏,决心成立一家反映乡村普通人家生活变迁的博物馆。于是,他白天寻找场地晚上整资料,通过一番考察,在点军区红光社区附近寻租到一所旧学校,作为博物馆的场地。他经过30多年的收藏搜集整理,建成了中国首家平民家庭(袁裕校)博物馆。

博物馆先后被授予“省情市情教育基地"、“湖北省家庭档案示范点”、“宜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宜昌市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前来参观考察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他始终坚持博物馆公益为先,每年博物馆公益性免票金额达100万元,占到票务总收入的85%。

袁裕校担任义务辅导员,免费为中小学生授课,传递爱国、感恩的正能量。在近千篇中小学生的观后感中,写满了对他学雷锋做善举的敬佩之情。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以《“苦”字家训的百年变迁》、《一座穿越家庭历史的博物馆》为标题进行了报道。

袁裕校的家乡兴山县有一所黄家山小学,建于七十年代初,被订为一级危房。这个村是一个三百多人的高山小村,农民温饱就没有解决,哪有钱建房。他得知情况后,步行三十余里来到学校了解实情,当场就地帮助规划、选址、设计,捐资兴建了一所预制结构的校舍。

从1995年开始,袁裕校每年都要捐助一定数量的钱款和物资扶贫帮困个人及灾区,连续多年被评为宜昌市学雷锋先进个人,宜昌市慈善先进单位。他积极参与“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募捐以及“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历年捐赠累计总额达35.7万元。

快 评

他,心系扶危济困,却从不求回报;他,传承家族历史文化,为中华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普通而又平凡的袁裕校。

来源丨宜昌文明网

漫画作者丨李学军

编辑丨七七

审核丨黄琨

Hash:f5c2253c0262c00e752b44f66e569e1562fd043b

声明:此文由 文明宜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