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身边的红色记忆 ——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赞歌》

1935年2月纪念塔落成

1935年2月,由周天初先生筹建,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的我国首座表现抗战题材的纪念建筑——“一·二八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在杭州湖滨公园成安放。该塔上部为青铜塑像中部是一长方形塔身,塔身正面镌刻原八十八师师长俞济时题写的纪念塔塔名,背后则为蒋介石亲自撰写的碑文:“民国廿一年一二八上海战役,我将士忠勇奋发,坚苦支持三十余日,其间肝脑涂地、舍身成仁者,良不可胜数,英风壮烈,民族精神,实丕焕焉……”下部的底座四面各镌有一幅汉白玉浮雕,主题为《纪念》、《抵抗》、《冲锋》和《继续杀敌》。

纪念塔揭幕那天,杭城万人空巷,人们竞相聚集到湖滨公园祭奠革命烈士。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937年杭州沦陷,纪念塔也被日军推倒并抛入西湖,直到 2003年新湖滨景区建设才得以恢复。

2003年新纪念碑落成

重塑的纪念碑复原了原碑四枚炮弹与一官一兵的主体形象,下方采用长方形赭石基座。与原碑相比,现在的纪念碑造型更加简洁、小巧,但庄严肃穆之感一如往昔。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牌坊

刻有1000余位阵亡将士姓名的石碑

而在距离湖滨公园不远的西溪路,原八十八师将士埋骨处,也有一座相同题材的牌坊——“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牌坊”,牌坊后面是刻有1000余位阵亡将士姓名的石碑。87年前,正是碑上的这些人用自己的鲜血为中国抗战史书写了光辉的一笔,是他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负重前行。

战火中的闸北

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

1932年1月,日本关东军为掩护其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派日本特务川岛芳子及其同党在上海自导自演了一场“日本僧人被杀”的闹剧,之后中日民众冲突不断,日方借口保护侨民,出兵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事件爆发后,国民政府不仅不抵抗,还致电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要求其即刻撤离,企图通过委曲求全换取“和平”。但日军侵略中国的意图岂会轻易放弃,几天内,以“能登吕号”航空母舰为首的日本舰队源源不断地驶入黄浦江,他们狂妄地叫嚣着四小时占领上海。国军各路将领见此情形,纷纷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出兵抗日。国民政府这才认清形势,开始反击。

第五军在庙行前线向日军发起冲锋

期间,驻守杭州的八十八师和八十七师、中央教导总队一起组成第五军,从杭州开拔前往上海庙行驻守。

2月22日,庙行大战打响。

庙行地势平坦,一马平川的地形非常有利于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日军,对于此战,他们势在必得。战斗开始后,日军疯狂地向庙行中国守军阵地投射炮弹,仅仅一个小时,就投下炮弹三、四千发!平均一秒一发!

而第五军虽然号称是中国装备最好的军队,但也仅有大炮几门,在日军的海陆空全方位袭击面前可谓杯水车薪。但为了国家尊严,为了民族存亡,第五军将士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着日军的一次又一次冲锋。其中,八十八师因正面对抗日军,战况尤为惨烈,三天激战下来,阵亡将士一千余人。

但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由于八十八师成功吸引了日军注意,八十七师得以顺利绕道,从侧面把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关键时刻,原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也赶来支援,三面夹击下,歼灭日军3000余人,史称“庙行大捷”。

“庙行大捷”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和信心,使日本侵略军遭到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

中国军队缴获的日本军旗

战后第二年(1933年),在原八十八师师长俞济时的多方奔走下,浙江省政府同意在西溪路松木场一带建造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烈士陵园。1935年,“一·二八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在湖滨公园落成安放。1946年,“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牌坊”竣工。

再回首,英雄往事已成追忆,而其精神却永垂不朽,激励着我们,努力拼搏,奋发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文字编辑:屠惠香

图片:网络

Hash:23d6a4e13ecda97b41f68ef1d98bb23e8915ced9

声明:此文由 湖滨情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