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湘江战役这个阻击战旧址原名是脚山铺还是觉山铺问题的再探讨

湘江战役有一个发生在广西全州非常重要的阻击战,但这个地名叫脚山铺还是觉山铺的问题,多年来一直让想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们所议论。

前不久,看了一位网友的留言,故想写这一篇文章。留言能显示一个人的素养与学识,但那网友的留言,主观上或许是好的,意思是为人不要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但他留言却用的是粗野的话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我没有将他的留言展示了。就提到一个地方改名的问题,我也不主张轻易改,但也不是绝对不能改,如果改名真的有价值,改一下又何妨?

‍‍

脚山红军纪念园

那网友的留言提到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地名,摘录其后几句文明的话:“就像‘脚山铺’,就因为聂帅写成了‘觉山’,你们就盲目跟风。建议你们去才湾向村民们问问。”网友的 意思是,现在用“觉山”,是聂帅题词所致,得不到脚山铺村民的认同。确实,脚山铺的人认同脚山铺,他们的门牌上也用这个词(尽管用觉山铺,他们认为也不算错)。不过,在官方文献的1934年(国民党)广西省政府民政厅编的《民国二十二年度广西各县概况》里还有一个名字,此书地图上标注的是爵山。

脚山铺红军凭吊广场

关于《是脚山铺还是觉山铺?》的问题,我曾写过文章,在一些报刊发表过,许多爱看报纸,又关心历史的朋友也可能看到过这篇文章,里面就提到过聂帅的题词。是不是真的如那位网友所说的那样,只是因为聂帅的题词而改名的呢?其实,这并不像那位网友所说的那样简单。

全州县行政区划图:地名为脚山铺,遗址则为觉山阻击战遗址

首先,谈谈聂帅的题词,是我最先将这个故事向媒体披露的。当时,我与原任全州县党史县志办主任唐兴文在脚山铺,听党史县志办副主任卿助南先生讲的。而卿助南先生说他是听党史办老主任马光瑶同志说的。聂帅在回忆录里写的是脚山铺,而题词写的是觉山铺,当时请聂帅题词的马光瑶主任感到迷惑,问其原因,聂帅说红军经此一战,觉醒了。后来,地方政府称此地名为觉山铺。虽然在我的眼里,无论是马光瑶,还是卿助南先生,感觉他们都不是信口雌黄之人。尽管如此,我后来还是想找马光瑶先生求证,可惜他因病住院,后来离开了人世,未免有点小小的遗憾。

其次,在全州话里,“脚”与“觉”谐音。而众多的官方书籍,有用觉山铺的,如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也有用脚山铺的,如《红军长征过广西》。在中央红军长征过桂北的将帅里,聂荣臻在回忆录里用的是脚山铺,而杨成武、李聚奎、谭政等将军在回忆录里用的却是觉山铺。1998年出版的《全州县志》,同一本书,觉山铺与脚山铺则同时用过。

其三,当地老人的说法。我在搞史志工作之前,骑着自行车从县城到脚山铺了解这事,听一位脚山铺的老人说:“有句俗语叫‘一脚达三乡’。过去,全州共划分为六个乡,咱脚山铺属恩乡,与长乡、宜乡交界,站在咱的地界,一‘脚’能达三乡的地界,不可能是一‘觉’达三乡。这一点,年轻人可能知道得不多。”至于后来又叫觉山铺,脚山人一般人会认为那是1934年红军来了以后的事。当时我也是认同这种说法的。

但也有些朋友不认同。原任党史办副主任刘绍新开始不认同,他认为觉山铺可能在脚山铺之前,但后来找不同证据,最后也认同了。

后来,听现任全州县党史县志办主任奉爱军说,觉山铺并不缘于聂帅的题词,嘉庆《全州志》上面记载为觉山铺。我一查,果然如此!

我觉得问题重大,把查询的结果向这方面的权威人士王文胜先生(现在是桂林市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进行了汇报。王文胜先生问了一句,那康熙版的《全州志》呢?在康熙版的《全州志》的铺舍条目查询结果,是觉山铺。

我想,这只是意味着书里面的官铺为觉山铺,那村民居住的村落是否也是这样呢?一查,村落却有长乡的脚山,但名称还不完全是脚山,是脚山鲁家,这脚山鲁家是不是现在的脚山村,还不好说。

康熙版的《全州志》村落地名有:长乡脚山鲁家村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地名资料汇编》(全州县地名委员会编)是这样解释这个地名的:“110人。王、唐、伍、卢四姓,王姓清咸丰年间从竹园屋迁来。此村居于山脚下,早年曾开设店铺,故名。”综合历史与现实,我比较认同这种解释,不知你怎么看?

蒋廷松

Hash:09d3c33e0cc61a8d7177f08f9e85575f98ef089f

声明:此文由 探秘桂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