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资源河灯节

资源河灯节视频

资源河灯节

资源县桂林市辖县,位于广西北部,与湖南省毗邻。全境处越城岭西麓,属中山地貌,为资江发源地。资江自南而北纵贯县境东部流域面积1315.5平方公里。境内由白垩系丹霞地貌构成的资江、天门山八角寨风景区以及宝鼎瀑布风景区、五排河漂流,集雄、奇、险、秀于一体,为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及“国家地质公园”。

全县有人口17.58万人,其中有苗、瑶、壮、回、侗、蒙古、彝、朝鲜、满、土家、毛南、么佬、仡佬、黎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8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2%。

据资源县志记载,在湘桂铁路开通前,资江是连接桂北与湖南的交通大动脉,所有商贸活动均以水路进行。终年往返奔波于资水之上的商贾船家及水手排工,因水急浪高,常有舟覆人亡的事故发生。每当七月半中元节,人们都会自发地为葬身资江的冤魂做道场超度,末了放几盏河灯,一来以示对亡者的祭奠,二来也求自身辟邪消灾,万事大吉。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湖南商人在距县城两公里处的合浦街兴建了一座占地6余亩规模宏大的湖南会馆。自此,湖南会馆每年自公产或民间捐款中拨出专门经费,于农历七月半期间延请本地或外地名道高僧,高搭法坛,做“水陆道场”超度水陆亡魂。中元之夜,由会馆统一组织民众漂放河灯。经过上百年的延续传承,当地人依放河灯的习俗将中元节称为河灯节。

起初,资源河灯只有“敬神灯”、“莲花灯”、“粽子灯”三种。河灯寓意有航灯导引的功用。“敬神灯”以四根灯柱打成一个框架,四面糊透光皮纸贴上吉语,用来敬河神,祈求河神的保护。“莲花灯”则以剪成莲花状的彩纸糊于一个碗周,似盛开的莲花,取佛教的莲花洁净之意,作超度魂灵之用。“粽子灯”用料较奇特,像个小宝塔,其意为给不能归家的孤魂野鬼以远行的食物,让他们能够魂归故里。1949年以后,河灯逐渐得到丰富完善,有“龙凤灯”、“走马灯”、 “罗汉灯”、“八角灯”、“宫灯”等,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文化革命”期间河灯节被视为封资修的东西遭到禁止,没有人制作河灯,河灯节被迫中断,传统的民俗文化濒临失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放河灯的习俗得到恢复,河灯制作也逐渐热了起来,人们对河灯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日趋讲究河灯的精美,放河灯、许心愿、祈好运在年轻人当中兴盛了起来,放河灯的习俗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一些变化。

地方政府已出台多个加强河灯文化保护传承的政策或文件,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效应。

建立河灯节完整的档案,作好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工作,采用文字、实物、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保存好有关资料,搜集并保存好有关实物资料。

在保护放河灯的传统习俗中注意对环境的生态保护,建成八角亭(旺江亭)一座、风雨桥一座、拦河大坝一座用于河灯漂放;正确引导社区、农村群众、青少年参与制作河灯、放河灯的活动,举办好每年一届的河灯制作评比大赛,使河灯节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

桂林市资源县河灯节历史悠久。1995年起,资源县对其加以引导,把当地百姓唱山歌、放河灯的习俗加以整合,形成了“七月半”河灯歌节

2014年11月,“资源河灯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纪录片由广西歌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3年11月在资源县境内摄制。

Hash:61a1af3cc8fbb2833b9974aadc0093ff888ff4a7

声明:此文由 歌海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