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圣葬地 全州九疑山(连载24)

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

蒋咸喜 文\摄 唐国辉

《舜帝圣葬地 全州九疑山》的考证,本平台已连载发布了23期。

现推出第24期:舜帝葬地全州青瑶峒的瑶人哪里去了?

舜帝葬地九疑山所在的全州青瑶峒曾是勉瑶文明的发祥地。瑶族历史文献《评皇券牒》又记载瑶族始祖盘瓠(盘护)与帝女成婚后,入住全州青瑶峒会稽山繁衍后代,此地并成为了勉瑶文明发祥地。

据《评皇券牒》记载:在全州青瑶峒内居住着盘护(盘瓠)的子孙,峒内的“一切山场田地,付典王徭子孙耕管为业。”“准令一十二姓王徭子孙,发会稽山内旷野营生正是,刀耕火种粟麦,活命安身。”后来瑶人繁衍兴旺,人丁多了,勉瑶文明发祥地的青瑶峒会稽山养活不这么多人,瑶人便开始外迁。《评皇券牒》写到“日后居住久远,人众山穷,开枝分派,圣旨敕下许各出山另择山场。”《评皇券碟》的发布与瑶人的分布地区为天下一十三省的万顷山河。《评皇券碟》中的第一节写到:“《评皇券碟》发天下一十三省,万顷山河地名有会稽山,中南山,鹅眉山清凉山,南山,岳山,万阳山,幽烈山大罗山,四维山,九归山,天堂山,我当山,九龙山,大江山,中坪山,九溪十八洞,八十里山,三百山,东源山,西源山,梅花梅岭山,桃圆(园)洞,仙源山,广西雍江山,高良山,摇头狮子山,五盖山,天下一切山场田地,付典王徭子孙耕管为业,营生活命蠲勉国税。夫后不敢需索侵害良徭,永远管山,刀耕火种……”从《评皇券牒》发布的山名来看,最早的就是勉瑶的文明发祥地全州青瑶峒的会稽山,勉瑶生活的这些山岭多在湖南和广西交界的山岭,最主要的是在广西境内。

今青瑶峒盆地内尚有瑶人生活留下的“城门口”这个古地名,旧时进入青瑶峒四面皆有城防设施,如从东进入要经白石岭的硖石古寨;从南进入要经探口(今坦口)、牛路口、石塔口、城门口等四个城防关口;从西进入要经古木洞古闸门、桃花古寨;从北进入要经八十里山古关。从全州青瑶峒的城防布局来看,这里应是舜帝的后裔南迁与盘瓠(盘护)的后代勉瑶融合后,在青瑶峒内建立的一个瑶人部落的小“方国”。

今全州青瑶峒内及周边山岭尚有大量的瑶族历史文化遗存。峒内有与瑶人有关的地名狗头源(勾头源)及瑶人古墓群。当地的一些地名也与盘王的后裔曾在此生活有关。如:会稽山上舜皇山下有坐果山文化遗址;会稽山上的狗头源又叫勾头源,相传是三苗国的头目姓勾曾住在这里,瑶人又以龙犬为图腾,而《山海经·大荒东经》又记载了“有因民国,勾姓,黍食。……民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说古摇民为舜的后代,古摇民与与盘瓠(盘护)的后裔是现代瑶族的先祖;峒内的炎井河又名“盘溪”; 峒内的“

”又名“盘溪八十里山”;峒内还有因莫徭而名的“老莫岭”等。

八十里山古关

大楚南会稽山所在的这个勉瑶文明发祥地全州青瑶峒,应是十二姓瑶人寻找的原始家园千家峒。

数百年来,在十二姓瑶人中间流传着一个千家峒的故事传说。千家峒的故事讲到:瑶族先民,曾经住在一个四面崇山峻岭环绕、与世隔绝的一个盆地之中,这块广阔肥沃的土地叫“千家峒”。

全州青瑶峒与千家峒故事中所描述的情形极为相似。全州青瑶峒在越城岭脚下,有越城岭支脉横亘西北,并环绕至东南部,形成四面环山,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间是山间盆地。它西接全州西延洞(今资源县),北连宝庆府的峻岭,是广西、湖南二省的全州、资源新宁东安等四县交界之地。青瑶峒区域总面积3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67万亩,水田面积2.6万亩。

峒内有条河叫夷襄河(夷襄水)。河名其意是指从“蛮夷“盘瓠后裔这个瑶人区流出的河水。到了元末明初,民户和军户‘六户’来开化青瑶峒时,才改夷襄河为宜湘河(即宜湘水)。徐霞客在其《楚游日记十六》中仍称此河为“夷襄河”。这条夷襄河贯穿青瑶峒内的上、中、下三峒,走水路进出青瑶峒只有东面峡口这一个大峒口,一条小路从峒口沿夷襄水河谷往山外延伸。

陆路进入青瑶峒要经过八十里山古关的天然石门。全州青瑶峒青瑶峒有《盘王大歌》所唱的“九峒”(即会稽山所在的大西江青瑶峒内有三条峒、文桥境内有六条峒,共九个峒),有“石山背后是峒头”的白石岭,有“日上东山白石岭”,有“红光撒满三江口”,有“水过龙门石谷中”,有“日落山阴映江水,弯弯河水似金龙”的日出日落景象;有瑶人原始家园民间故事中的“梓溪源一十八路(步)险路”、古塘、九牛戏水的九牛塘、狮子岭(瑞狮)、马山(马头岭)、鸟山凤凰山)、石狗、石门、石童子等瑶人的历史文化遗迹

而如今青瑶峒内大多居住的是元末明初从外地迁入的汉人,已无一为瑶了。那全州青瑶峒的瑶人因什么原因又哪里去了呢?瑶人原始家园千家峒与全州青瑶峒又有什么关系呢?

Hash:b4425cfa30f12ad69ab442900ea2c7d4fe472d32

声明:此文由 探秘桂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