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美丽乡村|这里藏着一所神秘的特殊学校,走出了一大批外交人才

打卡美丽乡村

生活晨报#打卡美丽乡村

吕梁市第四站

离石区信义镇归化村

天高云阔的秋季

这个北靠骨脊山

南望宝峰山的小村庄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愈发静谧美丽

汩汩流淌的东川

和四季常青的宝峰山在这里相遇

吸引着无数游客来这里游山玩水

感受这里古朴的民风民俗

这个地方就是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归化村

在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同时,该村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朴实的民风村俗,打造了体现本地农耕文化特色的大型民俗演艺实景剧《圪梁上的土疙瘩》。该剧由本村68名村民本色出演,通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个篇章,展现出离石纯正的农耕文化、传统的信仰文化、灵动的生态文化和古朴的民俗文化,每天吸引着上千游客。

这支队伍平均年龄50多岁

年龄最大的演员73岁

他们平时在家务农

周六日上下午各有一场演出

每场45分钟

其实舞台上的动作

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农活

只不过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搬到舞台上

自己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在归化村里,村民们屋子的后墙上有不少墙画,但最震撼的还是烈士纪念馆前面的20幅画。这20幅墙画讲的是在抗战时期村里的民兵挖地道、除汉奸、袭据点的故事,而故事里的58个民兵全部英勇牺牲。为了纪念他们,村民们把村里的一座庙改建成 抗日烈士纪念馆, 并为这58位烈士修了纪念碑,石碑上刻着58位烈士的名字。

这个纪念馆建在村里的较高位置

右手的位置就是他们偷袭据点的碉堡梁

山头当年日军的碉堡还在在那里

见证着胜利以后归化村的美好生活

每到正月廿五

村民会来这里上香

因为正月廿五是这里“佛殿庙”的庙会

村民都会给供在这里的佛上香祈福

同时也不忘给他们的英雄上香

在他们心里

牺牲的烈士和神圣的佛一样的至高无上

能保佑他们平安

吕梁山上英雄汇,骨脊山上多英烈”,这里的人骨子里就有像村后的骨脊山一样挺拔坚毅坚定的精神,他们在抗战时挑当起救国的脊梁,在建设新中国时担起强国的重任。这个英雄的村子,值得所有人敬仰。

这个村里还藏着一所神秘的特殊学校。

这是一所坐落宝峰山脚下大山深处的封闭式学校;

一所特殊历史时期由国务院外交部在吕梁建立的神秘学校;

一个原汁原味反映当年国家干部学习劳动艰苦奋斗生活遗存的实物见证和时代缩影。

这所著名的学校

就是离石的“五七干校”

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六六学校”

“六六学校”的旧址,就坐落于宝峰山脚下归化村塔则沟里。因为始建于1966年,所以当地百姓都叫它“六六学校”。

“六六学校”是一所备战基地,是周恩来总理为储备培养和造就国家外交人才而设立的。 先后有1000余名外交工作人员在这里学习、生活和劳动,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国际活动家和驻外大使,比如李肇星、唐家璇、吴建民、徐敦信、张德广、杨福昌等外交领导人。可以说这里是国家外交部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机关在吕梁山区设立的最高的也是唯一的机构。

这里背依黄土大山,面向宝峰山,沿东西向一条山沟,依山设建,坐北向南,总占地约100余亩,建筑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有120余孔砖劵窑洞建筑。看上去虽陈旧破落,繁华不在,但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最显眼的就属一长排上下二层44孔砖劵窑洞,据说这是提供外交部官员住宿学习使用的。

“六六学校”从1966年建设至1972年撤走,前后近8个年头。如今东西耳房的墙上还能隐约看见“统一领导 分散经营,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的标语,并有毛主席题字及毛主席穿军装的头像。这些斑驳的历史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现在的窑洞里还住着几户人家

83岁的高增俊还能记得当年

和这里的学员一起在生产队劳动的情景

因为年纪大

他都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了

“这些年,这些干部们每年都要带着娃娃们回来好几趟,看看这里。”因为这里有他们自己亲手盖的房子,有他们种的已经成林的柳树和杨树,还有他们散步休闲的小公园,这些都留着他们当年生活的影子。

2011年

离石区政府将“六六学校”

列为“离石区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如今,这个“五七干校”旧址

已成为国务院外交部

当年集体艰苦奋斗的唯一一处真实见证场所

采写|史海卿

摄影|孟宪亨

视频拍摄|李正辉 苏美文

视频剪辑|李正辉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Hash:3f17ec26bd0ad861ee6dc85ee2312ff8963e1bf7

声明:此文由 晨报运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